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鸿门宴》中的“从郦山下”该作何解

2018-01-11王贤斌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鸿门宴常识小路

王贤斌

《鸿门宴》中对于刘邦逃跑过程中所走的路线,存有很大的争议,因为“从郦山下”这四个字容易产生歧义,可以理解为“自郦山脚下(开始)”,也可理解为“从郦山上下来”。很多资料没有明确翻译出来,而是把这四个字照搬下来,那么到底取哪个意思更符合原文呢?

这两种意思放在原文中似乎都有些道理,如理解成“自郦山脚下(开始)”恰好说明刘邦回去是骑着马快速回到军中的,虽然绕过郦山,但速度不受影响;若理解为“从郦山上下来”又能说明刘邦确实走的是小路,但抄小路翻山越岭必然耽误时间。这两种解释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其不合常理的地方。我们到底该怎么取舍呢?笔者觉得应该回归原文、尊重常识、借助史料来综合分析。

首先回归原文,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原文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整体来理解,这个“从”字应该是“自或由”的意思,就是说自郦山到芷阳再到霸上这一段路要抄小路。这个“从”表示走小路的起点是“郦山下”,“下”是方位词而不是动词。整个句子应该是“自郦山脚下(开始)取道芷阳抄小路”,而 “从郦山上下来之后再取道芷阳”这个意思,应是受到现代汉语的影响,从字短语作状语,“下”是动词。若是此意,按古汉语的习惯该是“下郦山,道芷阳间行”。

其次尊重常识,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生活常理来判断。文中刘邦说:“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说明刘邦逃跑的路线不仅距离近而且时间短,若是从郦山上下来,看似走小路空间距离近了,但自郦山一上一下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不可能节省时间,而且刘邦還骑着马,不大可能带着马从郦山上翻越过去。何况刘邦还让张良在帐外稍等一段时间,这时间怎么可能会太久呢?因此只有理解为“自郦山脚下(开始)”更合理一些。

最后依据史料,从权威解读和地理位置来判断。《史记·项羽本纪》注解有“霸上:即霸水之西的白鹿原,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当时的咸阳城东南。”“鸿门:古地名,在今西安临潼东五公里之鸿门堡村,其地东接戏水,南靠高原,北临渭河,是当时通往新丰的大道。”“郦山:在今临潼南,西距西安二十五公里,郦山地处鸿门之西南,霸上之东北,海拔八百米,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宽约三公里。”依据这些注解,我们可以从现在的地图上查找到它们的位置,从地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刘邦要走最近的小路未必要越过郦山,郦山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宽约三公里,不是行程中的绝对障碍,绕过骊山是很轻松的事情。对于刘邦而言走小路是为了争取尽快回到军中,若是翻山越岭岂不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从郦山下”要是理解成“从郦山上下来”就显得非常教条死板了。

总之,无论是从文章内容来理解,还是从生活常识和相关史料来解读,只有把“从郦山下”这四个字解释为“自郦山脚下(开始)”才能更合乎情理,也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作者通联:陕西山阳中学]

猜你喜欢

鸿门宴常识小路
靠不住的常识
小路
小路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那条小路
回归常识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