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瑞金到北京:对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考察

2018-01-12罗平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干部培训工作

_罗平汉 周 震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非常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起自中央到基层的完备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本文拟对中央苏区时期至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政策的历史进行考察并对经验进行初步总结。

一、党在中央苏区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随着中央苏区的建立与发展,急需大批各类干部,而当时干部数量、质量与革命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少矛盾。1931年8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指出:“因干部需要的增加与干部的缺乏,形成干部恐慌的现象,成为党在执行政治上组织上的紧急任务中一个严重的困难问题。”

为培养大批适合革命需要的干部,中央苏区开始着手建立面向不同对象的干部教育体系,建立了一批干部培训学校。在军队干部培训方面,1931年创办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来发展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简称红校),校址设在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在红校创办之初,毛泽东就强调,新旧军阀都懂得,有军必有校,治军先治校,过去国民党办了一个黄埔,现在我们红军要办一个“红埔”。此外,为了教学更有针对性,还设立了若干兵种的学校,培养步兵、游击干部等。党政干部方面,建立起了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红色看护学校、中央农业学校等。除了上述专门学校外,中央苏区还十分重视在职干部教育。

中央苏区的干部培训教育有五个特点。一是始终高度重视。据统计,从1931年11月到1933年底的两年中,根据现有史料可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39次常委会中,专门或作为一项议程研究干部教育和苏区教育工作的就有20次之多。二是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比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高级班的课程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历史、地理、自然常识。三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苏区时期的干部培训,注重干部在培训过程中联系革命战争、联系生产劳动、联系人民群众,所以在课程设计上,有一些实际应用的课程。比如苏维埃大学课程包括苏维埃工作的理论、实际问题和实习三项。四是部分班次由领导人亲自授课。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学,毛泽东讲授苏维埃运动史,刘少奇讲授职工运动史。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讲授军事课,任弼时、邓颖超讲授中共党史,徐特立讲授世界地理。五是学校的学制灵活,以短期培训为主。革命战争年代的培训,学制一切依实际需要而定,比如同样是军事干部的培训,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学制为4个月,红军特科学校学制为1年,游击队干部学校学制为3个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干部培训教育,不仅为当时培养了大量干部,也为以后革命根据地干部培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当然,由于当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央,干部培训工作不能不受到相应影响。这一切的改变,有赖于党对干部培训工作规律的进一步总结,更依赖于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

二、党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环境已发生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则退而居其次。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任务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要求有相适应的干部力量作为支撑。

为适应抗日战争新环境,党中央开始对干部教育政策进行调整。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明确提出:“实施国防教育,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8月25日,中共中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再次明确了抗日时期教育政策,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1940年至1942年,中共中央相继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和决定,如《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等,对抗战时期干部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了规定。

第一,明确了干部教育工作及在职干部教育工作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又应该是第一位的。

第二,明确了干部教育的方针。《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指出,延安干部学校的基本缺点,在于理论与实际,所学与所用的脱节,存在着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严重毛病。为了纠正这种毛病,必须强调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这种理论去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书本上各项原则的死记与背诵。

第三,对干部教育课程作了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规定了相关课程,初级课程: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知识。中级课程:联共(布)党史、马列主义。高级课程: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近代世界革命史。

第四,对在职教育相关问题作出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职干部教育,自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已经引起党内相当的注意,在许多地方与许多部门的在职干部中引起了学习的热潮,这是极好的现象。但忽视的现象还是存在着,在有些地方与有些部门中,甚至还没有开始。该《决定》进一步指出了在职干部教育的范围,即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为保证学习质量,该《决定》要求中央宣传部订立对于在职干部教育的考核、测验与赏罚制度。

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一大批干部培训学校建立起来,比如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延安民族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他们为抗战的胜利培养了大批干部。仅抗大一所学校(包括总校和各地的分校),就为党培养了10余万的干部。这些干部为保证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执行、为保证党在抗战时期中流砥柱作用的发挥起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政策,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夏,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开辟了大片的新解放区。这时,长期困扰我们党的干部不足和素质不高方面的问题再次凸显,尤其是随着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此问题更加突出。比如1948年8月,邓小平就谈到:“我们总感到干部补充甚不及时,影响工作甚巨,特别是财经干部太少,更感苦恼。”1948年11月,张闻天起草的《东北日报》社论指出:“干部的需要与干部的供给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如何正确地解决这一矛盾,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为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党的干部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在职教育。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华北局下发《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1949年8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关于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这些决定详细规定了在职干部教育的内容、方法、学习制度等,推动了在职教育的有序发展。(秦明月、吴荣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历史启示”,《宁夏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第32页)二是建立或接管了一批干部培训学校,开办了一批干部培训班。解放战争时期,是从民主革命向建立新中国过渡时期,干部培训逐步走向正规化。如华北解放区新建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华北军政大学、军区军政大学、新华大学等,接管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高等、中等学校,仅华北军政大学从1948年5月至1950年9月就培养了军事、政治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约1.4万余人。(李小三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由于战争原因,党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干部培训模式,建立一些培训班,培训了大批干部。三是把军队变成工作队。毛泽东曾经设想,新解放区干部主要由部队自己培养解决。他说:“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我们必须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看成一个巨大的干部学校。”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各部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城市政策、工作作风、群众路线等的教育,为解放城市、管理城市、建立政权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虽说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原因,干部培训工作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匮乏等问题,但是总体上看,干部教育培训能够满足战争对于干部和各类人才的需要。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但此时,党面临着诸多执政挑战,比如军事方面,有许多地区等待解放,国民党军队在西北、西南等地还有百万的残余军队;经济方面,党接收的是国民党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政治方面,国民党败退后留下了大量特务、土匪和反动会道门分子。这些执政挑战丝毫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党面临的困难。这样的局势,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毛泽东在全国革命胜利日前夜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所强调的:“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而此时,党的干部素质能力与执政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据1949年下半年统计,在926.5万名地方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占83%,工人出身的占5.87%;文盲、半文盲的占69%,小学程度的占27.66%,中学程度的占3.02%,大学以上的占0.32%。(朱汉国:《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0页)这样的干部队伍,很难担负起管理城市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任。

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局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调整,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立各种培训机构,包括临时速成班、工农学校、革命大学等,培养大量的干部,初步解决干部数量不足的问题。如1950年底,全国共创办工农速成中学18所,招收学生2520人。针对具有初步文化水平的干部,成立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据不完全统计,1953年有65万人参加了此类干部学校的培训。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则成立干部业余理论学校,以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到1953年,全国已有各类干部业余理论学校842所,参加学习的在职干部达43万余人。(李小三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205页)二是对中高级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1954年,中共中央开始有计划地轮训中高级干部,提高其理论水平。三是注重对干部业务素质的培训。从1951年到1954年,全国高等院校招收了2.2万余名机关、企业的干部和优秀工人入学深造。1956年起举办的领导干部特别班计划三五年内分批抽调2000名企业领导骨干入学,1956年一年就抽调了500名。这批骨干学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大部分成长为领导经济建设的骨干。四是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建立起以党校为主要阵地的干部培训体系。至20世纪60年代,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党校教育网络,适应了不同层次教育培训干部的需要,大幅度提高了培训质量。当时中央将党校划分为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和初级党校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党校培训学员不一样,课程设置上也不一样,使培训更有针对性。

总体看来,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干部教育基本适应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重大损失,这项工作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

从20世纪30年代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数次未有之变局,横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等几个不同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党克服了师资、场地、教学理念等各方面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保证了党在各个时期任务的完成。

猜你喜欢

干部培训工作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