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应激源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

2018-01-12邓雪珍

关键词:包膜心血管医护人员

邓雪珍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应激源有很多种类型,如物理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和身体状态的变化等。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引发各种身体不适症状,甚至还会加速疾病的发展。应激源因素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较为常见,因此应对其予以严格控制。

1 应激源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1.1 精神应激对冠心病的影响

冠心病的产生与精神应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精神应激可加速冠状动脉收缩,同时其也是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其与血管反应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情绪较为平稳的状态下,心肌能够非常充分且合理地应用冠状动脉当中的氧分。若心脏负荷骤增,如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十分激动的情况下,就会使大脑的皮层受到长时间的刺激,交叉神经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人的心率也会因此加快,心肌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所以就会产生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甚至还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心绞痛病症。

1.2 冲动、愤怒等应激源引发心肌梗死

一部分人的血管当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其是一种表面上的包膜,膜的厚度较小,且包膜当中含有较多的脂质和凝集血小板,因此包膜易破损。受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血流会对板块构成较大的冲击,包膜会产生破裂的问题,致使粥样硬化板块成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一旦形成血栓碎块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血管完全堵塞,若冠状动脉堵塞,则会对心脏的血液供应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引发严重的心肌梗死症状。

1.3 抑郁和焦虑加重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长期随访当中发现,抑郁与焦虑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且焦虑的影响要比抑郁更大,这可能是因为焦虑能够降低心率的变化率,提高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几率,且焦虑还会降低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主要借助胰岛素来加重继发性的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多种代写异常疾病,进而使患者出现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状。抑郁症患者与无抑郁症患者相比,前者发生的几率要比后者高出四倍左右。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早期干预

2.1.1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对自主神经失衡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控制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提高HRV水平,进而有效控制心律失常,避免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实验证明,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症状。CBT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式,其也是预防SCD发生的一种有效方式。

2.1.2 性格指导

研究指出对于竞争性较强的性格,应叮嘱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量不要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并注意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另外还要充分了解此类型性格的特征与疾病之间的联系,这种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前提,所以应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趋利避害,指导患者科学调整自身的心态,进而减少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2 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2.2.1 控制环境和角色转变相关的应激源

患者进入医院住院治疗后与社会会短时间隔离,日常生活的节奏也不同于以往,同时还要适应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患者的疾病也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因此一些患者无法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能接受环境和角色变化所产生的刺激,其对患者的依从性和最终的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此,入院后应采取角色认同的措施,帮助患者找到归属感,让患者尽快融入到医院的环境当中。

2.2.2 严格把控洗护人员行为所产生的应激源

医护人员应将患者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且注意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护理人员需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尤其在夜间巡视时,避免患者熟睡时被医护人员吵醒。在第一次与患者交流和沟通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在做每一项检查之前都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在介绍时适当放慢语速,同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而避免患者出现一知半解或不能理解的问题,这也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了和谐医护关系的建立。

2.2.3 提高信息沟通的顺畅性

患者与医护人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障碍,所以一些患者无法得到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使得患者在没有弄清自身病症的情况下,就开始接受检查和治疗。相关数据显示,医生与患者之间如不能取得有效的沟通,就会影响医生与患者的合作质量。所以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角色认同,树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丰富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渠道或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重要的信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护理人员还应在工作中积极了解患者的需求,进而更为细致地为患者介绍病情、治疗的基本方案、检查项目以及治疗的具体时间等重要内容。

3 结 论

应激源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应激源也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课题。在应激源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中,应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应激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此达到减轻病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包膜心血管医护人员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