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8-01-12朱春芳
朱春芳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疾病患者的动脉压呈现升高的趋势[1]。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乏力以及心脏出现不适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发病的因素较多,如先天性遗传基因、生活环境、患者年龄、不良生活习惯等[2]。当前主要利用药物来降低患者血压,使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临床上常用的降血压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断药物等。本文基于此探究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用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药以及对药物的利用指数、用药的频度指标,其中合理用药标准为:药物利用指数<1。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2.1±2.5)岁;年龄41~44岁的有12例,年龄45~60岁的有23例,年龄61~70岁的有36例,年龄70~79岁的有29例。
1.2 用药方法
分析并统计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详细统计药物的属性(名称和分类)以及其使用的剂量,药物之间配合使用的效果。将五类药物的使用率进行计算,统计出五种的药物利用指数。在用药过程中,注重也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作用,分析其科学用药的客观合理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析其用药以及对药物的利用指数、用药的频度指标,其中合理用药标准为:药物利用指数<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高血压疾病的用药治疗中,五类抗高血压药物中是五种药物使用情况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中培哚普利片、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分别为25例(25.0%)、3例(5.0%)、2例(4.0%),总使用率为30.0%;钙拮抗药物中使用已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苯黄酸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分别为13例(13%)、12例(12.0%)、1例(1.0%),使用率26.0%;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中氯沙坦片、厄贝沙坦片分别为11(11.0%)、10例(10.0%),总使用率为21.0%;β受体阻断药物中使用美托洛尔片、普萘洛尔片、依那普利片分别为4例(4.0%)、8例(8.0%)、2例(2.0%)、总使用率为14.0%;利尿药物中使用螺内酯片、氢氯塞嗪片、以及呋塞咪片分别为4例(4.0%),2例(2.0%)、2例(2.0%),利尿药物的总使用率为8.0%;药物的使用频度情况为:培哚普利片用药频度最高(25.0%),其次为已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3.0%)、苯黄酸氨氯地平片使用(12.0%)。
氨氯地平片与氨氯塞嗪片药物的利用指数分别为(1.32±0.21)、(1.15±0.20),两种药物均未符合合理用药标准,即其用药指数≥1。
3 讨 论
在临床上的慢性病症中,高血压较为常见,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老龄化因素的影响下[3],该发病率居高不下,该疾病导致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并且在发病期间对其他病症的诱发具有促进作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更甚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该疾病的降压治疗相当重要。
综合上文研究结果可知,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疾病时,应充分利用五种药物,科学用药,发挥出药物的最大治疗价值,如此可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指数以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