中药外洗内服并用治疗中风后皮肤瘙痒
2018-01-13胡洪平卫晨琛
胡洪平,卫晨琛,林 俊
(佛山健翔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中风是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1]。中风后皮肤瘙痒属中风后遗症的一种,西医无明确认识,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气滞血瘀、血虚风燥,乃中风病后的机理。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学习与实践,选用适宜药物外洗内服,治疗多人均显奇效,因此在此向各位同道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与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皮肤瘙痒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4.62±3.75)岁,其中男67例,女53例。实验组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3.33±3.98)岁,其中男32例,女28例;对照组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5.72±3.48)岁,其中男35例,女27例。经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检验(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风后皮肤瘙痒诊断标准者:患者有中风病史,且中风发病时间与本病间隔时间不长,皮痒为局部或全身性,存在或无皮疹;
(2)患者起病时间大于2天;
(3)患者愿意接受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1)患有全身性疾病、血液病等疾病患者;
(2)患者中风前即患有瘙痒性皮肤病,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
(3)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1.4 退出标准
(1)患者抓挠严重导致皮肤损伤感染细菌者;
(2)不按医嘱用药者;
(3)主动要求退出本试验者。
1.5 方法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为抗过敏、营养神经,抗过敏药物选用氯雷他定片口服1次/d,每次10 mg(1片),地塞米松片一次0.75~3.00 mg(1~4片),一日2~4次;营养神经采用维生素B12每次25 ug,3次/d。
实验组中药外洗方:苦参50 g、地肤子15 g、当归30 g、丹参30 g、紫花地丁15 g。内服药方面,以补阳还五汤为主:黄芪(生)120 g、当归尾6 g、赤芍5 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 g。4周后停药,停药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
1.6 评价标准
(1)痊愈:皮肤无瘙痒;(2)显效:瘙痒明显减轻,日发作少于2次;(3)有效:瘙痒仍存在,但较治疗前减轻,可耐受;(4)无效:无明显改善[2]。
2 结 果
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3%;实验组痊愈37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
3 讨 论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风痒”、“风瘙痒”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为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皮肤失于滋养,生风化燥而成。临床对于皮肤搔痒症的治疗,西医多选择抗组胺类药物,但是这种药物仅仅可以治标,无法治本,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由于中风后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肝肾亏损。血不荣养肌肤或风湿热邪郁于肌肤不得疏泄而致。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治疗上应以养血润燥、补血活血、祛风止痒作为基本法则。补其不足,令精血充盈.达濡养皮肤之目的。由于中风患者病情复杂,基础病复杂,且正气未复,但常常表现为本虚标实。内服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自拟外用方中以当归、丹参、苦参为主,养血、和血、活血以治其本;辅以地肤子和紫花地丁祛风止痒以治其标。用药组方在养血润燥的基础上,选择配合补心、健脾、养肝、补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理气、清热、凉血、祛风、安神等法则进行灵活组方,灵活用药,治标与治本结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随症加减,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祛风之功,切中病机。各类药物一起使用,具有良好的养血活血、祛风止痒、补益气血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症状缓解效果中药内服加外用用于皮肤搔痒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瘙痒,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59.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