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徵明《洛原草堂图》的艺术价值探析

2018-01-11韦乔丹

今传媒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徵明题跋流传

韦乔丹

摘要:《洛原草堂图》是文徵明为白悦所作,保存完整,附有大量题跋,书画俱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洛原草堂图》载于《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中,清代溥仪皇帝退位后,以赏赐溥杰为由将此画转运出宫。几经流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文通过对《洛原草堂图》的画面表现内容和题跋进行分析,以及阐述其流传情况,初步探析《洛原草堂图》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文徵明;洛原草堂图;题跋;流传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122(2018)11 - 0151 - 03

一、《洛原草堂图》的图与记

《洛原草堂图》为手卷式,纵28.8厘米,横94厘米,绢本设色,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文徵明款识云:“嘉靖己丑七月四日,徵明写洛原草堂图”,钤印:文徵明印(白文),停云(朱文,圆形),徵仲(朱文)。嘉靖己丑即为1529年,这一年文徵明60岁,此画是文徵明为白悦所画,白悦别号“洛原”。

从表现内容来分析,《洛原草堂图》所画的是一座庄园,有家舍和耕植活动。画面以中间河流为分割,小桥前的一小块陆地和过桥后的屋舍形成两排,远处有山峦瀑布,分为前景、中景和远景。前景中,两位文人雅士出现在画面右侧,像是从画外走向画中。前面一位身着素衣,手指着桥的对岸,头回向身后的文士,像是在引领红袍文士过桥人园。身后有两位仆童,一位捧书,一位携琴。前景陆地上的四棵松树高大突出,与河对岸的中景形成空间构图上的呼应。中景的内容贯穿了画面的对角线,展现出了园林的规模之大。茂盛的树林掩映着屋舍,中间的堂屋中有位身着红衣的小僮站立等待主客的到来。在画面左方的水榭中,再次出现了前景人园的两位雅士,红衣士人侧着身子像是在与仆童说话,也像是在观鱼,素衣文士坐在右侧。一位仆童端着水果准备进入水榭,另一位红衣仆童也在往水榭走去。画面右方还有位老农扛着锄头正准备过桥。画中人物活动不是简单的点景人物,而是巧妙地表现了两个时空,具有强烈的叙事意味,展现出了白家接待宾客的场面,闲适的生活气息。远景山峦之间有一条瀑布垂流直下,穿过水榭,汇人中间的河流,使前景、中景和远景紧密结合。杨仁恺在《国宝沉浮录》中称赞此画是少有的名品。

从笔墨和色彩的形式分析,《洛原草堂图》属于文徵明的细笔小青绿山水。笔墨受元人影响,山石用淡干墨皴擦,有小披麻皴和小斧劈皴,但用笔简洁,弱化了皴法的表现[2]。树干用笔道劲,树叶有勾勒而成的夹叶和攒点积聚的点叶。山石设色用赭石染石脚,再施石绿,赭石和石绿色的调和形成整体的黄调子,温雅苍润。这样弱化皴法,以短线和干擦表现,并使之融人大地色块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文徵明青绿山水的显著特点。这与元人山水营造的荒疏冷寂之意境不同,《洛原草堂图》透露出文徵明对生活的热忱和对现实的描绘,同时暗含了文徵明探求新的青绿山水审美形态的历程。

从题跋和记文来看,画幅的后面是文徵明撰写的《洛原记》,卷后还附有众多同时代人的诗文题跋,按顺序排列有许宗鲁的赋《洛原之什》,刘储秀、李濂、康海、王九思的诗文,唐龙撰写的《洛原记》,许成名、薛蕙题诗,杨慎撰写的《洛原草堂记》,马卿撰写的《洛原》以及赵时春撰写的《洛原赋》,另外有白悦的信札一通和清人张照的跋文(1735年)。文徵明在《洛原记》中写到白悦家世鼎贵,是一个不忘故土,合乎仁礼之本的人。希望白悦绩学厉行,考取功名,名扬家世。三年后白悦中进士,出仕为官。白悦拜访友人,向友人展示《洛原草堂圖》,讲述“洛原”来历,邀友人题跋。这些题跋者都是官员,共同讲述了“洛原”的由来和白悦的家世与德行。

二、《洛原草堂图》的流传

《洛原草堂图》由白悦家族所递藏,但帝王的天下不会万世一统,士大夫家也很少有“五世其昌”,因此所藏之画不能保证数十年、百余年不易主。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境下,民间鉴藏家大力搜求流落各地的名迹,其中包含许多贰臣从明末就开始搜寻,收藏情况逐渐从分散的鉴藏家归入到几家巨富之手。

