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

2018-01-12仇建华

关键词:护患协同护理人员

仇建华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协同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此同时,也使患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使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得到改进,建立起一套以“患者”及健康问题为核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期望其起到充实现目前临床护理的理论以及实践的作用。笔者会以阅读文献和实践活动为根据,在本文中针对心内科患者而提出协同护理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作用进行归纳。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协同护理模式的基础

要想顺利的开展护理工作,就需要让患者能够自愿的接受护理人员传递的信息,并且真正的信任护理人员,同时这也是进行协同护理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尽可能的在护理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1 树立良好形象

护理人员一定要让患者感受到待人亲切的良好感觉,并让患者相信护理工作者是可以被他们信任的,同时,这也对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树立良好的形象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始终做到衣帽整洁、态度和蔼以及言语悦耳等,尽可能在患者面前时刻保持一个良好形象,这也使个人和医院形象在患者心里加分。

1.2 言语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一句简单的问候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方式,比如早上碰见病人的时候,就应该向患者问候一句“早安”;在巡视病房的时候,与患者沟通也应该使用问候语,例如使用“请您”和“您好”等问候语。这些非常自然又亲切的问候语,能够迅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护患间良好关系能有效建立。

1.3 面部表情

护理人员在遇见患者的时候要保持微笑,不要把负面情绪表现在脸上,尽管是同样的一句问候,有时候也会因为护理人员的面部表情的不同,而给患者留下不同的印象以及评价。患者能够从护理人员的面部表情以及变化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到面部表情自然且丰富,对待患者多一些真诚的微笑,这对护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1.4 语气和措辞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进行护患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自身的语气以及措辞,就会令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的态度有问题,进而使得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关系不仅不友好,甚至出现关系破裂。

2 协同护理模式中的护理教育方式

对患者进行教育也是协同护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对开展协同护理工作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患者教育能够激发出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的意识,并让其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到培养,并且可供选择的护理教育方式也呈现多样性。

2.1 群体教育方式

护理教育中的群体教育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群体共同的疾病、身体情况以及饮食居住环境的改变等进行的,针对以上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知识教育以及护理指导。通常情况下,群体教育方式是在每天的例行查房前的半个小时左右进行的,能够帮助患者们有效地适应协同护理模式。

2.2 个体教育方式

个体教育方式是针对患者个体而进行的护理知识教育,这种方法更加具备针对性,能够通过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地掌握患者的所思所想,深入了解患者在自我护理方面遇上的问题和不解之处,然后再根据这些问题为患者答疑解惑,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指导。

2.3 医护协同教育方式

在医护协同教育的模式下,绝大多数患者相比护理人员而言是更加愿意信赖医生的,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医生与分管的护理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疾病预防以及护理知识的讲解方式,两者的讲解侧重点不同,但是可以进行内容互补,使得讲解的护理知识更为全面。根据笔者的实践证明:医护协同教育模式的优点显著,此方式在积极完善协同护理模式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对协同护理这一模式增加认可度及信任感,从而为鼓励患者今后自主护理做好铺垫工作。

3 协同护理模式中的护理教育内容、时机和患者选择

协同护理模式要求对病患自主护理的基本操作有关问题做出全面指导,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注意事项、血糖的测定和雾化吸入以及全身营养等。护理人员需要对一些比较容易学习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及耐心的指导,甚至在患者没有学会独立操作前多次示范,由于每位患者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性格也不同,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而结合医生的意见对患者的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最后再结合患者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习惯以及疾病的危重程度,从而制定出符合患者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性的私人化护理教育内容。

3.1 心理卫生指导

心理健康是引起心脏病的一部分诱因,以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为例,很大比例的患者都患有以抑郁症为代表的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由此可见,让患者可以在一个身心舒适的和谐环境中调养身体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再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全方位深入的了解患者在不同阶段引发患病的诱因;然后采取相关的措施手段去引导帮助患者克服这些让患者产生心里障碍的因素,最终从根源解决问题。

3.2 疼痛护理教育

当患者感到身体有异样和明显疼痛感时,应当及时告诉护理人员,让护理人员了解病情并采取措施舒缓疼痛,而不是因为不好意思打扰他人就独自承受痛苦,掩盖病情往往会加深病情,另一方面,护士在巡视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患者的不适进行观察,比如表情、态度和声调以及姿势等都是可以判断患者是否疼痛的依据,尤其是老年人群体的疼痛阈值相对较高,身体不能及时感受到疼痛感,因此一般老年人的疼痛感都是通过神经系统症状反应出来的,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尤为注意。

3.3 睡眠护理教育

在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有良好和充足的睡眠,睡眠障碍还会伴随着生理以及心理的负担出现,同时也是引发心脏病患者或者加重心脏病程度的重要因素,所以睡眠护理教育也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具体的做法包括尽可能减少患者对监护以及治疗仪器的恐惧心理,告知患者在睡觉之前一定要避免空腹或者过饱的情况出现,避免进行刺激性的运动。

整体护理模式虽然具备分工明确和护理周全等优点,但在现目前这种模式存在着护理人员不足等问题。而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把简单的护理工作交给患者,形成以护士为主,患者参与为辅的新护理模式。因此有必要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让患者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在加深护患关系的同时还能够让护理人员拥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护患协同护理人员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