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报道博弈看东西文化价值观之差异
2018-01-11王乙杰
王乙杰
摘要:本研究以中西方媒体针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霍顿在采访时攻击中国选手孙杨是“嗑药骗子”事件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考察事件逐渐升级的传播过程;探究在共识共通的新闻客观、真实、专业的背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新闻立场和文本报道的支配作用。只有了解彼此的文化价值观,中国媒体才能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媒体斗争;只有争取文化价值观的融合,才能让新闻报道不仅入眼入耳,更入脑入心。
关键词:东西新闻博弈;新闻立场;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122(2018)11 - 0059 - 04
新闻报道作为国家显性语言直接对外传递国家声音和立场,也是最能够体现国家内在文化价值观的文本。新闻文本需要遵循真实性、客观性和专业性原则,因此新闻表达可以被认为是克制的文化观念表达,而“软性新闻”报道更能体现。“软性新闻”不直接涉及过多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因此在分析文本时可以专注于探讨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本文选取中西方媒体针对霍顿孙杨事件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内容,利用英格尔哈特一韦尔策尔世界文化地图、霍夫斯塔德文化尺度理论以及中国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关于东西方文化哲学理论,探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新闻报道的立场和内容。
一、事件回顾
北京时间2016年8月7日,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马克-霍顿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也不想去尊重一个嗑药的骗子(drug cheat指孙杨)。”随后,霍顿的Instagram账号被中国网友以表情包的形式占领,网友们要求霍顿道歉。之后孙杨摘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银牌,微博上流出孙杨在比赛后依靠一名体育记者痛哭的图片。8月8日中国游泳协会正式致电澳大利亚游泳协会要求霍顿道歉,澳泳协拒绝以任何形式道歉。孙杨在接受中国媒体关于1500米的采访时表示,不认识霍顿这个选手,1500米自由泳比赛自己才是真正的王者。8月9日,孙杨200米自由泳夺得金牌,卫冕冠军。8月13日,孙杨无缘1500米决赛。之后随着里约奥运会步人尾声,孙杨一霍顿事件逐渐平息。
二、报道简述
霍顿攻击孙杨的言论一出,中西方媒体争相报道,其中以中澳英三国媒体为主力。总体上,英澳媒体持相同立场,支持霍顿言论;中国媒体持对立立场,反对霍顿言论,要求霍顿道歉。本次媒体报道角力共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前期阶段(8月7日~8月8日):立足事实,评论少
前期双方基本立足于事实进行报道,评论性语言较少,倾向性的立场语言大多隐藏在副词、形容词等修饰词组和短语中。中国媒体新华社8月7日的报道以《心碎!孙杨0.13秒之差憾负》[1]为题,报道孙杨400米比赛的成绩、与霍顿相差的分数等事实,强调了孙杨憾负的结果“并非太出乎意料”,因其冬训骨折,故而影响训练。对于霍顿出言不逊一事并未做过多的报道。同一天,中青网发文着重报道了孙杨回击霍顿的言论,同时澄清了之前孙杨涉药事件,指出在比赛之前,孙杨就已经恢复了“清白”之身。2。在此阶段西方重点报道霍顿的社交媒体账号被中国网友攻陷,澳每日新闻报道:中国网友使用了大量“攻击性词汇”,英国《每日邮报》引用中国网友的留言“Youwill die quickly"[3]。此外另一篇报道孙杨的1500米宣言的文章,直接用“中国骗子孙杨”(“Chinese cheatSun Yang”)称呼孙杨[4]。英国路透社报道了中国官方要求霍顿道歉的信息。
(二)高潮阶段(8月8日~8月13日):角力升级,超出事件本身
《环球时报》主笔胡锡进以单仁平为笔名于8月7日发表文章《是霍顿“缺教养”还是澳媒“有点坏”》[5],文章首先分析了霍顿对孙杨“长期怀有不敬情绪”,之后对澳媒体进行了批判。结尾处提到西方评价澳大利亚最早曾是英国的“越洋监狱”,表示澳大利亚有“不文明的怪异举动算不上意外”。澳每日新闻报道摘选《环球时报》的报道,表示中国媒体在这件事上伸发太远[6]。同时以一篇题为《孙杨是兴奋剂运动员还是单纯的混蛋》[7]长篇梳理了孙杨的过往,否定孙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8月8日发文[8],紧抓霍顿的FB被中国人占领一事,认为霍顿是中国人爱国主义的牺牲品,并将中国网友的评论称为“民族主义话语”“爱国主义的宣泄”。评论间接引用《环球时报》等部分中国主流媒体的态度,将孙杨与霍顿一事牵涉到中澳两国关系: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的背离和两国经贸合作的不顺利才是根本原因。
8月8日新华社、央视纷纷发表时评,将媒体博弈推向高潮。新华社发文《体育时评:别打着反兴奋剂旗号掩盖没教养》[9]文章表示霍顿无权评判孙杨的身份,反兴奋剂工作要实事求是,并提到澳大利亚也曾是兴奋剂问题的重灾区。央视新闻发表《评论『霍顿承认故意挑衅孙杨必须道歉!》[10]文章从新闻事实出发,落脚点欧美体育界对中国的偏见,其次提出中国不能满足“清者自清”,暗示在此类问题上应该积极主动出击。同时表示在体育界生发出的这种偏见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例如“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等论调,归根结底是“对中国发展进步不适应的表现”。
