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汤防治黄褐斑的药效学作用分析
2018-01-12杨国峰李增利杨钰华
杨国峰,李增利,杨钰华
(1.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2.西安市第三中学 陕西 西安 710048)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女性多发。临床上除了常规西医治疗外,中医疗法也得到较多的应用。近年来,中药四六汤在黄褐斑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关于四六汤在黄褐斑治疗过程中的具体药效情况及其作用机制等研究,目前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的方式,从药效学角度,对四六汤防治黄褐斑的相关作用机制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豚鼠40只,均为雌性,健康状况良好,体重(25±7)g,7周龄。均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1-0012。对于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形式、研究方法等,均向本医院伦理学部门进行汇报,接受审核,并经批准准予实施。实验设计方案、使用动物品种品系规格、处死动物的方法、项目进行中设计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等均符合要求。四六汤,药方中包含山药25g,桃仁、当归、鸡血藤、红花、山茱萸、茯苓、白术、丹参各20g,泽泻、柴胡、丹皮、甘草、白芍各15g,紫草、白芷、白蒺藜各10g,白僵蚕5g。药材均购自本地药房。对药材进行冷水浸泡后煎煮,对药液进行蒸发浓缩,获得浓度为1.44g/ml的药液妥善保存备用。实验中以维生素C作为对照药物,购自本地药房。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情况见表1。
表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 方法
1.2.1 黄褐斑模型制备和实验分组:动物购买后均置于本院实验室中进行为期一周的适应性喂养,待动物适应环境之后进行分组实验。对40只动物进行实验分组,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动物模型组、维生素C组、四六汤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均在动物背部取3cm×3cm大小的皮肤进行脱毛,并利用中波紫外线进行照射,制备黄褐斑动物模型。紫外线波长设置为320nm,动物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保持10cm左右。每只动物每次的照射时间为60min,每日照射1次,各组动物均实施连续4周的紫外线照射。照射过程中密切观察各组豚鼠背部脱毛部位皮肤变化情况,如果肉眼观察黑色素沉着面积扩大、着色加深,局部皮肤出现明显的黄褐斑,与黄褐斑的临床表现一致,则视为动物模型制备成功(见图1)。本次研究中,上述三组均成功制备黄褐斑动物模型,未出现死亡或失败的情况。
1.2.2 分组处理:维生素C组、四六汤组分被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0431,2010-09-30,湖北天圣康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1g/kg注射和四六汤灌服治疗。动物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常规喂养;维生素C组、四六汤组均连续给药4周。
图1 动物造模前后局部皮肤
1.2.3 取材与相关指标检测:连续给药4周对各组进行尾部采血,之后对各组动物均实施背部脱毛,并在麻醉后予以断颈处死,处死后快速获得各组脱毛后皮肤组织送检。取部分标本检测各组的性激素水平与SOD、MDA水平[2]。并取部分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皮损区黑素颗粒的表达。
1.3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统一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比较,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动物SOD、MDA水平检测与对比:实验动物均进入最终的结果分析,未出现脱落和中途死亡的动物。空白对照组的SOD水平显著高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P<0.05);四六汤组的SOD水平和MD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均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低于、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四六汤组的SOD水平明显高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P<0.05)。维生素C组的SOD、MDA水平与动物模型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动物SOD、MDA 水平检测对比 (x¯±s,nmol/mg)
2.2 各组性激素水平检测与比较:空白对照组的P、E2水平显著低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T水平显著高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P<0.05)。四六汤组的各项指标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均存在一定差异,四六汤组的P、E2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T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但P>0.05。且四六汤组的T水平明显高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P、E2水平显著低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P<0.05)。维生素C组的P、E2、T水平与动物模型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2.3 组织学结果:经HE染色,动物模型组表皮增厚、表皮细胞大小呈不均匀增大。真皮层可见有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真皮及皮下组织微血管数目增生。黑色素细胞在HE染色标本上不易辨认。空白对照组上皮较薄,可看到分成四层,基底层和棘细胞层一起共2~3层,表面有少量角质。真皮为染成浅红色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网,可见毛囊、皮脂腺与表皮相连,真皮及真皮下可见少量血管(见图2)。
表3 各组性激素水平检测比较
表3 各组性激素水平检测比较
注:#表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与四六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与动物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n P(ng/ml) E2(mol/ml) T(ng/ml)空白对照组动物模型组维生素C组四六汤组10 10 10 10 2.31±0.02 6.25±0.34#※4.02±0.21#※△2.82±0.03 550.12±12.03 851.32±15.37#※687.15±16.75#※△568.12±11.06 15.02±1.32 6.12±0.34#※10.03±1.03#※△14.16±1.21
图2 动物皮肤的 HE 染色(×100)
3 讨论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黄褐斑属于原因不明的色素沉着性疾病[3-4]。分析相关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以及精神因素、妊娠、内分泌失调、氧自由基、滥用避孕药等[5-6]。
