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分校区新建图书分馆文献建设撮要

2018-01-11罗兴社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摘要:高校分校区的图书分馆在文献建设规则上筹谋普适性、特色性两大原则,在采访上实施“一主三辅”模式,在目标设计上,保障重点学科,强化教研参考,教师主体共建,网上整合开发。

关键词:新建分馆;建设原则;采访模式;馆藏目标

一、新建图书分馆文献建设原则

高校发展由于城市空间所限,需在城区郊远周边建立分校区,作为三大硬件之一的图书馆,必须依分校区设立分馆,以满足所在校区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文献建设是建馆的基础,它有特定的规则。文献建设原则是指图书馆关于馆藏建设中遵循的大前提和规则。大而言之,就是宏观普适性原则和微观特色性原则。

1、普适性原则。新建分馆的文献建设原则与高校图书馆建设原则普遍相当,它们的共同原则可表述为:

(1)内容思想性。新建分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馆方向,在政治思想上,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技文化上,体现科技发展轨迹,展示科技第一生产力真谛,揭示先进文化的承传与创新。

(2)配置经济性。新建分馆应以较小的购置成本获取较大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根据不同类型文献的利用情况确立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及经费的分配与使用。

(3)整体统筹性。新建分馆的文献建设要保证体系的完整性,要统筹安排总馆分馆各自承担文献的收藏功能,减少重复购置,总馆多余复本推送分馆,既要有重点文献资源的布局,也要有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文献的有机组成。

(4)目标发展性。新建分馆文献资源建设不仅要考虑到有利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有利于标准化、规范化和资源共享的实施,还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它需要图书馆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要掌握校区现时的教学科研需求,更要把握未来的可能需求。

2、特色性原则。新建分馆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特色化文献建设,在某些学科领域形成独特资源的优势,特色文献建设是新建图书分馆的核心服务价值。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内容专业性。图书分馆应在专业文献的特色上下功夫,应着重为所在学院的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必需的文献参考资料。将藏书重点放在以本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需要,根据专业性质、服务对象及重点学科发展趋势来决定收藏的重点和范围,形成较系统地学科文献特色。要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加大投入,确保其重点收藏。

(2)载体多样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一要继续重视传统纸质文献为主的收藏。主要包含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对教育教学研究有重要影响的图书,含工具书、专业丛书、经典案例集、译版书、外文原版书等,也包含专业的中文核心期刊;二要规划好非纸质文献的建设。主要包含光盘资料、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购买与收藏。三要建立各种电子资源,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及各种共享的数据库如CALIS、所在学院自建特色数据库。

(3)研究针对性。图书分馆对学院的各级教研科研课题,要有针对性的收集相关研究成果,适时追踪到相关课题的最新研究信息、统计资料,以便科研人员清晰、准确、高效、及时地获取所需信息,捕捉研究灵感,获得突破研究。

(4)资料完整性。对于纸本文献,图书分馆应长期系统收藏本学科公认的权威刊物,如本学科人大复印资料、某研究领域的定期不定期出版物等。保持权威期刊收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其资料价值,这也是专业图书分馆的特色之所在。

二、新建图书分馆文献采访模式

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对馆藏文献资源质量和结构具有关键作用。传统文献采访主体限于采访馆员,模式单一;现代图书馆采访工作呈现出多要素融合的新动向。新建分馆基于管理成本和分馆规模考虑,仍由总馆代管。

1、主体构成及特点。一是学科(采访)馆员:有责任驱动,有宏观视野,有能力评选,但精力有限;二是院系(科研)教师:无明确责任,有专家视野,有评判能力,具有教育视角;三是大学生读者:无明确责任,有学习能力,具有接受视角。

2、新建分館的管理模式。一般以总馆为主,其管理职能由总馆相应职能部门辐射管理,资源建设、技术支持、流通阅览均由主馆相应部门管理,统一协调。新建分馆的资源建设由总馆资源建设部门直接管理。

