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2018-01-13

关键词:媒介时代教学

徐 萍

(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随着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进入“数字媒介社会”,全媒体这一媒介实践的形态也应运而生。丰富的媒体表现手段、多样化的媒介形态、无限蔓延的信息终端以及对信息元素的深度挖掘,带来了传播内容和方式、传播载体、新闻生产流程的重大变革,也给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了无限可能。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教学工作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的传媒科技不断应用于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业界已然发生巨变,高校新闻写作教学工作若故步自封,会导致新闻人才的培养落后于新闻实践的局面,因此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写作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

一、媒介环境变革与高校新闻写作教学现状

(一)全媒体与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一词是从业界的实践探索转而逐渐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国内对于全媒体较为认可的概念是:“全媒体指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和媒介营销观念方面的整合性运用。”①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当代传播》2010年第6期,第15页。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已经完全颠覆传统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则,新闻的更新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即时和同步传播,新闻报道也不再像传统媒体那样注重规矩和正统,内容更具灵活性、可读性及观赏性,传播方式更为多样化、广泛化,传播手段也更丰富多彩。动画、音视频、图表和特效等诸多新元素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新闻传播的内容更生动立体。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批先进实用的新媒体工具,在网络、公交媒体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上,人们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在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传统媒体为满足生存发展需求不断寻求资源整合,新媒体在融合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实现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媒介载体等多方面的创新运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完善,媒体从过去单一的传播终端,变为“一云多屏”的综合服务平台。“云”指内容,即建立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内容的媒体资源库,“多屏”指建立数字电视网络、网站、户外大屏、车载电视和手机客户端等多终端、全覆盖的内容分发体系*赵亚光:《全媒体记者的能力要求》,《视听界》2015年第1期,第66页。。传统的媒体报道主要依靠记者提供采写数据和新闻稿件,而新媒体的扩展自然将这些记者转化成为“云”媒体平台服务的“云记者”。全媒体时代要求这些“云记者”具备开放性视野和多维度思考能力,既能针对不同媒介撰写不同形式的稿件,又能对新闻进行分层分析,对同一新闻题材进行差异化比较。因此,全媒体时代对“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们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媒体时代的数据采集能力和采写编辑能力,还需具备全媒体视野和开放性意识。为了能够在全媒体时代大潮中站稳脚跟,“云记者”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应对更高标准的职业要求。

(二)高校新闻写作教学的现状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的新闻教学虽然也已闻风而动,并在努力寻找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现状与要求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

1.教学仍停留于传统模式。当前环境下,高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过程多为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较少,对全媒体中新技术的引进也较少。这种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教师易完成教学目标而学生未形成自身理解体系的局面,因此所学知识多停留在笔记本或试卷上,不能学以致用。

2.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新闻写作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这项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大量的实践教学中去。但是,当前各高校的新闻写作课大多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运用为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难以充分展开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理论教学任务重。笔者查看了若干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新闻写作课程均为3个学分。在这每周3个课时的授课时间里,教师既要完成必要的基础知识讲授,又要完成消息、通讯等多种文体的理论教学,很难开展系统的实践教学工作,虽有一些课堂练习,但效果非常有限。二是教师自身缺乏媒体实战经历。除了从课本到课本、从课堂到课堂,无法通过“现身说法”给学生传授更多更好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三是实践基地匮乏。一方面,媒体自身肩负的任务和责任都很重,学生到新闻单位基本派不上用场,因此新闻单位通常不愿接收实习生。另一方面,设有新闻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且每年还在增加,造成新闻单位无力接纳。

3.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新闻业态,业界对于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探索也必须与时俱进甚或先行一步,而高校设置的新闻写作课程一直是“老”教师、“老”教材、“老”教案、“老”教学计划和“老”教学方式,对全媒体背景下的新媒体行文思路、写作技巧等缺少了解和研究。而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媒介技术背景的相关人才又难以引进,高校新闻学专业急需既有丰富媒体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双师型”教师。可见,目前高校与企业处于脱节状态:一方面,高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和“实战型”教学;另一方面,企业急需经过“实战”训练、具有“实战”能力并适应全媒体时代所需的毕业生。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写作教学的困境

媒介环境的快速变化迫使业界急需具备媒介融合观念的全能型新闻人才,但高校新闻教学特别是对全媒体时代新闻写作教学的探索明显滞后。作为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础及核心课程的新闻写作课程教学,如何才能适应当前的全媒体新闻报道之所需?显然,在全媒体时代,高校的新闻写作教学已面临种种问题,如果不及时思考并寻求解决之道,必然在现实的困境中越陷越深。

(一)阅读方式影响新闻写作教学方式

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阅读习惯随之改变,碎片化阅读和追求短暂视觉快感的浅阅读方式越来越普遍。同时,手机报、微博、微信和新闻APP等的使用,又带来一个新的阅读方式——微阅读,这种通过手机、电脑等屏幕接收的信息,其特点是短且零散。与浅阅读相比,微阅读更令人担忧,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容易使人产生思维惰性,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阅读习惯的变化,已深刻影响深度报道等体裁的教学工作,令学生误认为“写新闻只要会倒金字塔式结构就够了”或新闻写作是不需要章法的。

