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刻版坐案子,捎带扎鹞子
2017-09-26杜在健于志军
文/杜在健 于志军
杨家埠:刻版坐案子,捎带扎鹞子
文/杜在健 于志军
YANGJIABU: CREATE WOODPRINTS ON A LONG TABLE; MEANWHILE MAKE KITES
从青银高速潍坊出口下高速,往东不过10分钟车程,就到了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作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这里不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街和古建筑,最为出彩的无疑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个个擅扎鸢”的文化范儿。
“西艺东迁”立新村
走进杨家埠,仿佛置身于年画风筝艺术的展览馆。当很多地方还在为唤醒非遗生机和活力而发愁的时候,年画和风筝已经为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带来了超过1个亿的年产值。
据杨家埠村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杨氏先祖杨伯达自四川梓潼县“奉命”移民到山东,初到潍州崇道乡寒亭社浞河西岸下店村定居,后因水患,复迁西埠,另立新村,习称杨家埠。年画的技艺,就是那时随着杨氏先祖一同迁入了寒亭。
○杨家埠出产的风筝,被誉为“扎在骨架上的年画”。图/王永训The kites made in Yangjiabu are known as the“New Year Paintings on Frameworks”.
○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杨家埠体味古老的民间技艺。Every year,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Yangjiabu to experience the ancient folk art.
起初,年画制作只是农闲时的副业,并未形成规模。从明隆庆二年(1569年)到清代中叶的乾隆六十年(1796年)近300年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繁荣发展时期。当时,杨家埠画业发展迅速,从画行,到画庄,一直到画店,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在国内天下十八省设立画庄30余处。
从清代中叶嘉庆元年(1796年)到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杨家埠年画作坊由明初的30余家发展到151家,号称“画种上千,画版上万”,是杨家埠画史上最为鼎盛的发展时期。据史料显示,当时年产年画1.35亿张,除覆盖国内,还远销俄、日、韩及新马泰南洋诸国。“同顺堂”分支“同顺德”还到俄罗斯设了画庄。
“如今的状况虽已不比从前,但对于仅有300多户农家的杨家埠来说,100多家年画风筝作坊、门店也是了不得的。”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院长马志强说。据统计,该村年可生产年画2100多万张,销售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抱朴守拙”中的文化传承
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多为艺人自画、自刻、自印。到了清咸丰年间,天津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传入,逐步与杨家埠年画相融合,拓展了杨家埠年画的创作风格和内容品种。
作为中国黄河流域地道的汉族农民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植根于民间,土气但绝不俗气,长期以来形成了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艳丽等艺术特点。这种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杨家埠的风筝,因而这里出产的风筝被誉为“扎在骨架上的年画”。
杨家埠的村民从小耳濡目染,大都具备了年画或风筝制作的某项技艺,有的人还炼成了大师级的艺人,比如杨洛书。有着“中国年画王”美誉的杨洛书,是“同顺德”画店的第19代传人,他独创了以“刀头具眼、指节灵通”为主旨的独特雕版方法。
在杨洛书的同顺德年画作坊里,常年都有六七个村民从事着套印年画的工作。“套印只是一个步骤,这个年画要用8块版,版要是对得不正那这张画就废了,纸扯不平也不行,颜料刷得不均匀、搪子打得重了都不行。”村民杨爱芳指着正在套印的年画说,她在这里印画已将近20年了。
杨家埠木版年画分钩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制作方法看似简单,但每道工序又有不少细节。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杨家埠木版年画和潍坊风筝于2006年同时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家埠也获得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称号。
以“民俗经济”破解传承困境
社会的发展及城镇化的波及,让杨家埠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想法。传统文化习俗面临失去人力基础和集体承载的困境,木版年画和风筝技艺的传承还能否以“全民皆怀技艺”的方式延续?
杨家埠所在的寒亭区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希望借助特色民俗发展民俗旅游,进一步提升杨家埠民俗艺术的吸引力。占地220亩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早已建成并获评国家4A级景区,每年吸引80万游客来这里体味杨家埠古老的民俗、民间风情。
杨家埠的艺人们也在积极探索民俗艺术的传承路径。中国风筝协会副主席王永训每年都会开发一批风筝新品参加国际风筝会,并经常到国外进行非遗技艺展示和宣传推介。随着名气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国内外订单,他在杨家埠的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过千万。
寒亭区还重点打造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一条街,支持商户的线上线下营销。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王永训公司70%以上的商品交易都通过互联网完成,这种模式也逐渐成为杨家埠年画、风筝商户的首选。
除了经济拉动,潍坊还在全市设立了多处非遗传习所和传承基地,给予传承人适当补贴。同时,技师学院专门开设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等4个非遗专业,寒亭区中小学校也开设了与年画、风筝相关的校本课程,希望更多的人传承并了解传统技艺。
如今,杨家埠木版年画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民间艺术爱好者购买、收藏,杨家埠的风筝早已漂洋过海飞舞在世界各地上空。
(本文图片由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提供)
编辑/郭蓓蓓
○杨家埠的村民从小耳濡目染,大都具备了年画或风筝制作的某项技艺。Due to childhood influence, the villagers of Yangjiabu all have mastered the skills of creating New Year paintings or making kites.
W hen entering Yangjiabu, you may feel like entering an exhibition hall of New Year painting and kite art. New Year paintings and kites have brought an annual output value ofover RMB 100 million to thi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is village can produce more than 21 million New Year paintings, which sell in over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Russia, Japan,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
As the authentic Chinese peasant painting of the Han peopl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New Year woodprint of Yangjiabu is rooted in the folk society. Its unique art form has gained recogni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New Year woodprints of Yangjiabu and the Weifang kites were simultaneously selected for China’s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s in 2006. Besides, Yangjiabu has been awarded such titles as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Base for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Base forProductiv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YANGJIA BU: DER BLOCKDRUCK UND DER DRACHEN
W enn mann in Yangjia Bu ankommt,wie ein Museum des Neujahrsbild und des Drachen besucht.
Dieses bekannte Dorf hat über ein hundert Millionen Yuan Produktionswert im Jahr durch die Neujahrsbilder und die Drachen. Gemäß der Statistik,das Dorf kann über 21 Millionen Neujahrsbilder jedes Jahr machen,und verkauft die Bilder nach Russland,Japan,Südko rea,Singapur usw 100 Länder und Regionen.
Als traditionales Bild des Bauer der Han-Nationalität am gelber Fluss, kommt Yangjia Bu’s Holzschnitt Neujahrsbild aus dem Volk,und seine ausschließliche Form ist weltbekannt. Yangjia Bu’s Holzschnitt Neujahrsbild und Weifangs Drachen wurden für das ersten nationale Immaterielle Kulturerbe 2006 in China ausgewählt. Yangjia BU wird die Basis der nationale Kulturwirtschaft und die Basis des nationales Immaterielles Kulturerbe ausgewäh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