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城地区棉花优化成铃规律研究

2018-01-12梁哲军王玉香张冬梅杨印斌南雪琴齐宏立袁嘉玮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棉铃籽棉开花

梁哲军,王玉香,张冬梅,杨印斌,南雪琴,齐宏立,董 鹏,袁嘉玮,张 健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 运城 044000)

棉花优化成铃理论作为棉花栽培的核心理论,是指在一定的生态和生产条件下,在最佳结铃期、最佳结铃部位和棉株生理状态稳健时生产较多优质棉铃[1]。生态条件、群体质量、棉株生理年龄、不同结铃部位均会影响棉铃质量[2-7]。国内学者将优质棉铃总结为铃大、衣分高、纤维品质好,主要分布在内围和中部,时间在 7 月上旬至 8 月中旬[1,6,8]。内围铃和中部铃具有铃位优势,铃质量和纤维品质优于同株其他棉铃[9-10]。谈春松[11]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研究认为,黄河流域棉区优质铃开花期主要集中在7月10日至8月15日。前人对于优势铃主要集中在定性描述,而对于优势铃的发育特点及动态特征报道相对较少。本试验就运城地区棉花开花成铃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棉花育种和优化成铃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棉花品种为目前运城棉区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运棉3539和科能0518,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6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场进行,前茬作物为棉花,试验地全氮含量为1.32 g/kg,碱解氮含量为65.3 mg/kg,速效磷含量为51.4 mg/kg,速效钾含量为138.9 mg/kg。

田间采用宽窄行(60 cm+80 cm)配置,密度为4.5万株/hm2,每个品种播种60 m2(2.5 m×24 m)。4月12日播种,播后随即地膜覆盖,其他管理同大田。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从开花至结束,每个品种每天挂30朵花,吊牌标明开花期、果枝果节位、吐絮期。

棉铃体积增长速率的测定:于挂花后20,30,40d分别取F1-1(第1果枝第1果节,依此类推),F1-2,F1-3,F4-1,F4-2,F4-3,F7-1,F7-2,F10-1,F10-2,5个正常授粉棉铃,用排水法计算体积。

棉铃时空分布及优势棉铃分布测定:收获时将相同果枝果节位(F1-1,F1-2,F1-3,F2-1,F2-1,……,F12-1,F12-2)的棉铃单铃收获,每个品种选取10个正常棉铃,测定单铃生物量、籽棉质量,并根据吊牌注明的开花期、吐絮期计算分布时期的平均值。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花开花成铃习性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个棉花品种开花和成铃规律有所不同。运棉3539日平均开花数为0.62个,日平均成铃数为0.33个。7月5—25日,单日开花与成铃数均大于平均值,其中,7月16日达到最高峰,日均开花数为1.2个,日均成铃数达到0.6个。

科能0518日平均开花数为0.44个,日平均成铃数为0.21个。7月9—30日,单日开花与成铃数均大于平均值,其中,7月19日达到最高峰,日均开花数为1.2个,日均成铃数达到0.7个。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个品种的优势开花成铃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

2.2 不同铃位棉铃体积增长规律分析

由图2可知,2个棉花品种棉铃体积在花后30d内快速增长,30 d后增长基本停止。2个品种棉铃体积增长规律有所不同。运棉3539花后0~40 d棉铃平均增长速率为0.51 cm3/d,其中,增长最快的为 F4-1(0.53 cm3/d),最小值为 F1-3(0.49 cm3/d),除 F1-1,F1-2,F1-3,F4-3 铃位棉铃体积平均增长速率小于0.51 cm3/d外,其余铃位棉铃体积平均增长速率均大于或等于0.51 cm3/d。

科能0518花后0~40 d棉铃平均增长速率为0.57 cm3/d,其中,增长最大的为 F4-1(0.62 cm3/d),最小为 F1-3(0.51 cm3/d),除 F1-1,F1-2,F1-3 铃位棉铃体积平均增长速率小于0.62cm3/d外,其余铃位棉铃体积平均增长速率均大于或等于0.62 cm3/d。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棉3539和科能0518这2个品种F4~F10的1~2果节的棉铃体积增长速率均大于单株棉铃体积增长速率。

2.3 棉铃时空分布分析

由图3可知,2个棉花品种开花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初,吐絮时段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运棉3539内围铃(1~2果节)开花时间间隔平均为4.3 d,2~3果节开花时间间隔平均为6.4 d。科能0518内围铃开花时间间隔平均为3.8 d,2~3果节开花时间间隔平均为5.9 d。2个品种自第6果枝后,基本没有第3果节及以上果节成铃,主要是1~2果节所成的内围铃。

