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2018-01-12赵勇刚

关键词:黄连持续时间心绞痛

赵勇刚

(湖北省石首市中医医院,湖北 荆州 43440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影响了心肌的供血情况,使患者出现因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胸痛等临床综合征,若控制不佳会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障碍,以心绞痛为主要伴随症状,临床治疗以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脂为主,但效果欠佳。有研究指出中医药不仅可缓解心绞痛的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黄连温胆汤加减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笔者选取81例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1例,西医诊断符合1981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或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有关不稳定心绞痛及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要点》[1],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排除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精神障碍和神志障碍的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将81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干预组(n=41)。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17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6岁和82岁,平均年龄为(63.28±6.14)岁;最短和最长病程分别为7个月和11年,平均病程为(4.73±1.26)年。干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18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6岁和83岁,平均年龄为(63.22±6.19)岁;最短和最长病程分别为8个月和11年,平均病程为(4.75±1.23)年。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吸氧、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及抗血栓等常规治疗。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组方如下:黄连3 g,枳实和甘草各6 g,竹茹、半夏、陈皮、茯苓、红花、郁金、瓜蒌、薤白和黄芪各9 g,丹参18 g,白术12 g;血瘀者加三七粉3 g、赤芍9 g;气滞者加柴胡6 g、香附9 g;水肿者加车前子9 g、猪苓12 g;失眠者加五味子9 g、酸枣仁12 g。上述诸药每天1剂,水煎取300 mL,分早晚温服。

两组患者均行连续30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应用《中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对患者的心痛、胸闷和心悸气短的症候进行评估,分值为0~6分,且评分的高低与症候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P<0.05,则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则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评分

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心痛、胸闷和心悸气短的评分分别为(4.54±0.87)分、(4.48±0.79)分和(4.61±0.83)分,治疗后心痛、胸闷和心悸气短的评分分别为(4.04±0.53)分、(4.01±0.45)分和(4.07±0.49)分;干预组(P<0.01)患者治疗前心痛、胸闷和心悸气短的评分分别为(4.57±0.85)分、(4.51±0.77)分和(4.58±0.85)分,治疗后心痛、胸闷和心悸气短的评分分别为(2.82±0.34)分、(3.54±0.37)分和(3.56±0.39)分。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治疗后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8.52±1.76)次/周、(6.24±1.21)min,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5.16±0.72)次/周、持续时间(4.19±0.65)min;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8.52±1.71)次/周、(6.14±1.19)min,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3.08±0.61)次/周、持续时间(2.54±0.65)min。统计学分析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治疗后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根据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传统医学将其划分至“胸痹”、“心痛”的范畴,《金匮要略》中指出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4],即本虚标实,是机体正气不足,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会影响血液的运行,血虚则气无以生,而气血双虚会形成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而血瘀和痰浊也可作为病理因素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加重病情,故虚实交错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治疗需以燥湿理气、清热化痰为主要治则。

黄连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的理气化痰方,方中黄连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竹茹与枳实通用具有清热涤痰的功效,半夏和陈皮具有祛痰燥湿的功效,且陈皮具有理气的功效,丹参和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诸药合用,可发挥燥湿理气、清热化痰的功效[5]。

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高凝状态下的血小板聚集、脂质异常、炎性反应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连中的提取物小檗碱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收缩情况具有改善作用,可增加每搏输出量,可改善小鼠心肌缺氧的程度[6],枳实和茯苓的有效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且枳实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陈皮中的香豆素的抗炎作用较强,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和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血脂的作用[7]。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和体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佐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可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且中药汤剂可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加减变化,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黄连持续时间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不一样的“双黄连”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小矮子”黄连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