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回归:课堂教学的应然选择

2018-01-11赵国防

江苏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班长规则儿童

赵国防

把学生放在“心”上,让课堂回归理性——这是杨文胜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杨老师用自己独到的理解、扎实的功底演绎了一节大气、开放、简约并且有味道、有挑战的数学课,着实令人叹服。这节课的精彩,主要源自它的理性回归,回归数学本原,回归儿童立场,回归教学本质。

一、回归数学本源:抓数学之“根”

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教师常常会过度关注“是什么”的教学,即对数对的认识与应用,而对于“为什么”,即对规则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的体会则关注较少。在杨老师的课上,他从“规则建立”的意义和价值这一角度入手,让学生深深体会了一次“为什么”。课始,教师出示班级学生座位图并提问“这是班级的教室场景图,想知道班长在哪里吗?”顺势出示:班长的位置在第2排第5个。学生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与经验寻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自己的答案和采用的方法。结果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答案,制造了强烈的认知冲突——“为什么同一个位置,大家却找到了不同的人?”教师顺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原因,然后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找班长的方法,但班长只有一个啊,那该怎么办呢?”在“找班长”的过程中,一步步让学生体会“统一规则”的重要意义,牢牢地抓住了“规则”教学之根。

二、回归儿童立场:走儿童之“心”

课堂上,把握儿童的已有经验、知识储备和心理期待是展开有效教学的前提。杨老师立足儿童实际,尊重儿童心理,精心设计了一个个极具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去经历、反思、表达,从而使数学学习自然走进儿童之“心”。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规则”,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他设计了“找班长”活动。告诉学生班长在第2排第5个,让学生去找班长到底在哪里。这一活动至少有三大功能: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二是全面呈现学生对“确定位置”的认知起点,三是引发多种结果,感受统一规则的重要意义,真可谓“一箭三雕”。为了引导学生经历数对形成过程,讓学生感受数对的意义和作用,杨老师设计了“限时记位置”和“创编数对”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自主体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总结反思”的完整过程。

三、回归教学本质:筑教学之“魂”

教学的本质是“学教合一”。在大力关注核心素养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这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回归教学本质,从“学”的视角来设计“教”。在学生自学完“行”和“列”的知识之后,杨老师及时将学生引向对数对的建立与认识,即限时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记录1—8号学生的位置。这样的活动制造了不小的冲突——“大家都会记录却没记完,是什么原因呢?”引发了学生简洁记录与表达的强烈需求,为数对生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完全成了数对的探索者与发现者,他们不仅完整经历了数对的认识、理解与表达过程,更深切体会到了数对的优势和特点。此外,杨老师设计的“根据数对找位置”“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现场的位置”以及习题创编后的巧妙运用等活动,处处体现着“学为中心”课堂的建构,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副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长规则儿童
差一点儿当班长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留守儿童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六一儿童
每天一个新班长
二则
班长欧叶之班长诞生了
我的班长我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