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野下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研究

2018-01-11曾莹李冰刘媛媛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提升意义大学生

曾莹 李冰 刘媛媛

摘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机载体。本文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入手,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等的重要意义:以竞赛促德育、以竞赛促学风、以竞赛促能力、以竞赛促模式、以竞赛促人格。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竞赛;提升;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在此大形势下,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创新与改革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及其现状

近年来,社会对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探索创新型、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重点。培养“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成为当前高等院校和院系思考的重要问题,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国外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主要有:“强化意识” 模式、“注重经验”模式、“系统思考”模式 ,他们自成体系,且有较好的成效。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而且相应的机制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尚存在问题,未上升到理论学科层面;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度还有待进一步加深,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不够高,学生、学校和社会多赢有效协调的工作格局未能建立。除此之外,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影响力研究相對滞后。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精英、应用人才的重要且及其有效的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成功为高校搭建第二课堂,培养了学生实践的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支撑,成为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资源依托,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等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开展,是实施“以人为本、加强基础、拓宽面向、突出能力、注重素质、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方针的关键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手段与载体,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理念,能通过认识、导向、陶冶、激励、规范、示范和同化等功能影响学生的科技创新观念、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品质的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促进当前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以竞赛促德育

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分工协作,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这就要求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组织与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多交流,善协调,勤沟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进步,这样才能营造积极、和谐、融洽的氛围,才能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同把竞赛项目完成。

(二)以竞赛促学风

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良好的学风下学生才可能把专业技能掌握牢固,同时锻炼和提升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不仅能建立和开展系列化的学科竞赛活动并形成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竞赛及管理机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广泛、踊跃地参与到相关学科竞赛活动中去,学生摆脱了原有学习的束缚,取而代之的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融入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学生创新活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让高校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使高校的学风建设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三)以竞赛促能力

学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象,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培养方案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目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快捷且有效的手段。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相对应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而且能积极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提高。

(四)以竞赛促模式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也在此基础上搭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构建。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可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创新,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增强,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改革和发展。

(五)以竞赛促人格

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竞赛”变为“主动竞赛”,无需老师在班级中过多宣传,他们也意识到科技竞赛活动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引导,学生创新型人格在此过程中的逐渐形成。

三、结语

总之,通过科技竞赛反映出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各高校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科技竞赛归根结底考察的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要从课堂学,更要从实践中学,要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参考文献:

[1]刘芸.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机制创新[J] .教育探索,2008(12).

[2]张剑英,回娅冬.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育,2007(2):25-26.

[3]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4]付雄, 陈春玲.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1,(3):29-31.

[6]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6).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野下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研究(编号:JXJG-15-70-5)

作者简介:曾莹(1986-),女,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现工作于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

猜你喜欢

提升意义大学生
有意义的一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留学的意义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