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视阈下的思维发展提升策略
2018-01-11刘海波
刘海波
国家新课程标准修订后,将“语文素养”归纳为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中的主要部分。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许多老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在教学方法和技能上也有了一些可圈可点的变化。但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注重于运用新理念的课堂形式,或注重于教师本人独特视角的阅读理解而去强解课文,这些举措都在无意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经历中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的需求。
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成为了眼下的教学重点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模式是在周而复始的学习行为积累成一定的经验,转化为一定的习惯后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无意识的,因此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它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低效的。衡量学习模式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人脑发育发展的规律。
而脑是学习的器官,认识和遵循人脑的运作规律,是教与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性条件。
今天,現代化的教育已经无法脱离对脑科学的研究。任何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品质的提升;任何一项知识的获取、合作的建立行为的变化、情绪的调节;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反应力和自控力的养成都与脑科学密不可分,其背后都是对大脑的深层认识与科学塑造。在脑科学看来,学习的本质是大脑与外部社会环境不断交互形成神经联结的过程。
本文尝试在脑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当利用该领域研究取得的成果,构建适于大脑活动的学习认知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经历符合大脑的规律。
一、构建问题链模式
脑科学研究表明,富有挑战性的环境有助于大脑的发展。所以,如果在教学中创设适合的情境和有趣的训练,让学生接受具有一定复杂性、挑战性的任务,学会在学习中通过质疑、探究,生成新的挑战,促使大脑神经元突触产生更多联结,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学习更有效。
“这个词语(或者句子、语段)在文中有什么具体含义,表达什么情感”等问答方式非常多见且单调,也很容易让一般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兴味索然,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要改变单一型提问方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去设置问题链。
例如:朱自清《背影》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的改变。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回忆性散文。以前的很多老师都把它解读为回忆父爱的一篇文章,学生亦如是思考。常常可见课堂中教师直接问学生文中写什么内容,学生都能说出写父亲对我的关爱,或者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问,就文章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起始句向同学提问表达什么内容和情感,学生基本能回答出“赞美父爱的伟大,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思念”这一类的答案。然后再围绕这样的回答带领学生在文中寻找一些词句来印证就算完成了。但是这样的问答明显受到了“形散神不散”阅读分析理论的影响,而且明显把《背影》这部作品的意蕴简化窄化了。
王荣生教授说: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如何避免对《背影》意蕴的简化窄化?笔者在课堂问题设计时,试着把父亲的背影当作核心问题,然后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一系列的关联小问题,形成一段全面解读文本的“问题链”:
1.(第一链)文中写了哪些事件?主要事件是什么?背景事件是什么?这些事件有什么联系?
2.(第二链)事件各部分写法上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么一来,相对于以前多数学生阅读只扣住描写背影一段就能脱口而出文章是写父爱的简单感性的回答,第一问题链的设计目的就是逼着学生去通读全文,经过这样的通读后再面对问题时,他们的理性思维会逐渐明晰起来:在叙述父亲为我送行的主要事件中,主体是针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这一事件,而这一事件又是在祖母去世和父亲差使交卸的背景下逐步展开的。这样一来,当问题链出现时,就等于将问题难度提升,同时又避免了主题的简化,而变成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教师通过学生解答时的思维路径,要适当引导学生全面深入阅读课文各段,在问题之间的关联中发现主要事件和背景事件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第二问题链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比较事件各部分的写法处理,略写背景事件,详写送行,而在送行过程中儿子对父亲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写出了当时的我对父爱的不理解和拒绝,“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则用反语表达了现在的我对当时行为的自责。而在看到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时,“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写出了我当时瞬间的感动。散文的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述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背影》的关键点,不在父亲对我的爱,而在体认到父爱的那双心眼。由此可以了解,抓住事件写法的区别变化,感受作者的情感转变,是避免窄化主题的一条路径。
两个问题链的设计最终让学生学会在通读全文把握各事件的基础上,体会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内容不仅仅是写父爱的深沉伟大,更是一个儿子在成年之后理解父爱后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在正确把握关键点的阅读基础上,师生然后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再去研读文本文字,体会文中作者朱自清情思的精妙表达。
二、重视副词使用,体味人物情感
脑科学研究证实,人类的语言功能的确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但语言的学习绝不仅仅依靠大脑左半球,语言文字作为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符号系统,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情绪情感,也是我们思维依赖的基本载体。大脑皮层右半球的空间、想象、艺术加工等功能同样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陈望道教授提到“用古话来说,便是所谓文外还有所谓质。用我们的术语来说,便是积极的修辞手法之外,还有消极的修辞手法。”他将修辞分了两类,一种是消极的,“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对于语词常以意义为主,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它意义,又不为其它意义所淆乱。但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另一种是积极的,即怎样使文章更好,它通常使用的手段和方式是运用辞藻,达到生动、形象、鲜明的效果。……无论什么语言文字,首先必须是准确的,然后才能谈及形象、生动等。由此可见,消极修辞是一种普遍的修辞方法,是积极修辞的基础,大多数文章或者文章的大部分以消极修辞为主。如果忽略了消极修辞,会错过较多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