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乡土审美

2018-01-12杨明月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明月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乡土背景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村素以印制年画和扎制风筝闻名,早在明代就风行“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年画和风筝这一对姊妹艺术在杨家埠经过多代艺人的改革创新,工艺日臻完善,尤其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在清代中叶被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年画产地。

“木刻印画,四川成都早于河南开封。……雕版印画之说始于四川。北宋初年,四川民间流通交子(纸币),‘制楮为卷,表里印记,隐密题号,朱墨间错’”。可以说明在宋代四川的雕版印刷与套色技术已经相当精良,这与明朝初年从四川省梓潼县迁来杨家埠村的版刻年画也是有渊源的。杨氏定居潍县后,按照山东民俗创造了自己的艺术品——木版年画。

就木版年画而言,它的发展变化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等是分不开的,进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代表性特征。作为一种区域性民俗文化,年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所处地域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不同的地域观念和地域情感则是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年画所表现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以祈求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等为主,但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构图形式、色彩、造型等诸多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说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风格更接近市民和官贾阶层的审美情趣,那么杨家埠木版年画就更偏向于乡土审美意味了。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作者,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因此,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也和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通。杨家埠年画艺人在创作年画时有句口头禅,“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怎么好看就怎么画。因此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造型夸张、构图饱满、色彩鲜艳、象征寓意、想象自由、图文结合。由于他们的创作目的是要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满足他们在寄托理想和美化生活各方面的种种需要。因此才形成了与其他绘画艺术的显著区别。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乡土形象

社会的需求是年画产生的基础。由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消费者较单一以农民为主,所以其制作工艺也比较系统化。基本上是靠彩色套印完成的,其中烘染的部分相对较少。制作工序都是以朽稿画样、雕刻木版、上案印刷和烘货点胭四套工艺。这套特殊的制作工艺以其产量大、传播广使杨家埠成为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

杨家埠木版年画之所以独具特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塑造形象的过程中有着自己固定的程式。这些人物形象不是自然的写照,也不是唯心主义的臆造,而是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从自然事物中提炼出来的,朴实的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形象。

五子夺魁 金童子 清代

三国戏曲故事 战盘河

男十忙 小横披 清代

神荼郁垒 大门神 明代

鹿鹤同春 美人条 清代

例如,绘刻较为久远的武门神《神荼郁垒》,只有一个顶盔掼甲的将军。艺人把那粗壮威武的形象加以夸张变形,绘制成了一个非常自然、传神的形象。就人体而言,身高不及四个头长,比例与正常人相差甚远。然而作为观者的角度来看,如此夸张的比例并没有带来视觉上的不适,反而看去十分适宜。另外,作为农民自己的画,《男十忙》罗列了当时农民田间忙碌的主要农活。美女、娃娃被画成美人条、金童子,贴于房门,用来美化和装饰室内环境等等。杨家埠的年画艺人从神话传说、社会生活、戏曲人物等处取材创造出了大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除了“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的口诀以外,还有“年画得要好,头大身子小”,这规定了描绘人物的比例不能按正常人物比例,要夸张头部,突出面部。

“眉眼清楚,头脸俊俏。身架四称,颜色花哨。不要一个眼,七分八分才凑巧。”

这是杨家埠描绘人物的总画诀。年画艺人们历经长期的创作实践,把杨家埠年画的技艺程式理论化、系统化,成为世代年画创作的规则。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乡土色彩

杨家埠木版年画重喜庆、浓彩、实用,造型简练、粗犷、有力。因此这种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朴实自然的画风很能代表北方农民粗犷豪爽的性格。这种审美心理和审美尺度也使得杨家埠木版年画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用色决定了它与其他年画种类的显著区别,最常使用的颜色为红、绿、黄、紫四种对比色,这四种对比色构成了一幅幅强烈、跳跃而又和谐的画面。另外农民们也格外喜欢这种大红、大绿、大黄、大紫的颜色,就像是春节燃放的爆竹,清脆震耳,充满喜庆的节日气氛。综合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画面,用到的颜色大致有:

大红 粉红(雪青) 绿 草绿

嫩黄 金黄 紫 黑

这些颜色都是单纯的极少调配,画面上每个色块都是平板,两色重合也很少见。如此简单直接,这便是土生土长植根于农民心中,杨家埠木版年画独有的色彩特征。这种色调不仅符合新年的欢快气氛,也是由农民当时的居住条件决定的。受社会环境,阶级分化的影响,农民的居住条件有限,他们的房子大都十分矮小,光线不足,只有这种强烈的调子,不仅能够分清画中人物的面目,也是压抑居住环境的提神剂。

杨家埠年画艺人在创作中用色既大胆又讲究。他们大胆地把红绿、黄紫这些强烈的对比色并置在一起造成火爆的调子。但是由于艺人的精心安排,使各个色块分别取得了恰当的位置和面积比例。大小相宜、疏密得当,对空白也是十分讲究,从而使得色彩效果火爆而不刺眼,强烈而又和谐,为杨家埠年画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画面上,无论哪种颜色的色块面积都不是太大,与其他颜色的色块相间。这种小块相间配置的好处,除了装饰性绘画的共同需要,营造一种充实热闹的气氛,也是出于印刷的需要。杨家埠木版年画全靠手工印刷,木版上如果有太大的空白纸张便会塌陷沾污画面。在画面上配置过多的补色对立就难以统一,会带来不含蓄、不安定的效果,因此在强烈的对比色中,中间色的运用也起到了一定的调和作用,不但使本来对比强烈的色彩在视觉上变得缓和,也使平板的色块活跃起来,增加画面的欢快效果,强烈而不刺眼。应用补色的对比和对比色相之间的并置关系来传递最大限度的丰富,如同老实厚道的农民讲话开门见山,没有任何掩饰和渲染,从而使得杨家埠木版年画呈现出北方年画所独有的淳朴、豪爽的乡土气息。

杨家埠木版年画产生于齐鲁大地,又有四川古文化的基础。年画以套印为主,稍加烘染,质朴、明快、简洁、乡土气息浓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劳动、风俗、信仰、娱乐方式和美好的生活愿望,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多少年来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

〔1〕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家埠村志》,齐鲁书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2〕张殿英著:《杨家埠木版年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3〕王树新主编:《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4〕郑金兰主编,《潍坊年画研究》,学林出版社,1991年2月第一版。

〔5〕冯骥才著:《年画手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杨家埠木版年画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牛年画牛
年画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杨家埠:刻版坐案子,捎带扎鹞子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的应用价值研究——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及其思想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