英国《卫报》赞扬霍顿的行为是对运动竞技中的不公平公开说不,是对奥运精神的追求。澳方媒体包括澳大利亚广播公司、Eureka street杂志网站等表示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澳大利亚网络上蔓延,认为行为已经上升到了国家行为的高度。Eureka street以《霍顿vs中华人民共和国》(Horton V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1]为题,指出在21世纪,中国认为对中国公众人物的批评就是对国家的批评,因此很容易上升到外交層面。文章还追溯了中国20世纪的战败历史,表示这也是中国对日本滋生民族主义情绪的主要原因。
(三)平息阶段(8月13日以后)
孙杨在1500米预赛中失利,里约奥运会步入尾声,媒体之间的角力逐渐平息,在本阶段中方媒体报道较少,澳方媒体对霍顿本人做了后续的采访,了解关于他社交媒体账号被攻击一事。
三、理论分析
根据以上媒体报道的相关梳理,可以明显看出事件在媒体报道、网友行动、官方行动中逐渐升级,由两个运动员个体之间发生的间接争端上升为国家行为对立。归根结底,真正对立的是中西方人们关于荣誉、集体、规则等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根据荷兰国际文化合作研究所所长霍夫斯塔德在2010年进行的文化维度研究表明,美国人在IDV指数上显示为91,然而中国人只有2012。该数据表明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极强的国家,而美国人则是个人主义的拥护者。个人主义是指一个松散的社会结构,集团中的人们都只关心自己和最亲密的家庭成员;而集体主义则是在一个紧密的社会结构中,人们期望自己所在的内部群体照顾自己,对这个内部群体绝对忠诚,个体寻求更多的是一种群体身份的认同和利益的服从。同时其他学者如戈登·福布斯等人在研究中国、波兰和美国等人的攻击性时,结果也显示,中国是高度集体主义的文化而美国是高度个人主义的文化。[13]”澳大利亚以白人人口居多,属英联邦国家,其建国根基、政权立场及国际立场均与西方国家如英美相同,因此澳大利亚国家的文化也属于较为典型的西方国家文化。
中国的集体意识从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发展而来,个人在集体面前绝对服从,力量甚微。在这种集体主义思维的延伸下,当个人作为集体代表受到敌对一方的攻击时,该集体中的人会将该攻击行为上升为对集体的攻击。尤其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样的国际荣誉战场上,孙杨作为中国夺金强手他的身份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是中国的形象象征,其次才是一名运动员。攻击中国象征、中国符号的行为让中国众网友立刻反攻,攻陷了霍顿的社交账号。
反观西方,霍顿本人事后承认放言动机是为了扰乱对方的阵脚,行为的出发点和解释仅从个人角度,他做了一个争夺奖牌的运动员能做的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并没有考虑此举是否会为澳洲国家形象带来影响。中澳两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不同,也是促使中国媒体最终将霍顿的行为伸发到澳大利亚的文明情况,上升到欧美体育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原因之一。
(二)对规则的不同理解
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这样阐述文化:文化的最初本因和根源是“意欲”(will)的满意与不满意,东西方文化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意欲文化走向:“西方化(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西方人积极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要求,而规则是改造社会的产物,更是帮助人们维护被改造后局面的利器,西方人们在奋斗中创造规则、制定规则、维护规则。因此,西方人对于规则的尊重和重视由来已久,对于规则打破者有着较低的容忍度,认为打破规则的行为危害了自身的利益,妨碍了自身意欲的满足。
在中国则恰恰相反,中国人更多地认为打破规则只是违背义务,而非影响了自身的权利。中国文化自古以儒家价值原则为主导,强调通过改变自身来与环境相适应,强调天人和谐统一,斗争和征服的思维在中国不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人对于规则的依赖程度不高,更多讲究自身的变通,同时也较少利用规则来使自己的意欲得到满足。在此并非说中国人不遵守规则,而是说在中华文化中规则具有可变性,人们也更强调规则的外部条件,倾向于对规则进行自主解释。
因此,在霍顿看来孙杨是一个打破规则的选手,孙杨“喝药”的行为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以及霍顿的利益。霍顿没有考虑孙杨当时服药的外部条件情形,以及之后该药品被踢出违禁药品名单的事实。从西方媒体的反应来看,澳洲媒体认为霍顿是勇于维护规则的正义之士。而中国的报道经常解释孙杨身体条件状况,具体针对孙杨服药问题,中国媒体都解释为“误服”。对规则的理解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媒体和观众对于此事件不同的认知角度和思考角度。
(三)团体与天下的错误投射
“中国威胁论”是近幾年甚嚣尘上的观点,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崛起的立场一直不被西方信服。霍顿孙杨事件迅速上升为两国国民、媒体与国家立场的对立,背后原因有意识形态的对立,更多的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概念投射错位。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表示,家庭与天下在中国人民意识中占重要地位,而个人和团体则相对较弱,西方恰好相反。天下泛指社会、世界、人类等虚拟宽泛的概念,团体指国家、宗教、种族或阶级,家庭指家族亲戚。此处团体与集体的概念并不相同,集体主义概念在上文已经谈到,而团体的概念更多地指由一定规则相约束而形成的个体集合。团体主义更强调个体,以个体能力为团体做出一定的贡献,团体较少要求以牺牲个体利益的条件来满足团体的利益。西方文化中的国家就是一个典型的团体组织。然而在中国,国家的概念指的更多的是“天下”“民族”,正所谓“中国梦”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自古以来以虚怀若谷的胸襟忧心天下之事,以和平的道路崛起,视天下大同为己任。然而,这样的做法恰恰被西方人投射在了自身重视的团体这一层上,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以发展国家团体为最终目的。加之西洋文化自身不断征服自然、向外探索的特征,他们将中国的发展错误投射为以发展寻求外扩张、殖民的国家行为。
