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实施途径与思考

2018-01-11张婧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24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英国

张婧

摘 要:英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价值观教育,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课程、不同学科的融合持续开展价值观教育,并获得了一定成效。文章主要对英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与实施途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启示。

关键词:英国;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教育成效

英国政府历来重视价值观教育。20世纪80年代,英国教育部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道德教育开始在学校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英国政府在1998年的价值观教育基础性报告《科瑞克报告》(the Crick Report)中提出全球公民教育。

21世纪初,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指出:“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英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珍视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和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和所有社会群体。”2007年1月,时任英国教育大臣阿兰·约翰逊通过《卫报》(The Guardian)宣布,价值观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2010年,时任首相卡梅伦在演讲中指出“本届政府将建立明确的价值观——自由、公平和责任”。2013年的“特洛伊木马”①事件之后,英国教育部把价值观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2014年6月,时任首相卡梅伦发文将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阐释为“崇尚自由、包容他人、责任担当、遵守法治”,大力支持时任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正在推动的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倡议。2014年9月开始,教育部要求英格兰中小学参与到相关倡议中,实施范围继而扩展到整个英国。2016年,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继续推行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希望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由精英统治”的国家。时任教育大臣尼基·摩根(Nicky Morgan)也多次表态,英国教育应该大力加强价值观教育。[1]

一、目标

关于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各个时期的执政党大都围绕“民主、平等、法治、自由、责任、尊重和包容、尊重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内容展开。其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英国开展价值观教育既是公民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要求,又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需求,学校通过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借助系列教材读本,如《民主的价值》(the Value of Democracy)等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获得参与社会的能力与融入社会的技能,从而逐步成长为自由、民主的国家的公民。同时,在学校与校外教育中,开展“尊重”价值观教育,一是开展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建立分享空间的理念,塑造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二是通过学校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等途径潜移默化地渗透价值观教育,让学生通过课程与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科瑞克报告》重点关注学生责任感与权责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感受到个人对于社会、家庭与学校的作用,同时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与全球问题,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报告具体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更加重视对于公民责任的引导,要求学生必须明确个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自由和纪律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学生从更高的视角关注全球问题,培养他们日后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与能力。[2]

(三)培养面向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塑造我们期待的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05-2014年)》(Shaping the Future We Want: UN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5-2014)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Global Action Programme on ESD,GAP)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述文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学习内容、教学法与学习环境、学习成果、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出做了详细的解读[3]。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指出的:“教育为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4]。可持续发展教育逐步成为适应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

《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教育2030:行动框架》(Education 2030:Framework for Action)又明确规定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与169项具体目标,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确保所有进行学习的人都掌握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做法包括实践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生活方式……提升全球公民意识,以及肯定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5]。可持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且逐步把价值观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结合。

在英国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可持续发展学校联盟(the Schools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成立,该联盟由环境教育协会与儿童福利局(Child Support Agency)共同领导,授权学校在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2016年,英国政府鼓励所有学校成为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各地区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联盟,多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各尽所能。

二、主要实施途径

(一)以课程为依托开展价值观教育

课程是开展价值观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英国主要利用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进行价值观教育。课外实践活动、生涯指导、榜样的力量等课程属于隐性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展,主要场所包括博物馆、公园、社区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地参观达到教育目标。宗教课程、伦理课程、政治课程等属于显性课程,这些课程属于纯理论性课程,学生直接在学校课堂中学习,随着社会经济与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该课程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而隐性课程较好地补充了显性课程的不足,為有效开展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endprint

(二)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相结合

英国的多元文化并存给国家带来了活力,同时不同的信仰与文化也给社会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英国《1988 年教育改革法》(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规定,要为所有在校注册的学生开设宗教教育,主要分为宗教信仰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两大类。英国的宗教教育一直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民众在精神层面有着深远影响。

各地政府认可的宗教教派都制定了各自的教学大纲,学校在征得地方教育部门认可后可开设相关课程,在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课程中会融入核心价值观的要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积极的价值观。