3、采访主体的综合构成。经过比较其优长,整合各方有效资源,建议形成以采访馆员为主,其他馆员、教师专家、学生读者为辅即“一主三辅”的采访模式。采访馆员是责任主体,站在全局高度对整个新建分馆馆藏建设进行总的协调组织,同时依靠三个辅助因素协同完成。

(1)流通馆员、咨询馆员参与。流通馆员通过借还统计,判断哪些书籍深受师生喜爱;咨询馆员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课程与阅读偏好。这样可充分发挥不同馆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特点的优势。

(2)教师专家参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有很好的甄别能力,能准确判断教学参考资料和专业学术著作的价值,所以,他们能全面、系统地推荐自己所在学科领域的专业文献。

(3)学生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不仅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最终目的都是为大学生读者服务。这种综合建设模式可以集中不同专业背景的馆员开展馆藏发展工作,共享教师教学长处和科研兴趣点,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和专业信息关注点。

三、新建图书分馆特色馆藏建设目标设计

特色馆藏建设是图书馆亟待开发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需要按照“保障重点,强化教研,主体共建,网上开发”的理念,将分校区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教学参考资源,教师主体能动,网上资源开发的确定为目标馆藏,为学校整体信息服务做出富有特色的贡献。

1、瞄准重点学科的馆藏目标。重点学科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办学水平提高的助推器。高校应建立以重点学科需求为基础、一般学科足够重视为导向的馆藏资源配置模式。新建分馆必须围绕重点学科建设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明确学校办学定位,掌握重点学科构成,分析重点学科级别、发展方向及特色优势。了解重点学科用户对文献类型、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状况,在具体工作中藏书计划具体到某大类及子大类上,要做到重点学科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选择收藏,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渐次达到研究级收藏水平。对于重点学科的高质量专业文献,要加大购买的力度,总结相关专业的重点出版社和核心作者库,提高收全率。

2、錨定教研参考信息的馆藏目标。教研参考信息资源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它既包括传统的纸质载体如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包括数字化资料如光盘及视听资料,还包括在线购买或免费上传的优秀课件,以及网上传播的国际名校公开课等。这对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内容能起到全方位的促进作用,也能满足学生多视角、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1)教学特色文献的采购。新建图书分馆应该根据分校区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对专业课程的教材教参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构建分校区各专业教材教参样书库。这样为教师备课、上课、安排实践活动等提供极大的便利,为新建图书分馆提高了教学服务的品位和质量。

(2)教学科研文献的组织。分校区所在学院的骨干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文献需求,都是图书分馆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视收藏教师校内的教学科研成果。如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论文集、案例选编等等,如专业刊物尤其是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专题研究结集。

3、挖掘教师主体的目标需求。优化馆藏文献特色,实行专业教师选书制——将学校下拨的文献购置经费划拨给所在院系,由院系组织教师根据所供书目进行筛选,再通过选书系统汇总到图书馆,查重后再集中采购,以保证图书质量。遴选时注意对学科发展有影响的专业书籍、国内外权威论著以及必备的参考工具书等尽可能全面采选。充分考虑教师备课资料、教师攻读硕博学位的资料及学术带头人访学交流的资料。同时,兼顾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形成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优质馆藏资源结构。

4、开发网上丰富的学科资源。图书馆应结合校区学科设置,通过各类搜索引擎、互联网信息整合系统,建构统一的检索平台和分布式检索系统,对分散的网上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分类、标引等,使之有序化、系统化,使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从而形成特定用户所需的有效信息资源,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肖自力.关于馆藏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2007(4):6-8

[2]管绪.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浅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68-69,82

[3]蔡屏.对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组织结构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0(8) :90-91,50

[4]康万武.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两大问题[J].情报杂志,2012,(12):20-31.

[5]裴雪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02):11-20.

作者简介:罗兴社(1962-),男,大学本科,副研究馆员,方向:图书情报研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