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

2018-01-12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党员集训党课

对党员实施思想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同历史时期所面对的问题不同,教育的内容也随时势变化而不断更易和丰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组织获得了很大发展,党员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党员思想状况却较为复杂,这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更多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组织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对党员尤其是农村党员进行了强化教育,其时结合农村党员思想状况开展的教育实践所取得的经验对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亦有启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党员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整顿限制到大发展的历程。据1949年下半年统计,在326万多地方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党员占83%,文化程度普遍很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页)到1955年已有17万个乡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农村党员近400万人。(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9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269页)该时段的农村党员大都呈现出使用多、教育少的情势。因而,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非常复杂。

其时党员的思想状况主要呈现如下情形。一是相当一部分党员中存在着满足现状、不求进步的消极蜕化思想。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村经济逐渐恢复,一些党员存在着“革命成功”“换换班”“歇一歇”的思想情绪,满足于“土地、老婆、大犍牛”和翻身后的生活。二是一些党员觉悟水平低下,存在着严重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只埋头于个人生产,处处为自己打算,认为“工作是无底洞”,怕耽误自己生产,不积极执行国家的农业合作化等政策。三是对社会发展的前途认识模糊,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大锅饭,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均可得食;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一切归公,不能有个人财产;还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在二三年之内即能实现,甚至有的认为只要共产党一下命令就可办到。因而,不主张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以及亲戚朋友发展生产,以等待社会主义的到来。(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页)

农村党员这些思想的存在源于其文化水平低下,接受党的教育不够,对党的政策理解不深等因素。这些不正确的思想严重削弱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政权巩固和社会改造。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党员的教育内容

第一,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许多农村党员的不正确思想即源于其对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及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等均不甚了解。因而对农村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其时的首要任务,这包括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教育、党员的权利义务、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党员逐步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和其时的奋斗目标,从而在农业劳动生产中起带头作用,特别是担负起领导作用以更有利于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二,党员标准的教育。1951年4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成为党员教育和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规定了党员应具备的“八项条件”或称“八项标准”,主要包括: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彻底实现党的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第三,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下定决心,终身英勇地坚持革命斗争;第四,一切共产党员的斗争和工作,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第五,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私人的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第六,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经常地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并及时地加以纠正;第七,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一切党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第八,一切党员,必须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觉悟。该项教育是其时农村党员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几乎在每一次教育活动中都有涉及。

第三,社会发展前途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农村党员对此认识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教育实践中首先结合其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时事教育,以使党员明确自己所处的时代,如结合抗美援朝运动、合作化运动等,启发党员的政治觉悟,提高党员的斗志,克服消极退坡、换班思想。明确了时代特点后则结合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的互助合作政策、人民民主专政、工农联盟及农业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通过教育使党员明确社会主义前途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提高了其社会主义觉悟,认清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工业化的美好前途,进一步坚定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心。

此外,针对党内的宗派思想等,还在党内进行了增强团结的教育,使党员认识到不团结的严重危害。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党员的教育方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方式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逐渐推广开来的,各种方式在实践中交互推进,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区委积极抵制和克服“党不管党”的教育现象,逐渐把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当作党务工作的经常业务,实践中已然形成了一些可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党校集训和支部党课制度等。

党校集训农村党员通常是在中共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后,各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统筹计划。先由中央或大区党委发出通知,各省召开有关会议,制订集训计划,编写集训教材。这种集训由省、区、县各级党校进行组织,其中,县级党校组织者居多。教育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农闲季节。每期大约10~20天。农村党员中的一部分在县委党校学习,一部分由集训后的党员回村对留村党员补课和继续进行教育。

农村党组织还通过组织生活会、支部党课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集训毕竟时间短暂,仅为一种临时性教育,且不是所有的党员都能参加集训。因而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经常性的教育形式,即党课教育制度。党课教员来源一是由县委、区委委员或县、区机关中有讲课能力的党员干部兼任;二是由支部中政治文化水平较高的支部委员或党员担任。有的地方则由县委、区委指派负责干部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党员教员传授教育内容,再由他们回去进行讲解。还有地方设有党课传授站,以基点进行传授。每月给党员上党课一次或两次。另外,在支部统一领导下,以党小组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不定期的阅读、讨论、座谈等方式把学习推向经常化,从而使其思想逐步转变。

此外,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亦为一种经常性教育。在各种政治运动中结合中心工作,如土地改革、整党整风、抗美援朝、统购统销、普选、互助合作、生产竞赛运动等,研究党员的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工作,采取边教育、边行动、边学边用的方法,把具体工作的执行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党员思想教育实践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各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与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密不可分。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既要参照过去的经验,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是增强农村党员思想教育针对性并取得教育实效的基本前提。不同历史阶段,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党员思想状况有别,每面临时代转型,其思想状况更为复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身处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员的思想认识未必能完全跟上时代步伐,只有切实了解时下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才能带着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

第二,与时俱进地丰富和拓展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内容是提升农村党员质量的客观需求。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农村党员进行党章党规教育,这是提高党员党性觉悟的重要保证。通过党章党规等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党员明白党员标准,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自觉按照标准规范言行,从而使其党性觉悟得以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进而使其精神面貌得以不断改善。此外,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任务和使命不同,农村党员教育的内容侧重不同。因此,教育内容须符合时代特点和实践工作需求,实践中切实引导农村党员明确认识自己所处时代的国情、世情,把握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农村发展的总体趋向,从而使其能够认清形势,勇于担负所处时代农村社会建设的责任。

第三,积极创新农村党员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农村党员思想教育日常化的现实途径。随着时代发展演进,农村党员思想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渠道均发生了极大变化。原有的教育方式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今,信息化发展迅速,可积极利用信息化成果,培育农村党员的信息化素养,使其在集体学习外能更多地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平台等现代信息途径自主学习,使思想教育成为常态化。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集训党课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暴风雨中的集训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