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型LCL并网逆变器复合控制方法的研究

2018-01-12王阗姝杨旭红

电气自动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单相谐振电感

王阗姝, 杨旭红,2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 200090)

0 引 言

微电网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电力电子器件在电网中的大量使用。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与电网之间的能量变换接口,逆变器在微电网并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网逆变器用来将直流电能转化为高质量的交流电能并馈入电网,并对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质量运行十分重要。LCL型滤波器相较于L型滤波器,其对高频谐波有更强的抑制能力,所以在并网逆变器中比较常见。

并网逆变器控制大致分为3种: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模拟同步电机控制。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逆变器电流控制策略。在电流控制中有分PI控制,PCI控制,PR控制,重复控制,滞环控制等等。

LCL型滤波器普遍具有三阶的低通滤波特性。因此可以使用较小的滤波电感,使其有效减少系统的体积并降低损耗。但是,LCL型滤波器的三阶特性即在谐振频率处增益会无穷大,同时相位发生180°跳变,这会导致系统发生振荡甚至不稳定[1]。因此,对LCL滤波器的参数选择对谐振的抑制十分重要。

对于谐振的抑制,方法之一是有源阻尼法中的以电容电流为反馈变量陷波器校正法[2-3]。该方法只需在反馈通道配置一个比例环节,且不受系统参数影响,易实现基于陷波器校正的LCL并网逆变器的有源阻尼控制[4]。文献[5]运用了电流控制策略中的PI控制,但对模型进行分析,可知其在滤波电容中并上负载,负载的增加会对谐波产生影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LCL型滤波器。文献[6]运用了PCI的控制研究,通过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虽然THD已达到并网要求,但仍不理想,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研究,即PI与PCI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1 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LCL型滤波器的单相逆变器并网的主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LCL型滤波器单相逆变器并网

图中,Vdc是直流源电压。L1、L2和C分别是逆变侧滤波电感、网侧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与之相应的i1、i2和ic分别为逆变侧的电感电流、并网(网侧)电流和电容电流,它们构成LCL滤波器。可推出u0到并网电流i2的传递函数为:

式中w为LCL滤波器的谐振角频率。其表达式为:

(2)

2 PI和PCI复合控制方法的设计

图2即为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结构,对并网逆变器而言,其首要目标是控制并网电流i2,使其与电网电压同步,并使其幅值跟踪给定值I*。一般情况下,Vg的相位由锁相环(PLL)获得,I*由外部电压环产生,由于电压环的响应速度远低于并网电流环,所以可以对并网电流环进行单独分析[7]。本文采用的是电压源输入,电流控制输出模式,内环通过反馈电容电流来抑制谐振,外环通过PI+PCI新型复合控制器对并网电流进行跟踪。Hi1为ic的反馈系数,Hi2为i2的采样系数。根据图2可得到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如图3所示。

KPWM为调制波到逆变桥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Z1,Z2,Z3分别为电感L1,电容C和电感L2的阻抗。

其表达式为:

Z1(s)=sL1

(3)

(4)

Z3(s)=sL2

(5)

图2 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结构

图3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3 控制器设计

3.1 PI控制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目标是实现输出电流对给定指令的快速准确跟踪,为了取得理想的稳态和动态性能指标,逆变器的电流控制需要有良好的随动性能,因此采用PI电流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6)

式中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

由于PI控制比较简单所以在工程中大量运用。PI控制在跟踪交变的信号时会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引入PCI控制与其相结合。

3.2 PCI控制

与传统PI控制器相比,比例复数积分控制即PCI控制在基波频率处增益无穷大,可以更好地消除稳态误差。

PCI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跑塘】因为你的跑塘从而促成业务成交,这与我们多次的客户走访离不开关系,没有人能够躺在家里就能把业务做好,特别是我们所从事的水产养殖业服务人员,一线养殖户的信息相对闭塞,获取外界实时信息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只有我们去到塘头一线进行宣传推广,养殖户才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到公司优质的产品和细致的服务,进而选择使用相关产品。

(7)

图4 单相PCL控制原理

单相PCI控制原理如图4示[8],式中,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其中w0为并网电流的角频率。

其中w0=2πf,本文中电网频率设置为50 Hz,因此w0取314。

4 仿真与分析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分析。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了单相LCL逆变器并网控制模型,仿真模型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基本参数

本文的参数设计来源如下[9]:

(1)滤波电容

对于中小功率而言,电容参数对系统功率容量的影响小于5%,因此有:

(8)

式中Usn为电网额定电压,Pn为并网额定功率,w1为基波角频率。

(2)滤波总电感L1+L2

为不降低系统的动态特性LCL滤波器所需要的总电感为L1+L2应小于并网逆变器额定阻抗的5%,即有:

(9)

(3)逆变侧电感L1

逆变侧电流纹波应小于额定电流的20%,即有:

(10)

其中D(t)为每个开关周期的占空比,fc为开关频率。

(4)电感值校验

为保证电流控制特性,LCL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应大于基波频率的10倍。

(11)

本文在相同条件下,改变控制策略,即分别应用PI,PCI,PI+PCI控制策略,对并网电流进行分析,结果如图5~图10所示。

图5 PI模式下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图

图6 PI模式下并网电流THD分析图

图7 PCI模式下并网电流波形图

图8 PCI并网电流THD分析图

图9 复合并网电流波形图

图10 复合并网电流THD分析图

通过对电流波形和THD的对比可发现,在传统PI控制下,并网电流的畸变率比较高,在PCI控制下,电流的畸变率虽有下降,已达到电流并网的要求,但在复合控制下,畸变率不仅达到电流并网的要求,且畸变率较小。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控制方案。且该策略具有优点:在系统稳定时,电流谐波畸变率较小,电流质量较高。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表明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1] 潘冬华, 阮新波, 王学华, 等. 增强LCL型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阻抗鲁棒性的控制参数设计[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10):2558-2566.

[2] 黄挚雄, 徐保友, 沈玲菲, 等. LCL 并网逆变器新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40(17):1-5.

[3] 韩刚, 蔡旭. LCL并网变流器反馈阻尼控制方法的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 4(17):72-78.

[4] 鲍陈磊, 阮新波, 王学华, 等. 基于PI调节器和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的LCL型并网逆变器闭环参数设计[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25(25):133-142.

[5] 郑飞扬.采用LCL并网逆变器的微电网双闭环并网控制策略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9(6):40-43.

[6] 童蕾.基于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的单相逆变器并网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2,34(2):31-34.

[7] 阮新波,王学华,潘冬华,等.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8] 郭小强.光伏并网逆变器通用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13):3393-3399.

[9] 单鸿涛.一种基于LCL滤波器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实用设计[J].石化电气,2013,5(19):74-77.

猜你喜欢

单相谐振电感
基于NCP1608B的PFC电感设计
谐振式单开关多路输出Boost LED驱动电源
基于CM6901 的LLC半桥谐振开关电源设计
基于PI+重复控制的单相逆变器研究
隔离型开关电感准Z源逆变器
一种新型斩波AC/DC/AC变换的单相DVR
谐振式浮轨扣件的安装工艺
改进型抽头电感准Z源逆变器
采用干扰观测器PI控制的单相SPWM逆变电源
单相异步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