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科学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探究与发现
2018-01-11余跃辉
余跃辉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贵在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教师务必要依据科学的认知规律,来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借此促进学生探究与发现,使之不断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丰富学科素养.
【关键词】认知规律;探究发现;图形教学;策略
小學数学教学活动贵在激发兴趣,调动热情,这是因为学生的头脑不是“容器”,而是有待于点燃的火把.教师务必要依据科学的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借此促进学生探究与发现,使之不断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丰富学科素养.
一、立足于学生经验和知识背景,驱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将感悟与发现的机会还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灌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时空,尤其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展开猜想、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引领他们在“做”与“玩”中学数学,进而有效地激发兴趣,进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比如,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这一教学内容,是关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笔者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一个篮子(篮子里装着皮球、魔方、饼干盒等实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教具.活动过程中,为唤起学生对简单几何体的记忆,为由体到面的教学做好准备,笔者设计了“猜礼物”和“找一找”的活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笔者提着一个篮子走进教室,学生皆感到好奇与兴奋,竞猜活动拉开了序幕.最后,笔者将布掀开,学生高兴地看到篮子里有很多不同形状的东西.于是笔者发问:“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你们还记得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魔方是一个正方体.”“茶叶罐是一个圆柱.”“皮球是一个球.”笔者趁机鼓励:“说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在学具中找出立体图形呢?”“能!”笔者先后说出“长方体”“圆柱”“球”“正方体”,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准确地找到了相关几何体.
上述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有趣、有效,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学生从生活中曾经熟悉的物体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立体图形,在有趣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复习了旧知,为下一阶段的探求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凭借具体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充分地感知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动手操作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认知手段.为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在“有趣的图形”教学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孩子爱动的心理特点,设计并实施了“动手摸,感知图形→动手画,认识图形→玩游戏,辨别图形”三个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感悟数学,培养兴趣,促进感知,提升认识.比如,其中“玩游戏,辨别图形”这一环节,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面图形之后,要正确地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对他们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了“我说你做”和“我做你说”的游戏,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辨别,充分地感知和区分“面”和“体”.在引导学生玩“我说你做”的游戏时,教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要求学生快速地拿出相应的图形.当将“正方形”当作正方体时,笔者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拿错了,而是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正方形”和“正方体”,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辨认这两个图形.学生顿时来了兴致,提出好多办法.有学生说“正方形是平平的,而正方体是方方的”,边说边用手比画;有学生说“在正方体身上能够找到好几个正方形”,有学生马上脱口而出:“可以找到六个正方形!”于是笔者鼓励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你们发现了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不同,真不简单!”其实,学生的表达也许不是很准确,但却是他们自己的思考.
认识图形不能只停留在游戏中,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当跟生活接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所学的图形.为此,笔者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在教室里去寻找相关的图形,用手去摸一摸,并指给同伴看,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图形.学生在小组内热烈地交流着:有的说黑板是长方形,有的说粉笔盒是正方体……这样的教学活动,给予了学生探究发现的时空,促使数学学习跟现实生活“牵起了手”,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能够服务于生活.
三、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由感性到理性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规律,小学生学习数学也应加强感知,拒绝灌输.因此,数学活动应立足于“感知”,引领学生亲历猜、找、摸、画、认、说等感性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获取关于平面图形的丰富认识,进而真正领悟“体上有面”“面从体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用心观察、认真操作、仔细比较、概括分析、准确表述等习惯及能力.
比如,在“有趣的图形”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教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这些新朋友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一学生分别用“长长的、方方的、尖尖的、圆圆的”来形容几种图形的特点,简单而又充满童趣;另一学生说自己看到三角形有三个角,而圆形一个角都没有.笔者表扬该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学生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的重大发现,对于每名学生的回答笔者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小组内表达、交流意见,最后各小组汇报,看哪个组的“发现”最多最富有创造性.上述活动中,笔者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交流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各种图形的特征,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他们创设一个观察与表达的平台,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将操作和思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操作与思考不是“两张皮”,教师要注重鼓励、指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借助思考完善操作过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