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分析

2018-01-12隋新华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研究

隋新华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影响下,小学基础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纷纷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突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强化培养,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进而走向更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个性化教学方案得以优化调整,顺利迎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更加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优质提升,为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真正体现出基础教育的最高价值。如何利用先进教学方法和趣味性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同时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强化培养,是语文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的巧妙融合,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下了优质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当前时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核心教育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的本质原则,在新课程改革的良好趋势下,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前行贡献出最大助力,是广大义务教育工作者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深入贯彻,能够有效活跃学生思维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养成端正学习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最终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大化突显语文教学工作的现实意义[1]。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语言构建基础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就是对语言和文字的把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学科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发掘和培育。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从各方各面体现出来。针对一篇语文课文,涉及到朗读、识记词汇、背诵段落、总结中心思想等方面。例如,在《奇怪的石头》一文中,重点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了解李四光是怎样发现巨石的由来,帮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识记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几组词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这当中的第一项就是要求对语言构建的掌握。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构建的掌握程度也有了不同的要求。水平更高一些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字词,还要逐渐开始锻炼总结段意文意,以及剧句中基本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色彩,这也是学习古诗词所必须具备的分析能力。面对一篇文章,在通读的过程中,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对作者的情感大意进行综合分析。教师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学习方法与技能素质的培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熟练的运用。

(二)结合实际生活

一直以来,教育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过程更多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对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是单纯的完成课本内容而脱离实际生活,就将达不到教学的核心素养的任务[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其中的精华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加以学习和运用,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根本目标。例如以《白杨》为例,整篇课文讲述的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坐火车去边疆。在旅途中,车窗外的一排排白杨树引发了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话题,进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勾起了父亲对边疆守卫者的赞美之情,歌颂了他们像白杨树一般不向困难低头,坚毅的品性。通过学生的朗诵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课文的大意进行了解,进而引发了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中心概念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白杨树和边疆的战士有什么共同点,哪些是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学习的。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小组讨论,在教室的帮助下总结出来形容白杨树精神的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时,也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能退缩,要知难而进,勇于直面困难并想办法去解决,这是这篇文章总结起来需要学生真正掌握的核心内容,同样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培育。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

应用动态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将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到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中,用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深化。例如,在教《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该人物形象无法有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小视频,或者课文中涉及的草药相关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不断扩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学生也会提高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四)协作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设置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语文学习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比如通过课文话题探讨,不断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養的培养,又或者通过小文章撰写、实物制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应用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实物展示,这既是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入手,从而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培养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使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发展中势在必行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唐珊.试论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6,17:39-40.

[2]刘楠楠.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呈现分析[J].语文知识,2016,24:2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