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语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2018-01-12郭子滨
郭子滨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其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如何能够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有实用价值,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设计,便成了当下我们最该研究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英语教学设计呢?首先,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当代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跨文化交际,而发展跨文化交际需要我们的学生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新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国外文化背景的了解,丰富他们对语言内涵的认识,而且在课堂中,从立体的听,说,视角度,为学生提高了一个可行的,现实的文化环境,帮助学生体验,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建构了真是的语言情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把抽象的单词,句型,课文设计成情境方式,设计出丰富多彩,能够产生情感体验,使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最后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之中,可以创设大量的课堂交互活动,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应用机会,各种教学软件可以为听说读写译提供良好的平台,如语音软件可以使学生得到标准的语音训练,海量的情景化阅读材料可以适应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有道,金山词霸,GOOGLE等可以版主学生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QQ等及时性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写作交流的方式,在即时交互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积极的语言情境可以使学生大胆地把英语说出来;最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适应了不同起点的学生的需要。课通过程序设计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水平,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练习的自由选择。也可将课程信息,网络多媒体课件放在因特网上,提供多种学习方式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遇到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向老师,同学发E-MAIL请教;也可以自己上网找资料.,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有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真正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英语教学设计打开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境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教学资源,学习环境的设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这些设计上的特点依赖于教师准确把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处理好技术与课程,教学以及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且要警惕一些问题的出现。首先,教学设计要以课程为中心,而不是以课件为中心,课程是任何信心技术应用的立足点,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宗旨,课件仅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教学过程绝不是围绕课件展开,学校活动也绝世局限于课件的播放,课件只是教师呈现内容,创设情境,拓展知识等有利手段与方式。教师应该明确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理性的认识课件,慎重地运用课件,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习者的特征等因素来设计教学,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再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制作课件。很多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的拓展等活动不是必须依赖课件的。其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我们对于这些新学习方式的理解不能偏颇。不能把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完全对立起来。如果我们片面地强调“学”,完全忽略教师的讲,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而且由于自主学习强调自我导向和自我监控,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强,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方面的指导,帮助和反馈。越是年龄小的学生,教师的主導作用越重要。因此,不考虑教学对象,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习特点而盲目地一味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另外自主学习是就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调控地学习,其核心是主动学习,如学生听讲时,能够边听边思考,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都是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出激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因此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都设计了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我们对于探究性活动要认识清楚,目前,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很多学生只顾收集信息,不重视加工信息,学生急于上网查找老师布置的作业,收集了很多资料,很少有学生对资料进行加工,筛选,分析,比较,只是人云亦云,这样只会降低需学生的思维总量,根本提高不了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选题,选定问题时,要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引导学生安排好探究活动计划;三是为学生提供条件上的帮助,策略上的指导,四是要求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加工,而不是简单的拷贝和复制;五是组织学生交流共享,思维碰撞,进而达到对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我们应该依据媒体和资源对学习目标的实现的支持度,学习内容的特点,媒体运用的代价,教师技术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适宜的选择,并且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灵活多变的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筱兰,郭绍青。信息化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