关于《洛原草堂图》的收藏情况可以从画上的收藏印和鉴藏宝玺中寻出端倪。“蕉林书屋”“苍岩子”“蕉林鉴定”“梁清标印”“河北棠村”“冶溪渔隐”“秋碧”“苍岩”这些印都是梁清标的收藏印,由此可见此画曾在梁清标的手上收藏。梁清标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一号蕉林,名列“贰臣传”。明朝灭亡后,清顺治元年降清,补原官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累迁礼部侍郎。由梁清标收藏的绘画作品多为重量级的稀世珍宝,且数量非常之大。不过在梁清标逝世后,他的藏品就开始流出,后来大部分进入清内府,收入乾隆时期编纂的《石渠宝笈》。据杨仁恺《国宝沉浮录》记载,清宫所藏书画到了乾隆九年二月开始进行第一次鉴别整理,编成《石渠宝笈》,主要负责的官员有张照,梁诗正,董邦达诸人。张照正是《洛原草堂图》最后一位题跋者,他的题跋与前人不同,他考证了此图为文徵明真迹,提到此画曾经梁相公鉴定。另外数方是励宗万的收藏印,励宗万字滋大,号依园,又号竹溪。康熙六十年进士,历官刑部侍郎,以画侍奉内廷,同张照齐名,称“南张北励”。此名迹中他的收藏印分别为“臣宗万”“教忠堂”“衣园居士”“子孙宝之”“衣园审定”“衣园”“衣园珍藏”“竹溪居士”“滋大”“双清阁书画章”“双清鉴赏珍藏”“衣园滋大”“竹溪逸史”“竹溪”“竹溪秘玩”。

鉴藏宝玺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定鉴”“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宁寿宫续人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宝笈重编”“嘉庆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和“宣统御览”。从这些御印中的我们可得知,此画在乾隆时期第二次鉴定整理书画时著于《石渠宝笈续编》,后来经嘉庆递藏,加盖了“嘉庆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和“宣统御览”是末代皇帝溥仪的鉴藏印,他在“小皇宫”当皇帝时,曾经盘点过一次清内府的藏品,加盖了此两方印。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利用“清室优待条件”的庇护,在北京“闭上家门作皇帝”,做出了监守自盗的事情。根据溥仪提供的材料,他们把宫中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他赏溥杰为名,盗运出宫外,存放在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溥仪在被赶出清官后,逃到天津,后又从天津出走,和他的全班人马进入长春伪宫,这些盗出的书画通过日本特务人员运到长春伪宫,存放在一栋毫不起眼的小白楼里。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宫内部紊乱,溥仪仓皇逃走,除了带走的百余件书法名画,剩下的千件被当时接管皇宫警卫的“国兵”抢劫一空,这幅《洛原草堂图》就在这场洗劫中流人“国兵”金香蕙手中,后来存放在刘贤国处。后来,刘贤国在东北文化部工作人员的多次说服下,终于将此件作品交给了原东北博物馆,其后上调至北京故宫博物院[3]。

三、《洛原草堂图》的功能性及其艺术价值

文徵明的《洛原草堂图》单从画面内容上看,近似于书斋图,但整体分析,属于别号图。传统的书斋图有诗文或者题跋,这些诗文和题跋都是以画为中心,然而通观《洛原草堂图》后的题跋,除了最后清代书画目录整理者、藏书家張照在跋文中评价了文徵明的书画“秀逸淳古”,其他人的题记都仅是围绕白悦的别号“洛原”展开,未提及文徵明的《洛原草堂图》和他所撰写的《洛原记》。由此可见,此图不单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供他人赏悦的一幅画,它更大的作用是通过白悦友人的赋诗和题记,加上文徵明的图文,共同解释白悦别号的寓意,塑造白悦的形象,是白悦名扬声誉的一个媒介。

从《洛原草堂图》的鉴藏印和收藏者身份来看,此图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都是极高的。吴门画派的中坚力量文徵明的作品在当时需求量极高,有很多绘画作品都是由文徵明的子弟代笔,根据资料记载,此图经徐邦达、杨仁恺等人考证为真迹,保存的也非常完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进入清内府后,编入《石渠宝笈续编》,乾隆将其视为上等品,加钤“乾隆御赏”“宜子孙”和“三希堂精鉴玺”。这张画里有太多的内容值得挖掘,它见证了白悦的一生,反映了文徵明与白悦的交际,友人的题跋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从明代覆灭,清初流人宫中,在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后又被偷盗出宫,几经辗转,现在完好无缺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可谓极其可贵。

参考文献:

[1] 江西美术出版社编.石渠宝笈名人卷·文徵明[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30.

[2] 李家治.文徵明[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60.

[3]杨仁恺.国宝沉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35 - 238.

猜你喜欢

文徵明题跋流传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高祥杰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迎额头崩出的字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硕宝成长语录(二十一)
文徵明:吃亏是福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