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的模式创新与前景展望
2018-01-12
(江苏开放大学 社会教育处,江苏 南京210036)
近年来,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冲击非常严重,对教育技术、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是不可忽视的。[1]随着人们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升,近年来社区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的模式创新及未来发展趋势愈加的关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其中最主要的“短板”,站在“教育科学”的角度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还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发展模式,例如互联网社区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创新意义的学科组织模式、特色项目的开展等方面,并且也没有明确完善的互联网社区教育评价标准和机制规范。片段化、分散化、随意化的互联网社区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满足某些居民对应急性学习的需求,但从互联网社区教育整体和长远发展来看,在宏观上缺少一定的把控,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使得这种新型发展起来的独特教育类型缺乏应有的基本保障和充足的顶层设计。因此,创新建立科学的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发展观应该成为深化互联网+社区教育内涵,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互联网+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
社区教育是基于学校教育与社区的相互沟通,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得社区成员沟通更为方便快捷,共享的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社区教育的教育、文化、服务等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社区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是一种新的发展机遇,不仅开发、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也增加了社区成员的交互方式,带动了情感的交流。
(一)互联网+使学习更加便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愈来愈快,人们对自我学习的规划愈加重视,这使得市场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的旺盛起来。人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不再受传统的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社区教育的兴起,一种极具时代特点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互联网+教育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一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兴起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与常规的教学模式比较而言,互联网+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等突出特点,是互联网时代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衍生的现代网络互动方式。它对城镇化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发展长期不均衡,教育、医疗、信息等产业也呈现割裂的状态。[2]随着人们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加深,社区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互联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互联网+不仅使社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更为高效、便捷,而且使得教育资源的普及和运用更为得心应手。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由以往集中统一授课的模式逐步向网络自学、互联网点播的自助式学习模式转变,互联网+技术为这一转变的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互联网+技术不仅解决了以往需要按时按点统一集中开展课程教学的弊端,而且丰富了课程资源和教师的选择,使得受课者可以在充分了解师资、教材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兴趣自主便捷地按需选择,实现“订单式”管理。特别是网络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使用,让社区居民自己动手去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这样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个性化需求。即时通讯技术是互联网+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所谓即时通讯技术,其指的主要就是包括微信、邮件、微博、飞信、QQ、社交平台等一系列互动软件的运用。这些即时通讯软件可以第一时间分享实时课程、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态,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完整的信息服务平台。
(二)互联网+丰富社区教育服务内容
“互联网+教育”既是教育本身变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传统的社区教育课程因受制于场地、师资力量等因素,往往比较固定、缺少新意。有的课程和老师长期一成不变,不仅使学员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使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严重滞后。而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这一情况得到了质的改变。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时性,随着网络硬件和技术的完善,远程授课、在线答疑、视频直播等以往难以想象的授课方式越来越普及和完善,使得学员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知识,而且也可以极大地丰富课程和师资资源,使得更多更好的资源被共享利用,以实现社区教育的多方共赢。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兴起还带动了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数字化与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程度愈发紧密。就当下发展趋势而言,互联网+所涉及的连锁产业对于社区教育,特别是针对社区教育未来创新方式发展的影响将是源远流长的。无论是传统的老师学员面对面的交流,还是远程点对点的视频对接,互联网+技术都将无处不在。
(三)互联网+降低了社区教育成本
互联网+的普及在丰富学习内容和便捷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社区教育的成本。这主要体现在:当下社区教育活动大量融入互联网中的即时互动技术,使得更多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资源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实时地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居民面前。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互动的环节,减少了学员及老师的学习时间和成本。互联网+还提高了学员学习的效率,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点播、回看、视频交流。不仅对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满足了社区教育教学中参与者的个性化需要,高效便捷地共享了社会学习资源。
(四)互联网+提高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时代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学习氛围的浓烈促进了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社会对于教育资源共享的观念正越来越被提倡、推广。互联网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可以完美地实现线上课程、师资资源的交流共享;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实时地促成教育主体相互联系、互动。互联网利用自身的优势整合四面八方的教育资源,并运用技术手段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新时期的互联网+技术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化平台得以呈现出来。为此,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传统授课模式对距离、时间、空间方面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居民能够随心所欲地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共享,更好地节约了教育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互联网+提升社区教育宣传力度
传统的社区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经费、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宣传推广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很多偏远欠发达地区群众对于社区教育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对于社区教育课程的介绍、资源的供给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的传递,这就给社区教育的宣传推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拓宽了社区教育的宣传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区教育宣传推广的成本。
二、互联网+融入社区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