中医称黄褐斑为“肝斑”、“黧黑斑”,并认为属于一种后天性黑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7-8]。临床治疗中,四六汤的应用较多,方中包含桃仁、山药、当归、红花、山茱萸、泽泻、白芍等多种中药,共同应用,可以滋养肌肤,祛除浊滞,化瘀祛斑[9]。另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四六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进而能够获得理想的祛斑效果。本研究从药效学角度分析其祛斑机制,抗氧化作用与黄褐斑的形成存在密切联系,氧自由基与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及色素沉着有关,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酶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SOD属于抗氧化剂,与黑素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其水平会发生变化,代谢失衡导致黑素生成过多,进而引发黄褐斑。而提高机体内SOD水平,可以有效清除各种多余的超氧自由基,如MDA,进而其形成量显著减少,从而阻止黄褐斑的产生[10]。研究结果显示,对各组动物的SOD、MDA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空白对照组的SOD水平显著高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四六汤组的SOD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MD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四六汤组的SOD水平明显高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P<0.05。维生素C组的SOD、MDA水平与动物模型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液及皮肤组织中SOD降低MDA的含量,使体内过氧化程度降低,抗氧化能力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减少黑素细胞的生成及皮肤色素沉着[11-12]。四六汤对紫外线照射所致动物黄褐斑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分析其药效学作用,可能与有效抗氧化有关[13]。另外,黄褐斑的出现与机体内性激素水平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黑色素的产生会受到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较大影响,对女性而言,在一些特殊的生理阶段,包括妊娠期和月经期,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的改变,进而影响到黑素的产生。在人体内分泌不稳定时通常引起情绪不稳定,也会间接引起色斑形成。女性黄褐斑的形成与性激素的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14],患者血清的FSH、E2、P水平会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本次研究中,空白对照组的P、E2水平显著低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T水平显著高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四六汤组的P、E2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T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四六汤组的T水平明显高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P、E2水平显著低于动物模型组与维生素C组。维生素C组的P、E2、T水平与动物模型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即证实,通过治疗黄褐斑动物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发生了异常变化,而四六汤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且效果更为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紫外线照射所致黄褐斑动物模型[15]。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四六汤对紫外线照射所致动物黄褐斑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分析其药效学作用,可能与有效抗氧化,并改善动物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进一步的结果还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1]侯慧先,王肃杰,王玉杰,等.活血解郁祛斑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2,40(6):113-114.
[2]Feng XJ,Jian-Ying FU,Fang L.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Chloasma[J].J Tradit Chin Med, 2010,30(1):15.
[3]马娜,梁雪松,张群.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1):161-163
[4]白飞昂,胡志奇.Medlite C6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C治疗中老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6232-6233.
[5]邱子津,陈德清.氨甲环酸片联合谷胱甘与胶原贴对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6):558-560.
[6]唐志铭,翟晓翔,李敬果,等.果酸剥脱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12):876-878.
[7]郭雯,郭建辉,赵丽,等.丹红祛斑汤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160.
[8]毛忠南,王世彪,常亚霖,等.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及其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9):789-793.
[9]刘娟.探析桃红四物合加味六味地黄汤加减对黄褐斑治疗有效性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18-19.
[10]唐海燕.桃红四物汤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0):2216-2218.
[11]王辉.宽谱中波紫外线、17β-雌二醇对人表皮黑素细胞非经典Wnt通路的作用初探及黄褐斑病因、加重因素、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横断面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5.
[12] 李温如,马丽俐,方一妙,等.疏肝补肾法治疗女性肝郁肾虚型黄褐斑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5):456-458.
[13]黄骏,许爱娥.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皮损黑素与血管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8):591-594.
[14]张伟龙,谢国烈,李晓华,等.性激素及SOD水平与女性黄褐斑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5):107-110.
[15]苑光军,姜醒,刘斌,等.当归芍药散对黄褐斑模型SOD、MDA及病理形态学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