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教学深化策略

2018-01-11邱怀祝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琵琶行琵琶古诗

邱怀祝

高中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其目标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审美情趣上。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这一点,却未能在实践中真正实行,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古典诗词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实际上并不能密切融合,学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到情感的归宿感,因此也就不容易形成兴趣。为此,教师需要从想象、猜测、模仿几个角度指导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境界中去。

1.让学生大胆猜测。个人认为,从猜测开始,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深掘诗词的境界中去,使之以积极的情感和心态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诗词味道,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到《琵琶行》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引导学生猜测琵琶女出现原因的办法,使学生形成对诗人身世的兴趣。《琵琶行》这首诗,所记载的是白居易在被贬官到江州时,在萧瑟之秋、落寞之夜,送客到了浔阳江边,偶然遇到了弹琵琶的女子,因为她所述说的苦难身世而产生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同病相怜之感。虽然这首诗是名垂千古的佳作,可因为距今时间太长,空间又很遥远,所以学生易于感觉到隔膜之感,不容易对本文发生兴趣,那么即使语言再有感情,恐怕也难以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意。另外,若是教师单纯依靠自己枯燥的讲解,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也可能因此变得非常无趣。为此,教师需要注意到,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绝对不能做越樽俎而代庖厨的事情。那么,教师又当怎么样把学生带入到文本中去呢?首先便可以以作者为出发点,当最初遇到本诗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发出疑问:作者怎么会见到琵琶女呢?他们是本来相识,还是事先约定在此相见?按照原序的说法:“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作者说自己被贬官两年,一直以来都是淡然自得的,但是偶遇琵琶女的一番谈话、一首弦音,为什么让他产生了迁谪悲凉之意呢?还有学生会提出问题: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给琵琶女写诗呢?这些问题的出现,正表明了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如果循着猜测的思路走下去,学生会形成联想,并从序言和诗歌正文中得到答案,而且有些学生会做出比较成熟的总结:当一个为官之人处在官场失意的情况下,自然非常落魄,也自然会想到排解落魄心情的方法,如喝酒和吟诗等等,而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和一个陌生的人谈心,也不失为一种心灵的慰藉之法吧。在学生的猜测与联想之下,其情感与会作品情感、作者情感发生关联,由此带动思维更加走向活跃,课堂也会因此充满趣味性。

2.使课堂充满想象。想象是语文素养获得的又一重要方法,这种想象既可以是情节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因为所接触的是古典诗歌作品,我们更侧重于在本文的学习中利用情感的想象方法,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对“天涯沦落人”相遇的情景加以想象,是学习《琵琶行》的绝佳手段。在教师的合理因势利导下,学生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加以评析,并想象“他们同在何处”“他们所说何语”“他们心中何所想”等等,逐步把问题带到更加深刻的境界。另外,在完成对本诗的初步解读以后,有些学生还会提出另外的疑问:听这个女子的琵琶之间,可以说她是才气高绝的,可为什么这样一位才气高绝的人,如今会处在江湖沦落的状态呢?这个问题在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要求学生进行更具想象力的总结。而诗人和琵琶女,天涯相逢,他们之间的交流又因为什么这样深入呢?对于这个问题,则要求学生借助充沛的想象力对其加以回答。有些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同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其抚慰自己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以酒解忧,有的以音乐消愁,诗人送客浔阳江头,恰好此地传来音乐之声,一下子便把他的情感带了进去。还有学生回答:诗人才华横溢,在这么蛮荒的地方,见到另外一位深具才华的人,定然会有惺惺相惜之感,被琵琶女的才华和技艺所折服,而两个人所具有的相同际遇,又让他们易于相互理解,可以说,作者既是在感慨琵琶女,也是在感慨自己政治的不得意。总之,借助这种情感上的无限联想,即使不待教师多做解释,许多问题都能够得到化解。

3.致力于文本模仿。模仿是一种能力,更是高中时期语文学习走向纯熟与自然的必经之路,事实证明,只有巩固基础以后的灵活应用,特别是经过致力于文本求同存异的模仿,才会让学习走向一个全新的、符合自我突破要求的境界,这正如有心理学家所提到的那样:模仿是人类发展至今所形成并保持的一种天性。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若是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平时生活经验及思想感情融入进来,实现语言表达上的模仿,相信定能达到学习效果质的飞跃。为此,教师需要将文本的吸引力努力放大,激发学生形成模仿的欲望,使大家一方面体会到文本的生动优美,另一方面将其融入到自身情感中去,對于《琵琶行》这首诗来说,怎么样方可以做到这一点呢?模仿自然是可以尝试的做法。具体应当如何操作?答案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原文里面的诗句进行二次创作,虽不必达到原作那样尽善尽美,却同样可以产生浓郁的诗情与画意,在诗情与画意中渐次浸染,升华自我认知与感悟能力,为了保证模仿的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提示:文学和艺术都拥有一定的宣泄痛苦、治疗伤痛作用,在原作之中,琵琶女把这种功能发挥出来了,她让诗人受到感动,使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青衫湿”,而诗人白居易同样把这种功能发挥出来了,他让这个偶然的相遇故事成了千古不朽的传奇。那么,同学们是否也可以把文学的功能再次发挥一次呢?试着用你的笔模仿诗人思路,来写写他遇到琵琶女之前和之后的故事。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以诗的笔触来写白居易的生平故事,有的学生侧重于他眼前的困境与昔日的辉煌之对比,有的学生侧重于诗人才华的始终无法完全发挥,有的学生侧重于诗人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巨大贡献等等。当然,因为学生能力素养的限制,他们中有些人没办法利用模仿手段完全将情感把握到位,不过这种模仿训练的过程,本身已经能够促使学生取得巨大情感教育进步了,至于所能达成的效果,则并非教师可以强求得到。

高中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如果综合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得,可以发现学生更愿意接受那种与自身情感契合度较高的作品,而古诗距离当今时代比较遥远,其背景也往往不同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为了保证情感的高度契合性,教师需要从想象、猜测和模仿三个角度着手,展现出一种千姿百态的境界,让语文课堂提供给学生接近古诗、欣赏古诗的机会,使古诗成为学生心灵的又一栖居地。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琵琶行琵琶古诗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浅析《琵琶行》的音乐美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窈窕淑女琵琶妹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我的“反弹琵琶”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