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全球迅速兴起,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足不出户享受世界一流高校优秀课程的可能,慕课为其开设学校提供了影响世界的杠杆,同时起到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4]就现阶段而言,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利用这种优势建立资源共享的数字化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联动的大数据库系统,从而整合各级各类优秀的社区师资、课程资源,将它们统筹到公共服务平台之中,形成“多网叠加、多点融合”的社区教育平台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背景下多种学习方式的共融共建。在互联网+的模式下,社区居民可以自主多样地选择学习形式,既可以统一集中在社区场所集体学习,也可以在家根据实际需求自行“点播式”学习;既可以利用上班空闲时间充电提升,也可以利用业余自由时间充实自我。因此,要大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多种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开展,这对改变现如今传统的社区教育方式,提升居民学习习惯十分重要。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学习需求,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将大大普及社区教育教学的参与程度,为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锦上添花。
(二)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原本显得较为匮乏的社区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互联网+技术使得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从理论上来说都有了可以整合利用的空间。这对于受众面广泛的社区基层教育层面来说将起到颠覆式的积极变化。通过互联网+数字平台的运用,可以将社区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全媒体化”。这能更为便利地为基层社区居民服务,激发更多居民的学习热情。将更多的社区教育资源乃至其他体系的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也是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社区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
(三)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组织模式研究
当下,社区教育五级体系在很多地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各地应按照“统一战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以开放大学为龙头,以市级社区大学、县级社区学院为骨干,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五级社区教育网络组织模式。
(四)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便是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在互联网+融入社区教育的大背景下,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为核心的原则,以适应和引领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提升不同学习群体个性化学习需求为目标,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相关的学习计划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相对完整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各地应以“学习在线”平台为依托,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升级完善学习平台各项功能,进一步丰富线上学习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采用四级体系分类的方式。一级分类,主要是“课程系列”;二级分类是“课程大类”;三级分类是“课程子类”;四级分类是“具体课程”。社区教育课程是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发展的中介和载体,其开发与建设的优劣关系着互联网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成员整体素质的目标能否落实并最终得以实现。在进一步深入挖掘社区教育课程内涵的基础上,应力争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实时、共享的优势,从整体上提升社区教育的课程品质,推动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深入发展。
(五)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特色活动研究
明确理念、找准定位是打造社区教育特色活动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下,社区教育特色活动建设的基本要求应该以政府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满足百姓发展需求为主线,精准发力。要围绕各地社区教育计划,做到“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形成互联网大数据管理下的精准服务的工作原则,活动开展要因地制宜,把握好定位。在活动的选择上要贴近居民的需求,充分考虑居民的爱好,将各类服务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分类建档,为特色活动实施奠定基础。
在确定好活动方案后,就要开始考虑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形式,发挥实效。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打造区域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一方面要突出优势特点,选择有较高社会价值和可持续推进的活动,吸引居民,以特色、嵌入、新颖的理念,形成自己的活动优势,培养出一批对社区教育特色活动信任的、具有忠诚度的居民,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运用互联网的资源融入到社区教育中来,凝聚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抓成果转化推广,抓品牌经营的维护,活动宣传要反复强化,提升亮点。活动的开展要坚持按照“创经验、创典型、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有内涵、有影响的社区教育特色活动项目。
三、互联网+下社区教育推广前景分析
(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随着信息化程度和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程度的提高,互联网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据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研究认为,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以150%的速度增长。[5]互联网+使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一方面,互联网+教育进行网络公开课的传播,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教育也时常和社会企业进行结合,有偿课程在互联网+教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知识经济发展良好。
(二)应用范围覆盖全面,互联网+学习方式成为常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对于整个教育领域而言都是一场变革,其不仅影响着传统义务教育的教学方法模式,更影响着成千上万的基层社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传统学习模式中的一些弊端正逐步地被淘汰。这就使得互联网+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将会慢慢地变成一种常规化、体系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作为全民教育中人数涉及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社区教育,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今后的社区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大量地体现互联网+的身影,人们对互联网+的运用将越来越普遍。
(三)学习模式愈加灵活,“订单式”学习成为常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简捷方便。人们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特别是个性化学习方案的选择将逐渐成为常态。授课居民不必再像以往那样局限于固定地点集中学习,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订单式”课程预约。通过互联网+技术,居民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享受到海量的学习资源。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学习资源,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还充分满足了不同居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谓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四)重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于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学习者以往习惯的学习方式将会得到明显的变革。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远程教育应该积极优化其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对学习者的学习服务支持力度;职业教育应该优化其教学资源,构建面向大众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在线学习促进其教学资源的传播力度。[6]这一过程的关键就是要积极重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以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一套完整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评价体系、奖惩制度、管理模式。推进互联网+与社区教育体系以及学员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尚未从互联网社会体系中分化出来的非制度化教育,它与互联网社会融为一体,是网民数字化生存的一种方式。[7]在我国互联网+发展劲头虽然十分迅猛,但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普及程度还杯水车薪。对于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而言,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我国以往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上主要还是以架网络、买设备、配软件的方式为主,而对实际应用效果的关注有限,总体来看,我国社区信息技术教育总体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尚未进入到全面整合创新阶段。因此,积极推进社区信息技术与当代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全面推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的现代化,在社区教育中普及发展互联网+技术,是推进我国社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