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群众再动员再组织
2018-01-12王少峰
_王少峰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组织起来》一文中明确指出,“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裂变式”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网络空间成为亿万民众的虚拟家园。如何做到精准动员有效组织,赢得群众引导群众,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高水平地运用网络服务群众,不断提升党和政府在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能力,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认真解答的时代课题。
一、把握时代坐标,综合研判动员组织群众的形势特点
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多年来,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最深刻的技术变革、最广泛的社会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掌握网上话语权主动权、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网络背景下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形成思想的共识、行动的合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从信息传播看,新兴媒体众多、海量交互传递,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进入自媒体时代,社交媒体、问答社区、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新应用不断涌现,手机就是客户端,随时随地发帖转帖,播客微博等传播渠道的开辟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任何目击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发布现场消息引发关注。社会信息的多发性、突发性、非真性、碎片化、娱乐化交叉冲突,大V主导,“网络水军”的摇旗呐喊,加上特定信息人为设计、定制影响等,引发群众的从众心理,严重干扰了对信息的掌握和判断,网络信息的负面效应出现,对做好群众工作产生很大冲击。
从网络空间看,信息种类繁杂、各种观点激荡,网络成为舆论斗争的主要阵地。网络这个阵地,正确的舆论不去占领,错误的观点就会充斥其中。由于政府发布信息、政务公开“慢”“冷”“虚”,而非政府信息往往“快”“乱”“杂”,一些错误思潮乘虚而入,有人鼓吹“共产主义虚无缥缈”,有人刻意歪曲历史、丑化英雄,一些所谓的社会“公知”和网络推手大肆炒作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靠低俗媚俗和爆炸性的消息来吸引眼球、搏出位,甚至煽动部分民众的对抗情绪,制造乱象,不断挑战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以谋求自己的商业利益和政治诉求,网络展现出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
从群众主体看,全民实时上网、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成为表达意愿的重要平台。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居世界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每一条微博、每一篇微信,都可能代表一群有诉求的基层群众;每一个跟帖、每一句回复,都可能连着群众的关切。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群众宣泄情绪的通道、表达意见的平台,更是党和政府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渠道,忽视网民就意味着脱离群众。
从意识形态看,社会问题多样、群众诉求多元,网络成为争夺民心的中心战场。当今世界,敌对势力之较量全方位展开,意识形态斗争无处不在,网上争夺民心的形势异常严峻。近些年,随着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群众利益诉求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不善于动员组织群众,使群众的各种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回应和解决,对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宣传不够,信息不灵通不对称,造成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有时候一个谣言、一条微博、一个矛盾纠纷、一个偶发性案件或者一个突发事件,都有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宣传、挑拨煽动和诋毁抹黑,在网络媒体上迅速掀起舆论风暴,甚至演绎为群体性事件,酿成灾害。
二、坚持问题导向,努力掌握动员组织群众的领导方法
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如何让互联网成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得力助手,而非扰乱社会、传播谣言的反面推手,需要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着力解决“船”和“桥”的问题。
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与“势”的关系。古人云:时者,势也。所谓“时”,就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组织动员群众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考量,放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定位,放在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的高度来思考,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凝心聚力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所谓“势”,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组织动员群众要放在这个大逻辑下来推进,深刻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的、文化的,还包括精神的、价值的,群众常以自己是否感到“满意”来理解美好生活,而社会不同群体和阶层的理解又是千差万别。这样我们动员组织群众的过程会更复杂,遇到的问题会更多,受到的挑战会更大,需要的努力会更为艰辛。
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利”与“弊”的关系。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这把“双刃剑”用好了,则利事、利国、利民,用不好就会误事、误国、误民。诚然,网上负面信息较多,虚假信息泛滥,容易误导群众,给动员组织群众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但网络打通了政民交流沟通的新通道,成为了解社情民意和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也为传播社会正能量提供了重要平台。从突发灾难中的守望相助,到公益行动中的慷慨解囊;从网络问政中的良性互动,到微博反腐中的锲而不舍,正能量在一系列网络事件中得到施展和印证。面对这块阵地,我们忽视不得、丢失不起,必须高度重视、兴利去弊。