西方媒体在报道霍顿孙杨事件中提到的中国南海问题、中澳关系、中非关系、中国影响力等问题,既是西方报道中常见的立场,也是西方文化的错误投射。
四、结语
通过对霍顿孙杨事件报道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报道理念的不同,其背后的原因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国媒体应正确认识并利用差异,促进报道理念和行为的改变,只有在理解西方报道的深层次逻辑特点和文化立场之上,才能够更加有理有力有节地进行新闻话语权的博弈,并用恰当的方式将中国的思想转化为西方受众可以接受的理念,逐渐扩大中国媒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http://news. xinhuanet. com/sports/2016 - 08/07/c_129210905.htm.
[2]http://2016.slna.Com.cn/china/2016 - 08 - 07/doc - ifxutfpc4694142.shtml.
[3] http://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 - 3727768/Mack - Holton - threatened - Chinese - heating - drugs-Cheat - Sun - Yang.html.
[4] http://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 - 3727768/Mack - Horton - threatened - Chinese - beating - drugs- cheat - Sun - Yang.html.
[5]http://opinion. huanqiu. com/shanrenping/2016 -08/9276250.html.
[6]http://www. news. com. au/sport/olympics/chinese- media - turns - microscope - on - australias - his-tory - after - mack - horton - comments/news - sto-r/2569f00401de2dc31857950795b697a3.
[7]http://www. news. com. au/sport/olympics/swimrrnng/is- chinese - swimmer - sun - yang -a - drug - cheat - or- just -a - jerk/news - story/abOc64a41984dd513274b3fdOec2e75b.
[8]http://www. abc. net. au/news/2016 - 08 - 08/chi-nese - mack - horton - response - shows - anti - aus-tralia - sentiment/7702944.
[9]http://news. xinhuanet. com/sports/2016 - 08/08/c, _129211980. htm.
[10]http://weibo. com/ttarticle/p/show? id =2309404006341105572546.
[11] https://www. eurekastreet. r,om. au/article. aspx? aeid=49738#. WF uuNV971L.
[12] Ceert, Hofstede. &Michael Minkov.( 2010),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3rded. New York: McCraw - Hill.
[13]Cordon Forbes, Xiaoying Zhang, Krystyna, Domsze-wicz. And Kelly, Haas. (2009) ,Relationships betweenIndwidualism - collectivism. Cender, and Direct orIndirect Aggression:A study in aiina Poland and theUS,Agggressive Behaxior, 35.1: 24 -30.
[14]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一卷)[M].濟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383.
[15]顾潜.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6]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5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 1993.
[18]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19]蒋明.试论中西方新闻写作的观念异同[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15(6):17 -18.
[20]孙凯.梁漱溟早期文化自觉的启示[J].学术交流,2014(3).
[21]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22] 李萌.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比分析中美关于马航失联事件的报道——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D].浙江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