(二)音、视频形式的新闻信息冲击新闻写作的教学工作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新闻传播业注入了发展的动力。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接收新闻,因此学生开始质疑:现在都流行以视频和音频传递新闻信息,为何还要学新闻写作?他们对文字构成的消息、通讯和评论等报道体裁的关注度普遍下降,进而对新闻写作失去兴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极大地冲击着新闻写作的教学工作。

(三)重形式、轻内容的新媒体报道理念弱化新闻写作训练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诸多高校的新闻学教育开始作一些调整和更新,将一些新课程引入新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高校希望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在掌握传统媒体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能运用新媒体或媒介融合的方式将新闻内容呈现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这种改革本意是增加学生的新本领,让他们更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但学生更感兴趣的是非线性编辑、多媒体制作和微电影等,单纯地追求课程的新奇,重形式、轻内容,对须付出努力的采访和写作的个体训练不感兴趣甚至找借口逃避,使本就已经少得可怜的新闻实践教学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四)碎片化思维妨碍新闻写作能力的提升

全媒体时代使得信息的收集更零散化,信息的呈现方式也以碎片化为主,进而养成了人们的碎片化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会造成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逐步下降,在新闻写作教学中表现为:学生思维钝化,对新闻事件缺少发现力和必要的思考;对信息缺乏系统、整体的认识,无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写作缺乏整体思路,提炼概括能力差,难以形成一篇完整的新闻作品等。

三、推进高校新闻写作教学改革的对策

对于高校新闻写作教学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推进。

(一)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

全媒体时代依然需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人们的新闻消费向碎片化、差异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同媒介的新闻写作呈现差异化特点和趋向性的发展趋势*鞠刚:《全媒体环境下不同媒介新闻的写作要点》,《采写编》2017年第4期,第20页。。新闻写作教学应当紧跟媒介发展的形势,及时进行行业研究与教学计划的调整,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与业界的动态接轨。只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才能构建科学的全媒体时代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业界对全能复合型新闻人才的新要求。

(二)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全媒体时代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将视野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学科背景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实现局部转向整体、单一走向多维的转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不断更新培养理念,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体现学科交融和技能提高,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三)完善课程理论体系

新闻形态的变化更新了新闻生产者的能力需求,课堂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原地*沈艺虹:《大学新闻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写作(上旬刊)》2016年第11期,第19页。。为了适应全媒体的媒介环境,新闻写作不仅要在写作技法、表现方式和叙事形态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变革,还要在理论体系上进行新的架构。要围绕媒体发展的需求,对传统新闻写作的理论进行吐故纳新,运用扩展、包容和融合等方法,从格式、表现形式及写作手法等方面逐步规范新的新闻写作文种,使新文种、新文体相继走向成熟,进一步丰富新闻写作理论体系。

(四)创新教学方式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写作教学最本质的改革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1.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教学应在原有的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基础上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能力技巧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面对新事物,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探究欲,同时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2.拓展学生写作训练方式。全媒体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应强调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终端的文本生成形式进行写作训练。这种写作训练包括课堂集体写作训练和课后个人写作训练,可直接安排学生在电脑或手机等新媒体介质上完成。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开设个人博客、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等进行写作练习,如要求学生在今日头条创立头条号进行原创新媒体写作,开设网上博客进行“个人多文体式”综合写作训练等。

3.创新新闻写作方法。当前的新闻写作教学需更多地融入新媒体技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对新媒体技术的思考与应用,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教师的教学动起来,将理论知识以图片、音响和动画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有所感、有所悟并有所获。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从业者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新闻写作能力主要表现为与各种传播方式相适应的融合写作能力,新闻写作将在融合的过程中完成对新闻体裁、表现形式及写作意图等问题的理解和判断,确定新闻选材、文体使用、写作角度、材料取舍、技法运用和语言风格等诸多写作上的实践决策。

(五)构建全媒体实践教学平台

新闻写作教学不能停留在课堂和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实践,因此构建全媒体实践教学平台极为重要。

1.建立全媒体实验室。浙江树人大学在2015年就建立了全媒体新闻实验室,由硬件(包括服务器、客户终端、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和软件(主要指媒介融合系统)两部分构成,采用平台加模块的建设方式,由一个平台配合不同模块实现多重功能,集新闻数字采写、数字报刊排版、视频直播、非线性编辑和新闻网络传播等多个功能于一体。实验室采用开放的教学实践操作平台,教师和学生可模拟全真环境下的多媒体运营流程,开展教学实训。目前,该校新闻写作实训等相关实践课程内容均在此运行,效果显著。

2.探索整合媒体资源。各高校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媒体资源,发挥校报、校刊、广播台、网站和新闻APP官微等媒体的实践引导作用,还要积极发掘校外媒体共建实习基地。在选择实习基地时,既要考虑选择不同形态的媒体,更要考虑学生的可参与度,以锻炼学生能力作为选择标准。

3.利用现有可获得的新媒体资源建立实践平台。在全媒体时代下,微博微信、新闻APP和头条号等网民众多、浏览量高、信息充斥交汇的新闻传播媒介,是学生实践的理想平台,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全媒体形态作品放到上述平台上进行展示,在网民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六)加大新媒体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全媒体时代不仅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新闻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在学科知识融合、社会视角切入和文化层面的思索等方面进行跨学科、跨文化的积累,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视角和领域,积极参与新闻实践,这将对培养全媒体时代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当然,高校也要想方设法,通过引进人才等方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注:本文为浙江树人大学“优秀应用性课程建设项目”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媒介时代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