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2018-01-12宋丽君

新一代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

宋丽君

摘 要:公民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教学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公民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公民意识,通过挖掘教材,寻找公民教育的蕴育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公民素养;培养

所谓公民素养是以平等为核心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和文化的多方面的知识、规范、行为习惯等等。而小学生公民基本素养则是指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具备“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基本意识与能力。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说明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拥有开创事业、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传授、熏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达到性情和心灵的陶冶塑造,形成个体人的精神面貌,获得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而公民素养也属于人文的范畴,故公民素养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但公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那么对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想就自己学习和实践的体会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公民教育蕴育点

1、挖掘教材。语文教学主要凭借的是课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写的文章绝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且内容极其丰富,无所不有,简直就是一部小型百科全書,而字里行间蕴涵着公民教育的篇目也不在少数,对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有着特殊作用。教师要尽其所能地把握教材中的内涵,挖掘教材中的“公民教育蕴育点”,在教学中有效地加以渗透,适时“呐喊”,适度“灌注”加以凸显。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爱心教育;《彩票》中的诚信教育;《灰雀》中的尊重与理解;《一次成功的实验》中的为别人着想与合作精神;《钓鱼的启示》中的遵守规则;《山中访友》中对自然的热爱,健康的生活态度;《詹天佑》等课文中的爱国情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跃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就能不假思索地感受到文章所蕴涵的公民教育内容。

2、有机整合。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语言所载负的道德、情感内涵必须寓教于文,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力求三个维度目标的和谐统一。

3、拓展延伸。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重视以课文为基本,向课外延伸推进,拓展教学内容,倡导“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适时适地对语文教学中的公民素养主题进行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做法是:相近或相对主题内容的拓展;同一作者或相近时代作品的拓展;同部作品相关内容的拓展。通过公民内容拓展,既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提高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公民素养。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它恰恰是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最佳方式。首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作为一名合格公民的自豪。其次,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本身就是公民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自主”即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一个人要想做自己的主人是有一定条件的,他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自尊、自爱、珍视自己的生命及创造的人。所以自主意识体现了公民素养中的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合作”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思想,必须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必须学会认同别人赞赏别人,必须有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了公民素养中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实践证明,这些意识靠灌输是无法做到的,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把公民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形成习惯,并用这样的态度指导自己的一生。因此必须确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地位。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体验式学习。体验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使知识的学习不再限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与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公民素养的培养更依赖于体验式学习。

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所以我们必须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从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宰者位置上退下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从而公民素养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三、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教师是课程的重要因素,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公民素养。

1、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必须宽容,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要给与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2、教师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公民素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身的公民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在遵守规则、担负责任、尊重与理解以及诚信方面都应该是楷模。

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如果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就能塑造出一个个合格的公民,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弘扬,使学生立足社会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