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直升机工业和通航发展贡献“哈飞力量”
2018-01-12张继超航空工业哈飞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继超 航空工业哈飞 董事长、党委书记
曹生利 航空工业哈飞 总经理
为民族直升机工业和通航发展贡献“哈飞力量”
张继超 航空工业哈飞 董事长、党委书记
曹生利 航空工业哈飞 总经理
哈飞将以扶摇直上的姿态,笑傲苍穹的气魄,把“哈飞制造”打造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1956年,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在航空工业哈飞(以下简称“哈飞”)成功首飞,国产直升机自此拥有了走向未来的原点,中国人期盼已久的民族直升机工业正式起步。此后的60多年里,哈飞伴随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成长,走过了一条从仿制、引进到国际合作、自主创新的艰辛而光荣的道路,书写了一部栉风沐雨、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创业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哈飞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型号研制捷报频传,经营业绩逐年攀升,管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如今,哈飞已经发展为我国直升机、通用飞机、先进复合材料构件的主要研发制造基地,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民族直升机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AC352
做军民融合发展的示范者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是强军之策、兴国之举;对于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是责任,也是发展需要。
直升机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我国的直升机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走上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哈飞自身来看,大体经历了“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互促”三种发展模式。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型号不断增多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技术在型号间转化成为可能。民用直升机技术在直9等军用直升机性能提升中广泛应用,可靠性增长等军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又促进了民用直升机技术的进步。基于民机建立起来的运营支持体系,也在军机服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十一五”开始,哈飞就主动打破了产业链封闭发展的模式,对机械加工的规模进行了控制,释放出部分非核心加工业务,利用社会资源配套生产,培养了一批有实力的配套供应商。目前,哈飞50%左右的机加业务依靠社会资源完成,配套的民营企业已发展到上百家,涉及零部件、成品、标准件、工装工具供应等多个领域,合作模式也由简单的外委加工升级到质量、标准体系的输出。“十三五”期间,哈飞在保留关键业务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大业务外包的范围,并更加注重技术和管理的输出,以有效控制风险。今年,哈飞在行业内率先召开了外协供应商大会,与民营企业共同谋划公司军民融合发展大计。
未来,哈飞将以航空工业确定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方向为指导,从产品、技术、管理、服务四个领域统筹规划、协同发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军民融合发展“哈飞模式”,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做通航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运输航空相比,通用航空产业链特征更加明显,制造业、运营业和服务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尚不发达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环境下,哈飞成立了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前身——运11型飞机农业航空服务队。如今,中国飞龙通航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4架各类飞机,作业项目涵盖航空护林、海洋监测执法、航空遥感、短途支线、航空摄影、空中游览等领域,作业范围覆盖大陆全境和周边领海海域,国内运营资质最全的通用航空公司,在通航运营领域起到了培育市场、引领方向的作用。
与此同期,哈飞在通用航空产品研制和适航方面也迈出了更大步伐。在固定翼飞机领域,在国内首次以美国FAR23部适航条例为依据,自主研发运12飞机,成为我国第一个取得FAA型号合格证的机型,开创了中国民用飞机取得国外权威适航当局型号合格证的新篇章,推动了我国民机适航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直升机领域,直9在完成国产化后,同样走上了适航验证的道路。2001年,直9取得CAAC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填补了国产直升机无适航证的空白,为国产民机适航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哈飞在持续推进运12、直9改进改型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新产品研发,已形成“直升机与定翼机相结合、型号系列化发展”的通用航空产品体系。
在固定翼飞机方面,按照最新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双发涡桨通用飞机运12F,相继取得CAAC、FAA型号合格证和CAAC生产许可证,并且成为国内首款通过FAA的AEG评审的飞机,可广泛应用于客货运输、海洋监测、空投伞降、地质勘探、医疗救护、人工降雨等领域。在直升机方面,代表中国直升机工业最新成就、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AC352直升机成功首飞,引起社会各界对直升机工业的广泛关注;瞄准救护救援、通用运输、警用执法等领域,自主研发的AC312E直升机已经实现首飞;高原性能出众的AC312C直升机也进入到了详细设计阶段。
做“空中丝路”建设的先行者
建设“空中丝路”是航空工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而提出的创造性构想,而航空工业的特点决定了业务开拓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哈飞作为航空工业最早出口民用飞机的企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全球销售经验,正在积极努力为开拓“空中丝路”贡献哈飞智慧。
哈飞已有50架运12系列飞机和22架AC312系列直升机销往了“一带一路”沿线的8个国家,广泛服务于这些国家的民航运营、运输保障、医疗救护、飞行训练等领域。凭借产品的出色表现和及时高效的售后保障,获得了用户好评,对国产航空产品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哈飞针对沿线国家市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拥有20余个潜在客户,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阿联酋、孟加拉国等。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哈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运12飞机现已取得俄、蒙适航证,具备了进入这些国家市场运营的资质;针对俄罗斯市场的开拓取得实质进展,与俄罗斯的航空公司正式签订15架运12E销售合同,成为国内第一家打开欧洲国家市场的航空企业。
哈飞将在航空工业的总体规划下,积极参与“空中丝路”建设,加快推动产品“走出去”,努力成为“空中丝路”建设的先锋。
做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者
哈飞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自强之道,作为武器装备建设和民机产业发展“活的灵魂”。
如今,哈飞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备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体系,初步具备23部通勤类飞机、29部直升机自主研发和适航取证能力,形成了以部装、总装、试飞为核心的完整生产制造体系,具备航空器制造全流程的生产和检验检测能力,复合材料结构部件设计、工艺、检测、试验一体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型号研制生产中,哈飞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在直升机方面,以新型号研制技术需求为牵引,掌握了总体气动布局、高效旋翼、非均布涵道尾桨、飞行动力学分析和全机动力学分析等新技术,解决了诸多瓶颈问题。在固定翼飞机方面,通过自主研发运12F飞机,突破了损伤容限设计、复合材料适航、航空器评审(AEG)、23部飞机适航取证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这些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使运12F飞机在性能指标和安全性与世界同级别竞争机型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实现了我国民用航空高科技产品领域的重大突破。
哈飞将重点提升面向细分市场的型号研发能力和基于成本控制的优化设计能力,逐步提升新技术对销售收入贡献率,使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创新型企业需要。
做加强国企党建的坚决执行者
2013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哈飞召开了第十六次党代会,确立了“以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以实现‘体系化、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化’为路径,以‘聚焦发展、聚焦责任、聚焦价值、聚焦品牌、聚焦和谐’为着力点”的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几年来,哈飞党委聚焦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建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哈飞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意识显著增强,融入中心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干部队伍作风明显转变,党员的身份意识进一步强化;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显著,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均实现大幅增长。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哈飞党委将进一步筑牢“四个意识”,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提升公司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哈飞将时刻牢记自己姓“军工”,名“航空”,始终站在直升机产业发展前沿,以扶摇直上的姿态,笑傲苍穹的气魄,将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研发制造企业,把“哈飞制造”打造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