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实现与效果研究

2018-01-11于雪

东方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微课

摘要:艺术类专业课程在当前众多学科所开展的课程中独具特色,其课程中较多视听信息的表达决定了其在课堂当中经常要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艺术类课程内容广泛且结构十分繁杂,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还应发挥一定的想象力。由此可见,若是想要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上有所提升,就要积极的探索教学方式,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要立足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来进行思考,若是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很难满足现实需要。以微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有序地影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微课;艺术课程;教学实现;教学效果

目前,艺术类专业由于其本身具有特殊性的原因,在课程教学中经常要使用多媒体来对教学进行辅助。艺术类课程中很多都属于视觉上的艺术,大多要以图像为载体来向学生传递信息。因此,艺术类课程在教学当中应当转变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完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得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具有时效性。在艺术类专业课堂中引进微课这一教学理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课的起源

“微课”的雏形脱胎于美国的Me Grew教授倡导的“60秒课程”及英国的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这两种形式的目的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中心思想,即在约一分钟的时间里将知识的核心概念提取出来,并辅以实际的例子对其进行说明,同时必须要强调的是知识和材料之间必须紧密的联系,以防止所学习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如今我们广泛使用的是微课概念是由美国的著名教学设计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的。他将微课中将要讲解的知识点形象生动地比作“知识脉冲”,他认为只要这种知识脉冲能够得到课后作业与讨论的支持,它就可以获得与传统授课方式相似的效果10。微课这一不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与建构主义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不谋而合,同时也与掌握学习提出的:有些学生没有获得很好的成绩,并不全是智力方面的问题,而往往是因为他们并未获得与自身需要相适合的教学辅助的理论相吻合。在国内,最早引入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教授,他在研究分析了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方面的现状后,提出了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教學资源——“微课”。他强调微课不应仅仅的局限于网络课程这一教学形式,它还可以是一种有活性的教育信息资源。

(二)微课的定义

提到微课的定义,国内众多的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胡铁生教授针对微课展开了深入地研究,并逐步给出了其定义: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名称的简化,它是一种以微型视频教学为载体,设计开发的一种针对教学环节及某一知识点的情境化的在线视频课程,它能够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他清晰明白地将“微课”定义成一种将微视频当作主要资源及展示方式的网络课程。 张义春教授认为①:“微课”是一种短小但完整的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都经过精心的信息化设计。黎加厚教授认为②:“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微课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它首先是一个课程,其次它十分微小。是一个课程,那就可以肯定它有着清晰明白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以在线的方式来实现教学。而“微”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微: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不会给学习者增加太多压力。

时间微:每节课的时长不超过10分钟,但是会形成厚积薄发的效应。

要求微:每节课仅要求掌握一个知识点,但是可以积少成多。

(三)微课的特点

1.为自主学习服务。应用微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够进一步地充实课堂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教师无法及时地对这些学困生或缺课生提供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微课来对课堂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对于学习处于优秀水平上的学生来说,微课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拓展知识的机会。

2.教学设计较为周密。微课的根本性质是一个完备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引入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课上学习活动等方面都要细心周密的进行策划,以微视频为主,配套的练习及评价方法作为辅助。

3.精简教学内容,突显主题。一个微课只能够表达一个主题的内容,知识点清晰明白,这种微学习看似零碎,但却能积少成多,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形成了大智慧。

4.时间短,容量小。微课的时长应当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与人类的认知理论相符,在网络平台中,小容量的教学资源分享或发布起来更为便捷,适用于以移动设备为依托的泛在化学习。微课使得学生逐渐摆脱了繁杂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面对单一课件时产生无聊思想的现象有所减少。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使用微课来进行教学能够在减少学生的学习困惑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微课教学对于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想象力

微课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可以另其主动学习的环境。载有教学内容的微视频可以被长久的保存,可以在需要是对其进行反复的查阅;微课不仅是延长学生课外学习的载体,同时还补充拓展了传统的课堂学习。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及想象力,以便能够保障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视觉信息及听觉信息都可以以多样化的形式来传递,操作起来十分便捷。无论是对应用者还是对受用者,微课都提供了性质有效的手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就提高了学习的专注力。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微课这一手段,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提升