(三)多学科、全方位的渗透

英国政府要求把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学校开设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体育等课程需有机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历史课程中讲授英国工业革命时,帮助学生了解英国的发展演进史,了解英国人在工业革命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提升学生的自豪感。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英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广泛渗入价值观教育。很多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活动,通过现实问题与公民意识教育课程相结合,通过多学科融合、各种学校与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而实现价值观教育。例如,利物浦的豪勒伍德小学,在每年的圣诞节前夕会组织学生把家里用过的玩具、书籍、自己做的小点心等带到学校,由学生组成志愿团队进行销售,家长进校参加活动,自愿购买这些物品,活动的全部收入由教师带领学生捐赠给公益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既懂得了爱护资源,又奉献了爱心,尊重、包容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形成。

(四)注重社会实践与政府支持

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是英国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硬性规定,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推进价值观教育。英国政府认为,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感悟與体验才能培养出英国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因此,英国教育部要求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政府加大了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在对学校工作的成效评估后确定拨款额度,有效激发了学校工作的积极性。2014年8月出台《2014年学校与早期教育资金(英格兰)规定》(School and Early Years Finance(England)Regulations 2014)修订稿,规定没有积极推行价值观教育的机构不得享受政府拨款。

三、思考

(一)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支持是首要条件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价值观教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确保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中国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推进亦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战略主题,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出更加系统、全面、具体的设计与部署,包括明确理念与目标,清楚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功能,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与可持续发展素养的青少年。

(二)优秀文化的传承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基石

英国对文化遗产高度重视,文化遗产教育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能够在道德、文化与精神层面获得提升,如英国非常重视绅士精神的传承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进步思想的研讨。我国价值观教育文化基石的重要一部分来自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内外有机结合

英国很多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标志性的文化场馆,开展综合性探究活动,该活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例如,参观丘吉尔纪念馆、伦敦国家艺术馆等活动与历史课程相结合,基于问题的参观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此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使其进一步接受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我国学生近年来通过开展研究性合作学习逐渐增强了学习能力与问题意识。各级学校也在努力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3月在渥太华“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周”上发布的报告《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学习目标》(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Learning Objectives)提出的八项可持续学习素养,即系统思维素养、预见性素养、价值观导向素养、行动素养、合作素养、批判性思维素养、自我意识素养、综合解决问题素养。

(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在“互联网+”时代渗透核心价值观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增强学生的信服感,以自身的高尚人格引导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认识水平刻不容缓。教育部门应定期开展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题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支持中小学将自身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开展价值观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英国通过网络教育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价值观教育,互联网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可以让师生通过网络平台更加及时地互动。把价值观培养融入到具体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课程与指导线上线下结合,进而形成全社会合力育人的价值观教育体系。

近年来,英国的价值观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诸如在多元社会发展态势下如何应对价值统一融合与多样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等。同时,学校价值观教育成效评价、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学校的推进研究等还需要持续探索与思考。

注释:

①特洛伊木马事件指2013年在英国伯明翰地区发生的极端宗教势力向中小学渗透的事件,极端宗教势力试图控制伯明翰地区的一批学校,使之按照严格的伊斯兰教义运行。

参考文献:endprint

[1]Nicky Morgan: Why Knowledge Matters[EB/OL].http://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nicky-morgan-why-knowlege-matters,2015-01-27.

[2]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Learning for the Future:Competences i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http://www.unece.org/fileadmin/DAM/env/esd/ESD_Publications/Competences_Publication.pdf,2016-06-17.

[3]UNESCO.Education 2030:Incheon Declaration and Framework Action. Towards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EB/OL].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Documents/incheon-framework-for-action-en.pdf,2016-10-16.

[4]UNESCO.Shaping the Future We Want: UN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5-2014)[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01/230171e.pdf,2016-06-14.

[5]UNESCO.Road Map for Implementing the Global Action Programme o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05/230514e.pdf,2016-06-14

編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