2.4 棉铃性状分析

由图4可知,运棉3539单株平均单铃籽棉质量为4.1 g,平均单铃皮棉质量为1.8 g,F3~F10的1~2果节和F2-1,F11-1单铃籽棉质量和单铃皮棉质量均大于单株平均值,F11-2的单铃籽棉质量大于平均值,但单铃皮棉质量略低于平均值,成铃时间段为7月6日至7月26日。

科能0518单株平均单铃籽棉质量为5.8 g,平均单铃皮棉质量为2.5 g,F3~F10的1~2果节、F11-1单铃籽棉质量和单铃皮棉质量均大于单株平均值(图4),成铃时间段为7月9日至7月28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棉花品种优势花铃时段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7月初至7月下旬,优势铃位主要集中在F3~F10的1~2果节。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研究中将单铃籽棉质量、皮棉质量、体积日平均增长速率大于单株平均值的铃位,定义为优势铃位,其所结棉铃定义为优势棉铃。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个棉花品种第3~10果枝的1,2果节单铃籽棉质量、单铃皮棉质量均高于其他铃位棉铃,内围铃和中部铃存在着铃位优势,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7-12]。优势棉铃主要集中在第3~10果枝的1~2果节,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这与谈春松[11]的结论略有不同,主要是由于气象因素差异。不同铃位棉铃体积在0~30 d内快速增长,30~40 d体积增长基本停止,这与其他研究结论相一致[13-14]。优势铃位棉铃体积增长大于单株棉铃日平均体积增长量。对于优势棉铃的纤维品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劳动力成本和农药、化肥、地膜所造成污染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机械化和轻简化种植模式必将替代现有的劳动集约型模式[15-17]。由于我国不同棉花主产区生态条件差异,围绕棉花优化成铃这个核心技术的育种和栽培模式也存在着差异。在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后期降雨会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是否可通过育种技术和栽培模式塑造棉花理想株型,提高优势棉铃结铃量,同时便于全程机械化管理,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是本研究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1]董合忠,毛树春,张旺锋,等.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3):441-451.

[2]棉花结铃模式调节研究协作组.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调节及配套技术[J].中国棉花,1991,18(4):19-20.

[3]陈德华,肖书林,王志国,等.棉花超高产群体质量与产量关系研究[J].棉花学报,1996,8(4):199-203.

[4]蒋光华,周治国,陈兵林.棉株生理年龄对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2):265-273.

[5]赵新华,王友华,束红梅,等.棉(Gossypium hirsutum L.)株生理年龄对棉铃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4605-4613.

[6]谈春松.棉花优质高产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43-79.

[7]陈柏清,陈青,吴吉祥,等.陆地棉不同铃期和不同铃位单铃重杂种优势遗传研究[J].棉花学报,1998,10(4):199-204.

[8]刘艺多.高产优质棉田高光效群体生态结构模式的研究 [J].江苏农业科学,1991(1):23-26.

[9] MEREDITH W R JR,BRIDGE R R.Yield components and fiber property variation of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within and among environments[J].Crop Sci,1973,13:307-312.

[10]JENKINS J N,MCCARTY J C,PARROTT W L,et al.Effectiveness of fruiting sites in cotton:yield [J].Crop Sci,1990,30:365-369.

[11]谈春松.棉花株型栽培研究 [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4):36-43.

[12]王占彪,陈静,毛树春,等.气候变化对河北省棉花物候期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7,29(2):177-185.

[13]陈青,朱军,吴吉祥.陆地棉不同铃期和铃位籽棉产量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4):97-99.

[14]陈源,王永慧,肖健,等.高品质陆地棉棉铃发育特点[J].作物学报,2010,36(8):1371-1376.

[15]朱永歌,俞全胜,孙天曙,等.高品质棉渝棉一号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棉花,2002,29(3):17-19.

[16]梁哲军,齐宏立,王玉香,等.棉田污染网络及治理方法研究[J].中国棉花,2012,39(5):6-9.

[17]董合忠.滨海盐碱地棉花轻简栽培: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棉花,2011,38(12):2-4.

猜你喜欢

棉铃籽棉开花
不同棉花品种棉铃壳含Fe、Zn 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优化及应用
籽棉加湿刍议
《一棵开花的树》
雨开花
棉铃成熟度对抗虫棉纤维品质与铃重及衣分的影响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一三三团籽棉收购突破12.18万吨收购量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