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看法
2018-01-11师世平
师世平
摘要:作者以自己所在单位为例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员工现状及思想形式分析,提出了加强编外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關键词:编外人员;思想政治
编外人员在我国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比较长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细化,使单位中原有的人员难以承担现有的工作量,因此很多单位在编制以外招聘人员,而这些人员显然就成了“编外人员”。编外人员思想不稳定、队伍不稳定、管理不经常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单位疏于加强编外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使得出现了一些编外人员引起的事件,影响了单位的形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使队伍稳定的就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生命线,从思想上入手促进整个编外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一、本单位编外员工现状
以太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编外员工使用情况为例:
1、编外员工基本情况。截至2017年8月,全系统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共有180人,人均月工资2990元(实发),人均年工资收入35000元(实发),单位给编外员工均缴纳“五险一金”。这部分编外员工中年龄最大的已接近退休,年龄最小的25岁,35-50岁的有140人。
2、编员员工岗位分布。180名编外员工中有120人处在各乡镇市场监管一线担任协管员,其中有驾驶员28人,其余32名编外员工分布档案室、投诉举报中心、后勤服务等岗位。
3、编外员工学历情况。180名员工初中学历占了50%强,高中、中专学历的有40%左右,取得了自学或函授专科学历的编外员工只有不到10%,全日制大专生仅1人。
二、编外员工思想形式分析
一是自卑感强。“编外人员”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在编人员,自认为是单位里的“二等公民”。特别是少数比在编员工能力强、素质高、干得好的编外员工,也享受不到正式在编人员的相同待遇,这种体制背离了同工同酬、按劳分配等用工法则;而在管理上,编外员工在单位没有发言权,所以他们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造成该群体自卑感比在编员工强。
二是归属感弱。编外员工虽然具体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但比如有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在需要减员增效的时候,可以随时对编外员工予以解聘,可是一部分在编制内的正式员工还捧着“铁饭碗”永远不会下岗,这样既影响编外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容易造成他们相互间的情绪对立,造成了编外员工归属感弱或者一点归属感都没有,使他们缺少安全感。
三是认同感差。与在编员工工作任务的一视同仁和出了问题都同样处理“认事不认人”的责任追求制度相比,编外员工因身份、地位的差异,不能安心本职工作,经常跳槽,给单位正常工作造成被动。因为编外员工具有很强的临时性,他们往往只注重短期效果,没有长远打算,少数人甚至不惜破坏单位的声誉干一些违规活动。
三、加强编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看法
由于大部分编外员工学历普遍偏低、年龄普遍偏大,接受新事物慢、认识事物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有些编外员工在工作岗位干了几十年,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关注具体物质与经济实惠的取向越来越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帮助和引导编外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育创造意识、奉献意识和团队精神离不开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件法宝,做好编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良方法的同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寻求新的方法,构筑新的载体。
一是强化政治学习,增强教育感染力。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通过理论学习、理论研讨等载体,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帮助广大编外员工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在教育学习中,要结合编外员工的思想实际,针对编外员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吸引力。以我国自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激发编外员工思想认识的内在动力,把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把教育和娱乐结合起来,坚持送教育到基层,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分局局长、科长等人员定期对编外人员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邀请专业人士结合案例剖析,组织观看专题宣教片,通过正反典型,引起大家的警惕和深思;举办廉洁文化创先沙龙活动,通过小品表演、诗歌朗诵、公益广告展播、书法即席挥毫等活动形式,化解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古板说教的弊端,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是结合工作实际,增强教育说服力。根据不同类型编外员工的特长,开展编外员工技术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教育引导编外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树立一批思想觉悟高、业务技能高、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高的编外员工作为先进分子,引导教育编外员工自觉做到学技术、钻业务,促进编外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
四是真心帮助鼓励,增强教育扩张力。做编外员工教育工作,心中要以编外员工为先,倾听编外年员工的呼声,反映编外员工意愿,代表编外员工利益,解决编外员工的实际问题,积极关注编外员工8小时以外的生活情况,从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组织作为单位和编外员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真正做到想编外员工之所想,急编外员工之所急,才能不断增强编外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效果,提高编外员工队伍建设,使干部职工队伍更加团结,单位更加和谐。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 太仓 215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