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抢救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安全隐患与措施探究

2018-01-12王艳芳

关键词:心脑血管急诊科防范措施

王艳芳

(锡林郭勒盟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此类疾病多因长期饮酒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现为心脏、大脑和全身组织的出血性或缺血性病变[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对其的救治若不及时,极易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本文主要探究急诊科抢救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安全隐患与措施,并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自行到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1~79岁,平均(68±1.52)岁,11例高血压、10例脑梗死、6例颅内出血、5例动脉粥样硬化、3例其他。另选择同期接受我院急诊科急救治疗且开展安全防范措施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67±0.58)岁,10例高血压、9例脑梗死、5例颅内出血、6例动脉粥样硬化、5例其他。本次所选病例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研究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均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是自主到医院进行治疗,未开展急诊、急救,且患者入院前均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

研究组则接受我院急诊科急救治疗且开展安全防范措施,具体如下:

1.2.1 急救治疗方法

(1)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家属:患者家属打通急救电话以后,主治医师应及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包括:解开患者的衣服,让患者平躺并服用相关的急救药物。

(2)急救车在2 min以内出发并赶往现场救治患者;院前救治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糖等,若有必要可给予患者安定剂。对于出现呼吸或心跳骤停的患者,主治医师应及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并进行转运。

1.2.2 安全防范措施

(1)强化医护人员法律的意识:医院应定期开展相关医疗的法律知识讲座,让每一位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中需履行的义务、责任和权力等;在讲座的过程中,也可列举一些具体的案例,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防范的意识。

(2)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及制度:医院应进一步强化医疗管理工作,并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及制度,并将各种类型的安全隐患防范策略制定成册,确保每位医护人员人手一册。同时,急诊科室还可通过定期考试、小组讨论、知识问答等方式来提升医护人员对各项规章及制度的认识度,最大限度降低医疗事故发生几率。

(3)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及技能操作水平:急诊科室应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并进行岗前培训和抢救知识的普及;此外,医院还应进一步引进新设备或新技术,并及时指导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新技术、新设备,以提升医护人员技能操作的水平。

(4)强化抢救质量的监控:急诊科抢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时,应要求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等参与到抢救工作中去,并对配合救治的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以便实施监控抢救工作的质量。在结束抢救工作后,应及时召开小组会议,以总结抢救中的不足或薄弱的缓解等,以进一步提升抢救工作质量。

(5)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医院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时给予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包括:疾病发病特征、抢救的目的及效果等,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应注意的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思想认识。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且体征基本恢复即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即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或加重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同时,记录两组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 两组病死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仅出现1例病死,病死率为2.86%;对照组病死5例,病死率14.2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次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城市居民约占41.1%,而农村居民约占38.7%;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患病率、病死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3]。急诊科抢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确切,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包括:①医护人员责任感较弱;医护人员随意放置手术的器械、安瓶等;输液时未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从而引发穿刺部位的红肿。②新技术和新设备等的不熟悉;医护人员对医院引进的新设备、新技术操作比较生疏,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医疗事故。③未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及制度;科室医护人员未严格按照医院各项规章及制度进行操作,导致急救时出现操作失误或危重患者的交接不清等,最终引发安全隐患。④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足;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识不到位,致使病情的延误。而为进一步提升急诊科抢救的效果,临床施行急救治疗的同时,还应开展安全防范措施,以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生存及生活的质量[4]。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施行急诊科抢救且开展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研究组,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嘉蔓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证实,急诊科抢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安全防范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身心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急诊科抢救心脑血管疾病中开展安全防范措施的效果确切,以后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急诊科防范措施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