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8-01-12张玉玲

关键词:心肌梗塞乙组甲组

张玉玲

(吉林省桦甸市公吉乡卫生院,吉林 吉林 132400)

众所周知,心肌梗塞作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是降低该群体生活质量和威胁其健康的重要因素。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出呕吐、心悸、大汗、胸痛伴恶心、血压降低等,需要及时救治,否则病情进展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危及安全[1]。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预后效果,常在治疗期间配个临床护理措施,我院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配合人性化护理服务,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作甲组与乙组,每组50例。甲组包括男性29例与女性21例;年龄范围54~75岁,平均为(68.8±2.0)岁;乙组包括男性30例与女性20例;年龄范围55~74岁,平均为(68.5±2.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结果提示差异不显著,可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基本护理,内容包括了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入院接待等,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并详细评估其病情,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展开健康教育,增加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与掌握。另外,为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护士应多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积极主动与临床医护人员配合。(2)运动及饮食护理:治疗期间,护士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并加强日常运动锻炼。护士将腹式呼吸、肢体被动活动锻炼方法教会患者,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运动强度。在饮食护理中,护士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嘱咐其多摄入低胆固醇、低盐、粗纤维、高维生素等食物,并遵循少食多餐,禁止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针对酗酒、抽烟患者吗,护士需加强监督力度,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在患者发病后的一周内尽可能摄入流食,然后根据病情好转情况逐步转换为半流质食物[2]。(3)疼痛护理:患者发生心肌梗塞时候常常伴随胸前压榨性、剧烈疼痛,使其情绪受到影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导致其心肌负担加重,这种情况容易引起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因此,当患者出现胸痛的时候需要及时给予吸氧处理,同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若疼痛明显则需上报主治医生,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

(4)灌肠护理:为了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便秘,护士可以指导患者通过按摩促进肠道蠕动,采用双手的无名指、食指与中指于腹部依结肠走向进行按摩,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同时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已经存在便秘的患者,可以通过灌肠护理进行改善,可以通过番泻叶泡水喝,但需要合理控制其剂量,以免药物剂量过多导致患者腹泻,降低其生活质量而加重心脏的负荷。若患者已经3天未排便,可以通过开塞露进行灌肠处理,嘱咐患者切忌用力排便,以免引起不良事件。(5)吸氧护理:给予患者中流量持续吸氧措施,待病情稳定后逐渐转变为低流量吸氧,吸氧过程中若患者自觉口鼻干燥,可鼓励其多饮水;静脉用药时,需不断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并严密观察患者注射部位的情况;用药时向患者讲明药物名称、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确保患者有一定的了解,及时将其恐惧与焦虑等情绪消除;溶栓治疗时需对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做好心电图与心肌酶等工作,关切询问患者胸痛缓解的情况。(6)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尽量多食用易消化清淡、高纤维、低胆固醇与低脂食物,少食多餐,切忌过饱;确保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可依照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缓泻剂使用;若患者需于床上排便,则需做好遮挡措施,保护好其隐私。(7)环境护理:为患者创建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新鲜,整洁安静,合理调控温湿度,简化病房内设施;对探视进行适当限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避免不良刺激。护理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采取持续心电监护措施,同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酸碱与电解质平衡的情况,若出现诸如心律失常的情况需及时告知责任医师,并辅助其做好解决措施。(8)体位护理:因患者急性期需保持绝对卧床休养,因而可协助其选取平卧位,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待其病情好转后,可依照疾病康复量表适当指导患者开展活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经过不同护理后,甲组50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3例,分别为呼吸困难6例、血尿2例、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休克1例,发生率为26.0%;乙组50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3例,分别为呼吸困难2例、心律失常1例,发生率为6.0%,乙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人身体各项器官不断衰弱,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心肌梗塞。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塞具备了疾病急、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等特点,是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威胁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3]。

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过程中,往往会配个有效的临床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创建优质的治疗环境,同时调整其饮食、运动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常规护理服务尽管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具有全面性与针对性,因此护理的内容并不完善,护理效果也不理想。在临床多项护理方案中,人性化护理是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开展的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护理模式,其不仅满足了当下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高要求,更通过护理责任制的落实,对临床护理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化,旨在使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本次采取的人性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优化而来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旨在向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临床服务,在满足常规标准的同时还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情的缓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排便习惯等,促进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本研究结果提示,甲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0%,显著高于乙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期间配和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建议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乙组甲组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糖尿病与心肌梗塞并行?
警惕青年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