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络病学角度探究乳腺增生的辨治机理

2018-01-12万文涛

关键词:病学气滞瘀血

万文涛,李 军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 西安 071200)

乳腺增生(cyclomastopathy)是临床外科较为常见的退行性变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同内分泌功能紊乱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年妇女,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且经期前表现明显,月经后可逐渐缓解或消失,同时伴有乳腺肿块、触痛等的症状。临床上多使用西药对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停药后患者的病情容易复发,且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学领域认为乳腺增生属于乳癖的范畴,在乳腺增生疾病的治疗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应用络病学角度对该类疾病进行辩证治疗的属于临床上的新思路,应用效果良好。

1 络病学同乳腺增生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在中医学领域中,络病的主要特点为人体的络脉阻滞,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脏腑功能出现障碍,而乳腺增生疾病同络病之间的相关性表现如下:

1.1 以通为用思想在生理特点中的体现

乳房不仅是乳汁流通的管腔,还是女性一生重要的性器官,是雌激素的靶器官,会受到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的滋养,并且经其肾-天癸-充任生殖轴协调作用后,可对各种生理功能加以完成。乳房在人体胸中,有多条经脉交会,各脏腑经络同乳房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若经络畅通则患者的乳房便能够得到良好的滋养、其功能能够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发挥;若患者乳房处的经络出现不畅通的情况,则可能导致其气虚以及气机升降情况异常等情况的发生,气虚痰生、气逆痰壅、气结痰凝以及气滞痰阻。若患者的血行不畅则易形成瘀血,瘀血、浊痰聚集在患者的乳络处致使乳腺增生疾病的生成。另外,在生理上女子细胞、乳房均对肾-天癸-冲任性生殖轴调节予以依赖,乳房的结构主要中空的管腔,具有调、通、疏、泄的作用,在临床上属奇恒之腑,腑者,可实而不满,所以应遵从以通为用的原则。

1.2 久病入络思想的疾病特点

乳腺增生疾病的病程相对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中医学领域认为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情志内伤,在《外科正宗》(陈实功·明)中记载,思虑伤脾、忧郁伤肝,若积思在心,有所愿而无所得者,其经络痞涩凝结,成核状,先如豆大逐渐大若棋子,无痒疼感,逐渐增大,始生疼痛。由记载中可见,乳腺增生的病因主要由气滞肝络及情志不畅所导致,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气血失和、脏腑气机失调,最终致使痰湿、瘀血聚集、经络阻滞,导致该经发生。乳腺增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乳房肿块等,多由于水湿凝聚及气血郁滞因素致使乳络痹阳有关。

1.3 患者基本病理的改变具有络病特征

络体较为细小、分支较多,且分布十分广泛,容易发生迂曲,所以一旦脉络受到邪气的侵袭,便很容易对络中气血运行、液津输布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出现津凝、气滞以及血淤等的生理变化。乳腺增生患者会发生导管上皮、腺泡上皮、纤维结缔组织等一种、多种组织增生的病理改变。根据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对乳腺增生疾病进行用药分析、中医证型后发现,乳腺增生证型相对较为集中,其中以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以及冲任失调为主要证型的患者约占75%左右,而以血瘀、气滞与痰凝为主要证候病机要素患者约占85%左右。根据研究结果可得,乳腺增生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具有络病学的特征。

2 乳腺增生疾病在络病学角度的病因病机

2.1 乳腺增生以正气亏虚为发病至之根本

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病同冲任二脉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冲任二脉隶属于人体的肝肾,肝藏血、肾藏精,若患者的精虚血少或肝肾不足,则会导致冲任失充,因相关经络得不到滋养,则患者的乳房受到牵连。除此之外,人体的乳房属于足阳明胃经、乳头为足厥阴肝经,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则气血不足,致脉络空虚,从而牵连乳房。

2.2 乳腺增生以痰浊、气滞及瘀血蕴结为发病之标

在中医学领域,气滞病变同肝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气滞能够对患者的津血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使患者出现痰饮或瘀血等的症状,同时,痰浊血淤的生成又能够使气滞加重,从而导致痰凝、气滞与血淤均蕴结在患者的乳络处,最终导致乳癖的发生。

3 以络病学为指导的乳腺增生治疗原则

络中对经脉气血进行承载,在进行脉络逐级细分后,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会逐渐减缓,在脉络末端形成津血互换、营养代谢,在病邪对脉络进行侵袭时,痰瘀会对脉络进行阻滞。可使用补虚通络的方法对乳腺增生疾病进行治疗,络中的气血畅通,使经络通达,可有效减少其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让患者的乳房气血更加流畅,达到散结、散痛的效果。补虚扶正、对患者的肝、脾、肾脏进行调养,能够使患者络脉中的气血恢复正常、充盈的状态,可有效对因病理产物堆积造成络脉损伤疾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预防痰浊瘀血和抗邪外出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未病先预防效果。

4 讨 论

综上所述,对乳腺增生疾病从络病学的角度实施辩治,其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从中医络病的角度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学气滞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八)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二)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三)
疫 情 报 道 高 频 术 语(一)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