讲究思想方法,把握“堵”与“疏”的关系。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必须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如果说“堵”是打击、管理,“疏”就是引导、服务。从现实看,一些地方面对网络舆情,不是第一时间主动澄清事实、引导舆论,而是设法掩盖封堵,简单粗暴删帖,甚至动用公权力处理发帖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净化网络环境要疏堵并举。要依法依规管网治网,完善依法监管措施,严厉打击网络诈骗和淫秽色情网站,过滤违法信息,加强门户网站、微博微信、论坛、APP等平台建设,确保信息安全。加强网络信息服务,设置文明上网劝导语,引导广大网民依法用网、文明上网,合理建议、理性发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传播社会正能量,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注重工作实效,把握“虚”与“实”的关系。网络是虚拟的,但网民是真实的。无论是点击、围观还是发帖,都是现实心态蔓延、聚集、放大的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就要“网上听民意、网下解民忧”,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 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切实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度效。近几年,我们探索建立了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将民生项目分为“政府要做+群众支持”的民意征求型、“群众要做+政府该做”的民需申报型、“群众想做+政府能做”的民情驱动型,通过政府常务会微博直播、建立政府开放日、议政日、听证会等方式,不断拓宽倾听“民意”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政民互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构建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
三、强化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动员组织群众的对策路径
网络时代政府不再是掌握信息资源的唯一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创新思维,打破陈规、突破常规,多角度多维度思考群众的动员组织问题,力求以全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径解决问题,开创群众工作新境界。
顺应形势、积极融入,占领网络平台这个主要阵地。面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崛起,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要善于引导网络情绪,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收集,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引导宣传,对模糊认识要及时释疑解惑,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正本清源,真正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利用主流媒体和权威信息,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及时全面地发出自己的主流声音,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深入群众、扎根人民,保持务实为民这个优良作风。无论网络多么发达,交流渠道如何多元,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动员组织群众既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只有主动走到群众中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冷暖忧乐,群众才能对我们讲真话、道实情、心连心。近几年,我们持续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建立完善区领导包街道、干部下社区等制度,定期到社区与居民群众“唠家常”,了解民情民意,对困难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精准施策,受到群众欢迎。
回应关切、协商民主,运用群众自治这个有效方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通过12341热线、统计调查、信访、网络舆情、“进千门走万户”等多种渠道,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和工作重点。要不断完善网上回应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深入分析市政基础设施、养老服务、市容环境、城市秩序、便民服务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拿出破解之策,让群众诉求及时得到解决。比如,我们针对群众反映的停车难问题,反复征求居民意见,出台社区停车自治指导意见,明确居民自治模式及流程、各部门及组织的职责,指导社区开展居民停车自治工作,发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采取错峰停车、重新规划车位、挖掘社会停车资源等办法,实现新增加5000个停车位,有效破解了居民停车难题。
以上率下、巩固拓展,建强街道社区这个基本力量。做群众工作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街道社区处于城市管理的底层末端,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对群众最了解、与群众最贴心,始终是动员组织群众的基本力量。这几年,我们推行街巷长制度,街道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任街巷长、网格员,分工负责胡同和背街小巷,定期巡查街面小巷,深入居民家庭和商户,带着感情去讲政策、讲道理,了解群众所困所需,对发现的问题通过智能APP终端传给综合治理指控中心,实现了问题收集信息化。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指导意见和多项配套方案,构建街道“一委、七办、三中心”的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科室业务整合,通过机构整合职能重组提高服务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在“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的技术手段在多个领域广泛运用,催生了新的市场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近几年,我们坚持与社会、市场同步,整合政务网、12345热线、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等业务,搭建涵盖地理信息、政务信息、政民互动等信息的数字红墙大数据平台,运用物联网动态感知城市管理、街道治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人口监测、安全稳定、经济数据监测等态势,建成多个数据分中心,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探索运用大数据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路径,在公共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接办分离”,比如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时,居民不用证明残疾人和低保身份,通过数据、证照复用即能实现快速办理。我们利用政务大数据,只需界定群众籍贯、年龄或低保、残疾等个性化条件,就能迅速找齐服务群众对象,彻底改变了过去因找不齐、找不准而导致服务遗漏等现象,形成了精准服务群众的新模式。
守正出新、多元互动,用好协同共治这个监管模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场所,网购、支付宝、网约车等这些基于数据平台衍生的产品和商业形态,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以阿里电商为例,平台上的商家约有1500万家,消费者超过5.35亿人,平台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广大群众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信息极易被窃取、利用,严重威胁个人信息安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障群众网上消费的利益,谁来监管平台秩序,惩治电子商务领域违法失信行为,如何防止数据泄漏保护群众隐私,成为网络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府、网络平台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多元协同共治。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刷单炒信等问题,完善诚信评价体系,保护群众数据隐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