对教师来说,微课的使用能够使其对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加深理解,通过微课的设置理清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把握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确保了教学内容与微课的进度相符合。这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讲课水平的提升。

(三)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能有效的促进教学的创新及发展

在艺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组织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微课这一教学模式,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道路,同时也为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提供了时机。因此,为了提升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艺术类专业课程在教学上的需求,持续性的发掘微课的全部可能性,为艺术类专业课程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宽广的前景。建设微课平台最终想要达到的及时交流与应用的目的。这一模式利用点评、展播、资源共享的方式,为大部分的教师及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无论是与微课有关的线上资源,还是与微课有关的线下活动,无不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目的,以期形成一个广阔的平台。与以往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在实践方面的经验来看,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微课这一手段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学的发展。它既能为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与以往不同的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之间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与提升。

三、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实现微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以微课教学对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意义及作用为基础,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努力实践微课教学,使微课教学为艺术类专业课程服务的工作的以更好的展开。从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来说,要想使得微课教学的效果与教学过程的需要相符,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时应该关注下面这几点:

(一)依据课程内容,合理地将微课引入课堂

微课优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它所需的课堂时间较短,知识覆盖的范围广,易于学生更准确的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针对微课的这些优势,艺术类专业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当梳理清晰,以使其与微课的教学节奏相适应。在设置微课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对教学全面性及针对性的把握当作课程的重点,以满足艺术类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视听信息传递上的要求,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

微课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微课这一形式已经成了必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对微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微课在设置方面就应当与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白,微课的内容要与课堂教授的内容、课程标准及目的相一致。

(三)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微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相比,艺术类专业课程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高,它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理解及创新能力。因此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目的相符合。因此,将微课引入到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在课程当中综合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设计能力,利用这种新型的手段,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微课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一)微课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本研究将微课教学方式应用于我校艺术类专业的大一年级的两个班中,在学生基础水平相当的前提下,选取(1)班作为微课教学方式的实验班级,选取(2)班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平均,都为27人。实验得出的数据具有真实性。

(二)微课程应用过程

1.应用的对象:艺术类专业(1)班,班级共27人,上课时长45分钟。

2.观看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微视频。教师提前来到多媒体教室当中,为接下来的上课做好准备工作。当学生们全部到齐时,开始进行微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此时将早已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这时要反馈是否能够正常观看。整个微视频时长约10分钟左右,教学过程不超过15分钟。

3.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要主动完成课前老师布置的任务,全过程时长近20分钟。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提前就能完成布置的任务,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主要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把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交还给了学生,只有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或产生困惑时,教师才会给予其一定的帮助,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

1.应用对象:艺术类专业(2)班,班级共27人,课程时长约为90分钟。

2.教学过程:由教师在课程的开端导入新课,讲授给学生新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听讲完成后要主动完成课程任务,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做出总结性评价。

(四)微课的应用效果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将两节45分钟的课程连续安排在一起,第一节课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知识的课程,对于相对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要对其进行反复的讲解,第二节课主要是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因此,传统模式下的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带有明显的计划性,学生通过教师的安排机械的记忆新知识,尽管教师将教学过程安排的井井有条,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特征发展上的重视。

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微课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通过表1和表2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微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很强优势,它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来制作微视频,从易到难,逐步地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之后再采用分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布置的任务,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对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回答。针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时,对同一知識点,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设计微课,然后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对微课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系列地分析和研究,证明了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应用微课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

通过上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使用微课来进行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在今后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当中,应当将微课教学模式的介入作为一个主要的方向。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促进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能使课程的教学效果获得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静缪.实践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3]胡铁生.微课助学个性高效的博客,2013(4)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5]李玉平,张瑞琪.微课程:让学习更有效[J].今日教育,2014(3)

[6]朱剑瑛.微课实践问题释疑[J].课程教学研究,2015(10).

[7]张岩.微课的起源与发展[J].学子:理论版,2015(20).

注释:

①胡铁生.微课助学个性高效的博客,2013(04)

②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课题来源: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ACJYZD2016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于雪(1983—),女,汉族,博士,讲师。山东潍坊人,任教于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微课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