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8-01-12施可可
许 晴,施可可,张 蕾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03)
小儿颌面部血管瘤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期良性肿瘤,具有自限性,可分为增值期、消退期、小腿后期三个阶段。发病率可高达4%-5%左右,女患儿发病率约为男患儿的3倍以上。临床采取的治疗方式通常以手术为主,为此,对我院56例颌面部血管瘤的患儿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至2016年间收治的56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以上患儿均经临床检查,符合诊断标准。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男25例,女31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年龄(4.23±2.12)岁;56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其中包括海绵状血管瘤16例、蔓状血管瘤22例、毛细血管瘤18例。
1.2 诊断标准
(1)皮肤表明可见固定位置的红斑性皮损或轻压后带有短暂性褪色者;(2)皮肤组织隆起肿块,进行按压时可缩小,灌注征阳性肿瘤诊断,穿刺时可获得全血或血性淋巴组织液者;(3)动脉型小儿血管瘤有明显的动脉波动者;(4)经CT和MRI检查呈阳性者,B超及X线检查可见特征性影像者。
1.3 观察指标
对我院所有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 疗效判定
经复查,患儿瘤体自动消失,临床体征及表现有所改善,皮肤无瘢痕出现,则判定为治愈;患儿瘤体基本消失,面部疤痕变小,则判定为有效,患儿瘤体未明显消失,面部疤痕未改善,皮肤色素沉着未消退,则判定为无效。
2 结 果
我院56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经护理干预后,进行一个月随访,复查结果发现,治愈48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肠道不适、皮疹、荨麻疹、皮肤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1年后进行随访,以上患儿均无复发者。
3 围术期护理
3.1 术前准备
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来选择适合的材质及大小的软管,正常直径为2mm,取2%戊二醛消毒液进行浸泡,大约浸泡时间为30min后,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选取0-5号无损伤针线进行缝合,治疗一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2]。
3.2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儿身体术前情况,掌握其血管瘤的生长部位以及性质、大小,以及患儿体温、血液检查和X线片的结果,了解一切符合手术标准后,方可进行。对较大的患儿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消除患儿不安情绪,对婴幼儿家属应做好工作,指导术前因禁食禁水而引起患儿的哭闹不止,尽量采取吸引婴幼儿的玩具进行分散求食欲望,以及给予拍哄方式,来减少哭闹的情况[3];当注射药物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形态采取一点或多点进行浸润性注入,促使瘤体进药均匀,拔针应轻轻按压几秒,以免造成药液外渗情况,给患儿带来不适感[4-5]。
3.3 术中配置
因患者多为患儿及儿童,通常临床上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护理人员应对患儿采取舒适体位,针对较小患儿及依从性不好的患儿给予固定装置,以防止躁动导致位置的移动,而影响到药液正常的输入。严格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做好防止患儿呕吐、窒息等工作,并认真观察解剖后的颈动脉三角,以避免颈内静脉、颈总动脉损伤导致大出血及引起的气体栓塞等情况的发生[6]。
3.4 术后护理
(1)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的深浅变化情况、随时保持呼吸道通常。(2)由于血管瘤患儿术中会出现出血量过多,导致其生命体征受到一定影响,要一对一进行专人看护并每间隔15min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登记。认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直至患儿达到清醒状态[7]。(3)护理人员应在床头旁,设立开口器、氧气装置、吸引器等有关急救措施装备(4)对出院的患儿应指导患儿家属应看护好孩子,避免血管瘤再次引起破损血出几率的发生。同时需要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尽量防止受到摩擦而破损出血,以免留下疤痕等[8-10]。(5)回病房后,患儿处于未全清醒状态,应采采取平卧位偏向于健侧,同时保持水平位有助于分泌物的排除[11-12]。(6)由于婴幼儿喜欢用手乱抓乱挠,尤其是面部位置,应指导家属定期给婴幼儿修剪指甲,以防抓破导致血管瘤产生破裂感染现象的发生。(7)嘱患儿家属日常做好细心观察,如发现患儿出现血管瘤现象,应立即求助医院专家,进行确诊。(8)对于较大的患儿应避免食用一些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摄入过甜过咸的食物等,应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高的食物。有利于预后康复。。
3.5 并发症
对患儿进行严密看护,一旦发现出现发热、皮疹、荨麻疹、胃肠道出现腹泻症状以及肺部不适等情况,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对呼吸困难的患儿要针对性给予相应的处理,防止患儿胃内容而发生反流而引起窒息的情况发生。
4 讨 论
小儿颌面部血管瘤是由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而成,同时也是软组织中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好发部位为头颈部,可自行消退。小儿血管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等。小儿血管瘤从性质上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也被称之为错构瘤,一种是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植所产生的真性肿瘤。通常80%为先天性所致,属于良性肿瘤,其生长速度缓慢,很少有恶变的情况发生。如生长迅速需进行手术切除,同时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段等因素来采取针对性治疗。除此之外,引起血管瘤的因素还包括:如小儿血管瘤多为妊娠期在母体胚胎中,某些组织的分化异常所致;处于妊娠期的孕妇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为引发胚胎受到损伤,局部产生组织出血,使得部分造血干细胞进入其他胚胎细胞中,促使一部分分化成血管样组织,从而引起血管瘤的发生;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因素也可引发血管瘤的的可能性,如饮食、药物、以及情绪变化等都可促使激素水平失调致成,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成长发育。为此,对于小儿面部血管瘤给予及早的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我院56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经护理干预后,结果发现,治愈4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这与王彩云等人在研究报告中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的结果一致。由此说明,对小儿颌面部血管瘤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增强家属及患儿的自信,提升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