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教育政策视角试析山东德育新政
2018-01-11赵瑜
赵瑜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仍存在德育课程目标碎片化、内容抽象化、课程实施片面化等诸多问题。2016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编制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形成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实施体系。在分析《纲要》的基础上,从社会政策视角试析这一德育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及其不足,并试图提出有效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其他意见。
关键词:立德树人;四位一体;山东;德育政策
2016年5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纲要》针对中小学德育课程目标碎片化、内容抽象化、课程实施片面化等问题,建构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通过德育综合改革和《纲要》实施,力求建立和完善德育课程一体化体系;强化教育立德之本,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创新德育教学模式,提升育德成效。[1]
实践证明,“四位一体”德育体系措施较全面,是符合当代教育现状的最为科学的政策,但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一、“四位一体”德育体系的不足之处
《纲要》的制定使“立德树人”得以落地生根。其中,为了更加科学地监督和测定德育成效,《纲要》提出道德教育要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地方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并且把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有失偏颇。
一直以来,德育评价始终是个难题。在此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但学生的思想品德是隐性存在的,不能像数学题的答案一样简单地检测、评分。[2](43)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个至关重要的大事。往往,最了解学生道德品质的是他们身边的人,而不是陌生的第三方。真正的道德教育正是通过师生间的道德自觉来完成,这种脱离实际的评价制度并不能得出严谨准确的结论。对于如何从制度上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本文将在第二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二、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实效的其他路径
针对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除《纲要》中已明晰的举措,本文提出以下路径,以期帮助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
(一)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这里的教材不仅指教科书,也包括教师用书、配套教材。增加各学科的德育内容,就要求教材编写者要在这些教材中设立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模块,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尽可能多地提供典型性德育渗透案例,为学科教师提供科学的德育渗透切入点,以方便其把握好学科知识,更好地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切实、有效地渗透德育。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1世纪的网络技术有着突飞猛进式发展。在实际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以多种形式渗透德育知识:于课前,搜集各种与学科教学有关的,具有一定情景和教育意义的,思想积极向上且符合初中生兴趣的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等,不断拓宽教师教学的视野;于课中,借助先进的网络软件开展学科教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以此辅助进行相关内容的德育渗透;于课后,上传相关课件至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的局限,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和相关的德育内容,同时能够增强课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三)净化德育环境
1.学校塑造环境。学校的建筑设施、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物质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是极其强大的,这种导向性能够悄无声息的帮助学生树立起影响其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要及时抗拒校园环境的恶性变化,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出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同时,学校要组织、创新学校的活动形式,从中凝聚文化环境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无形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为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大氛围。
2. 教师示范感染。“教师对教育的信仰与人格魅力是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能动性的价值动力。”[3](P217)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德育潜能。根据情感转移理论,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因此,各学科教师在推进德育渗透时,要发挥自身的德育潜能,率先成为“三重专家”[4](P50)——既是一名表里如一、信念坚定的道德践行者,同时又是一名学科知识的专家和教学理论的专家,以实现德育渗透的“无教之教”。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形象建设。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5](P135)。对学生而言,为师者自身的思想言行、学识见识、人格形象等各个方面不管有无刻意地进行渗透,都会直接通过示范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初中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还是在学科教学之外,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自身的形象建设,要严于律己,时刻保持着装得体、动作优雅。
(四)建立健全德育机制
1. 要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德育渗透培训。要根据学校内部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学科地规划出合理的德育渗透方案,并将其内化为各学科教师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定期组织教师的示范性培训,能够使教师们互相交融经验,并基于自身的实际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德育渗透方法有所扬弃,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因素,在推陈出新中实现渗透方法的百花齐放,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队伍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要把德育评估纳入学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不定时的听课与考核,对教师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形成了无形的压力与监督。通过听课、考核,能够强化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能检验各学科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及水平,能够及时发现教师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提高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
2. 要建立健全保奖制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德育队伍的保障机制。不管是经费投入还是精力投入,学校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科教师提供良好的育人条件,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从而吸收、培养并留得住学科渗透德育方面的优秀人才,使德育队伍得以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德育队伍的激励机制。通过竞赛的形式,对于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表现突出的学科教师和队伍,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表彰和适当的奖励,鼓励他们为学校德育渗透工作的顺利开展再创佳绩。同时,无形中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压力和憧憬,激励他们更加积极投身于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德育为先。”[6](1)当前,我国教育综合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而这项改革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全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教育厅官网.http://www.sdedu.gov.cn/sdjy/_jyyw/824138/index.html. 2016.5.25.
[2] 白梅红. 破解现实难题 提高德育实效[J]. 半月刊,2016, (1).
[3] 李萍. 现代道德教育论[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4] 檀传宝. 德育过程三要素的特点[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3).
[5] 鲍思陶. 论语·子路篇[M]. 武汉: 崇文书局出版社, 2007.
[6] 冯刚,沈壮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德育编年史[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作者單位:济南大学 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