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1-12

中国有色金属 2017年20期
关键词:矿山绿色资源

近年来,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改造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制造,扩大绿色供给,以绿色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走出一条以绿色转型推动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动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铜工业基地之一,是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植根于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青铜文化沃土,具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

“十一五”以来,公司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千亿元企业目标为统领,开创了“推进五大战略,实现五上目标,打造五个有色”的战略发展体系;打造了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加工、科研、环保、建筑、制造、物流、贸易、金融、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完善的产业体系;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能源和党建“六标一体”管理体系;铜金银等主导产品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伦敦贵金属交易所注册,打造了国际化的品牌体系。实现了资源占有量、生产能力、资产总额、经营规模、职工收入“五个翻番”和经营规模化、产权多元化、资产证券化、产业绿色化、品牌国际化等“五大跨越”。2014年,公司比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千亿跨越,目前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2位、湖北企业100强第4位。

近年来,公司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改造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制造,扩大绿色供给,以绿色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走出一条以绿色转型推动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动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公司的主要做法是如下。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推动绿色制造,打造世界一流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公司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有保有压、补齐短板、提档升级、淘汰落后的整体思路,先后投入近100亿元,完成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了国内海拔最高的铜矿山,以及国内开采深度最深的有色金属混合竖井,建设了世界最大的澳斯麦特炉、世界最先进的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国内领先的30万吨铜杆项目,打造了世界一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1.抓资源,补短板,建设“绿色矿山”

针对自有资源不足、矿山产能偏低这一短板,公司加大资源开发和矿山建设力度,资源占有量由不足80万吨提升至400万吨以上,矿山铜生产能力由两万吨/年提升至4万吨/年。以此为契机,公司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矿山实施了全面技术改造,大力推行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矿、尾矿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积极采用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无废开采、垦殖与修复等技术,全面提升矿山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绿色矿山”、“数字化矿山”。

2.抓改造,去产能,打造“清洁工厂”

公司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对冶炼系统实施了全流程技术改造,建成了一个全新的冶炼厂,工艺技术装备和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是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澳斯麦特炉。公司实施了铜冶炼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用先进的富氧顶吹熔炼工艺取代原来的贫化炉工艺,淘汰了20万吨落后的粗炼生产能力,项目建设过程创下多项国内乃至世界之最,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各项指标都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粗铜冶炼回收率达到98.5%,矿产粗铜综合能耗为115kgce/t,下降50%以上,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5%以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1万吨,年节约用水量282万吨,增加余热发电量5000多万千瓦时,发挥了巨大的节能减排综合效益。

二是建成了世界最先进的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公司关停了12万吨相对落后的电解生产能力,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永久不锈钢阴极工艺,建设了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具有机组联动、DCS全自动控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关键设备都是世界最新一代的先进设备。与传统电解工艺相比,电流密度由260安培/平方米提高到320安培/平方米,产能提高25%,劳动用工由1000人减少到170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5.9倍,每年可减少用电量1100万千瓦时,节约蒸汽量11万吨。

三是完成了全系统环保治理改造。公司践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先后投入10亿元,实施了13个环保治理重点项目,完成了全系统的环保治理改造,在原有基础上每年可再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余吨,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和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其中,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科技攻关,投资1.5亿元建设新的污酸处理项目和配套渣场,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气浮法专利技术和无害固化技术,解决了污酸渣处理这一行业性技术难题。目前,公司正进一步开展废水、废气、废渣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攻关,坚定不移地向“零排放”目标迈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扩大绿色供给,打造国内领先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扩大绿色供给,建成了一大批以“绿色发展”为主基调的产业集群,形成以资源“吃干榨尽、物尽其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建成了国内领先的稀贵金属工业园,实现变废为宝。公司在综合回收黄金、白银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从炉渣、烟灰、烟气、污水等冶炼废弃物中提取稀贵金属的专有核心技术,将资源“吃干榨净”,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公司投入5亿元,自主设计建设了稀贵金属综合利用项目,在国内率先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目前已形成年生产黄金20吨、白银1000吨,以及一定数量的铂、钯、硒、碲、铼等稀贵金属产品的生产能力,黄金、白银回收率分别达到99.51%和99.56%,技术装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资源回收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产值约100亿元,成为公司重要增长极。

建成了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变用资源为“造”资源。公司大力发展废金属和再生金属资源利用产业,实现多元化回收、清洁化处理、规模化利用,建成了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冶有色“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7.9亿元,主要包括稀贵金属回收、拆解和再制造、废杂铜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及产品销售交易信息网络平台系统等四大板块。目前已建成废弃电子电器拆解项目和废七类拆解资源利用项目,废旧汽车拆解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年内还将建成塑料制粒等项目。

大冶有色“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成达产后,年资源利用总量达到60万吨左右,年回收利用废铜10万吨、废铝15万吨、废钢铁30万吨、废塑料5万吨,延伸产业达产后年产8万吨塑木制品、6万吨其他塑料制品和10万吨精细胶粉,形成新的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处理和深加工利用产业链,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供应基地。项目达产后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5亿元。

打造废水生态治理示范基地,变环境问题为发展商机。公司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投资者合作,组建了大长江环境工程技术公司,致力于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废水的生态治理产业,拥有“绿狐尾藻生态水处理”系列专利技术,与传统的“工厂化”工程治污方式相比,具有治污效果优、投资成本少、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生物入侵风险极低等5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目前已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开展业务。公司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治理农业、农村水污染为切入点,积极向工业污水治理拓展,不断做大做强环保产业,打造国家级废水生态治理示范基地。

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提质增效,打造千亿企业升级版,努力实现“一流铜业,国际品牌”愿景,为湖北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矿山绿色资源
绿色低碳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