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1-12舒松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供给侧应用型人才培养

舒松

摘要:供给侧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高校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构建能够与供给侧改革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保证教育成效。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驱动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思路,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的措施,以实现教学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满足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应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培养的供给整体上还存在不足,有必要在进一步分析国家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定位、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特征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对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人才的供给效率。

1.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势必影响到校园经济及文化,学生们更注重自身发展空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确立,高职院校要正确引导,创新文化,将“供给侧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融入校园文化中。在校内大力支持和积极提倡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创新,加强校园内创新软件及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创新氛围。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内容,转变高职学生原有的就业理念,提高高职学生创新热情,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水平,将创新与“供给侧改革”相融合,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计划,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定期邀请社会著名学者、专家为教师和学生开设创新讲座,組织优秀创业毕业生进行创业历程交流会,使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校园里学生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创业者联盟等方式了解如何创业,通过学校奖励、企业奖励激发创业激情,形成创业风气的良性循环。

2.加强应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从本地区和虚拟网络上获得大量的实体教育资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基于此,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育供给的重视,可以从资源建设角度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学校可以结合大数据时代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而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学习分析系统,并建设教育信息化专业平台,全面探索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以资源建设有效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全面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3.强化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课程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与供给链中的核心环节,是保证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合理完整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立足点。

第一,要优化配比课程结构,突出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相关的专业基础课、重要主干课、核心课、技能应用和实践课,要以经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进行整合优化;要注意强化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课程配比要注意合理、平衡、实在、有用,不能顾此失彼。

第二,以行业发展实际和技术创新为导向,充实优化教学内容。课程教材要及时更新,尤其是应用型专业课教材,要及时汲取相关行业领域最新的技术升级动态和创新成果或在课堂讲授内容中予以充实,以保证学生掌握本行业的最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要注意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贯穿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深切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实质。此外,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行业企业的生产一线寻找和选择毕业设计选题。

第三,立足于以生为本,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要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照本宣科等僵化死板的教学方法,应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积极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参与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模拟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各种方法可以互相融合、因课制宜,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中切实掌握实践应用性知识和能力。要将现代数字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利用“教学+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凝聚创新创业优秀人才,打造能力突出、技艺超群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保障。一是要专兼结合。教师的多元化是教育多元化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可聘请行业企业的业务精英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着力铸就一支专、兼职教师结合、跨院校跨行业跨企业的高素质高技能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二是要建立校企人才交流机制。高职院校要将“入岗训练、试岗锻炼、胜岗历练”的教师培育机制与高职教师挂职锻炼机制相结合。双创教师要从行业企业引进,也要从本校走出,深入企业一线入岗历练,“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努力填补高职教师的实践短板。三是要加强培训,强化高职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四是要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引入淘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坚持自评、互评、教师或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以企业社会评价为主,“重视自评”,以评促教。

结语: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创新教育,体现高职办学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谋划创新教育的特色化发展之路,为高职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珊.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职教育创新发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0):10-13.

[2]唐文忠,郑云峰.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6,17(6):71-77.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供给侧改革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物联网专业为例》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JA170323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给侧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