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核心素养的个案研究
2018-01-11王悦王雁
王悦 王雁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875)
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核心素养的个案研究
王悦 王雁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三名优秀特教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以洋葱素养模型为理论指导,将优秀特教教师的核心素养分为个性特征、专业情操以及专业能力三个层面。其中优秀特教教师的个性特征包括尊重与热爱生命个体、乐观的心态、具备自我反思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专业情操包括具备强烈的职业使命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能力特征包括科研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研究显示,专业情操是促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源动力,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师内在精神的滋养,进而促使教师自觉自愿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弥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特殊教育教师;核心素养;师资培养;质性研究
教育部于2015年8月发布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1]。然而,在特教教师培养的实践中发现,虽然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但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并未有显著提高[2]。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我国缺乏对本土化理论的实证支持有关,进而难以促使教师主动调整其教学态度、增加专业知识。而优秀特教教师作为教师中的卓越人才,探讨其个性与能力特征,为特教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即是培养优秀教师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教师快速自我成长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优秀教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能够综合运用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探索新知,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者”[3]。鉴于此,本研究中选取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特教教师为研究对象。
老师20161011,教龄30年。1988年在北京市某小学的特殊班担任班主任,1989年自愿申请调到某培智学校工作,1992年担任教学主任,2000年当选为校长,工作至今。曾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2013北京榜样”和“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等荣誉称号。
老师20161012,教龄30年。1988年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某培智学校当老师,2005年担任教导主任,工作至今。在工作期间,攻读政法系学士学位和特殊教育学硕士学位。曾获“北京市骨干教师”、“通州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通州区学科带头人”、“2013北京榜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老师20161013,教龄25年。1992年中师毕业后分配到某培智学校工作,1993年担任教学主任,2000年担任副校长,之后当选为校长。2010年进入北京某大学担任教学主任。曾获得“全国科研创新校长”、“全国校长管理创新奖”和“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二)资料的收集。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实物收集法来收集资料,在访谈前准备好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访谈知情同意书和录音笔。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开始录音。在访谈过程中,不以访谈提纲为限制,不断根据研究对象的回答给予适时的追问,挖掘更深入和准确的信息。本研究在深度访谈的同时,采用实物收集法以期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研究对象的思想、性格、能力等多方面信息。资料收集情况见表1。收集数据后,将录音资料逐字转录成文字,同时注意将研究对象访谈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语气、动作)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附加在相应口述文字旁边。
表1 资料收集情况
(三)资料的分析。资料的分析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洋葱素质模型”为理论指导对文本进行类属分析。“洋葱素质模型”是美国学者R. 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所提出的,他将从事某一工作中的卓越者和普通者通过不同的深层特征进行区分。这些特质从内向外依次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4]。
本研究以洋葱素质模型为理论指导,结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将类属分析的维度划分为教师个性特征、专业情意、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因此,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基于此三个维度进行编码。同时,为保证编码的信度,在本研究中邀请两位教育学研究生对资料进行编码,编码的同意度为85.4%,两位研究者间的编码信度高于70%,处于可接受范围[5](见表2)。
表2 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三级编码
二、研究结果
(一)个性特征。
1.尊重与热爱生命个体。在访谈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三位教师均以平等的生命观看待每一个生命个体。她们认为从事特殊教育这一行业首先要有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要有对生命的认同感。每个人都有获得生命滋养的权利,同样我们也有责任以自己的生命滋养他人,这是一种生命间的相互尊重而并非怜悯。对特殊儿童的尊重已经成为她们一种经验式的、内化的专业信念。例如,教师提到 “当特教老师要热爱这些生命体,我可以什么都帮不到你,没有任何技术,就是我特别友善的对待你,我特别爱你,我带着你去适应生活,你再没有技术你都帮到这个孩子了,现在就怕只靠技术把真的人性的东西埋没了(20161011)”;“当你看到生命在受苦时你会难受,会觉得不忍,会想办法去帮助他,就这是人的原始能力,有些人无所谓,如果他无所谓,他再有才能也干不了特教”(20161011);“在特殊教育不被看好的年代里,只有很善良的人才能去做这个事业。才能顶的住外界的评论去从事他(20161013)”;“对智障儿童要产生共情,就是能够换位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内心(20161012)”。
由此可知,优秀的特教教师以对生命个体的理解和尊重为教育的出发点,从未抱怨受教育者的滞后性,而是将他们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独特生命个体去帮助他们,使每一个生命个体得以发展。
2.常怀乐观的心态。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由于特教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以及工作中的失败经验,因此,具备积极乐观的教育态度能帮助教师进行自我激励,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提到:“作为特教教师,首先你应该是比较乐观,比较正能量,因为这个事业,你看到的都是残缺的,你每天尝试的都是失败,就像你教孩子一个字他一个学期都学不会,你前一个小时教的,第二个小时再问他就不会,你在这个教室教他一个字,换到那个教室在问他就不会,你都很难找到作为教师的那种成就,那你怎么去认定你做这件事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这个职业需要正能量,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20161012)”;“特殊儿童会出现许多异常的行为,有的行为甚至可以把年轻的老师吓哭,就看你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还要调整好其他孩子的心态,然后照样快快乐乐的上课(20161013)”;“特教教师一定要把工作当成一个乐趣,千万别烦这个工作,当遇到困难时,积极的去解决(20161011)”。
由此可知,如果教师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疏解和调节心态,则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反之,如果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日常工作中的挑战与困难,则会调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具有强烈的自我反思精神。优秀教师不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体现在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批判性反思精神。通过深入访谈,发现三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观察,反复思考、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为“反思型实践者”。这种根植于教师的个人感悟和实践经验的批判性反思精神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教师提到:“20多年前,特殊儿童上课的内容还和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一样,我费了半天劲教学生1+5,我教了十年还是教不会,那就一定是课程出问题了,所以我1994年当教导主任后,立即进行了课程改革,根据特殊儿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让这些孩子不仅有个幸福温暖的童年,更让特殊教育真正从技术上帮助这些孩子(20161011)”;“由于课程是自己设计的,仅仅是凭借经验和想象完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的对自己设计的课程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我印象中有个智障的孩子你教他一个字,一学期都记不住,今天教了明天又忘了,你用各种方法,你让他看实物也好,放课件也好,他就是不能迁移,后来我就想,他可能不适合学这个抽象的字,我教他别的内容,教他一些更生活化的东西,诶,他就能学会(20161012)”;“在教课过程中要根据教授效果经常写反思,可能是很少的一段,但是很有用,可以启发思维(20161013)”。
从教师的访谈记录中可知,三名教师善于反思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经验和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实践这一循环,促进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为他们本身是终身学习者,他们渴望学习新东西,扩展自己的知识基础,尝试更好的方法来获取成功。在访谈中,三名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发展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参加培训与研修、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多种方式方法来系统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
例如,教师提到:“我工作时,特殊教育才刚刚兴起,所有的特教知识都需要自己学习,那个时候国内也刚开始有孤独症的相关专家去研究他,平时就要去找资料啊,去听讲座啊,去学习,然后才知道自闭症儿童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在沟通上有怎样的特点,你应该怎么跟他沟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他才能学(20161012)”;“当时在北师大学习时,认识了很多特教专家,学习了很多前沿的知识,就感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知道,突然你能了解世界各国特殊教育是什么样子,了解他们的理论和思想站位,就感觉你的思维就开阔了,我觉得学习真是一个好东西(20161011)”;我平时会查阅很多的资料,就如同领悟了那个不能停止大笑的孩子一样,这一定是跟你读了很多东西是有关的,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愿望。只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你才能了解孩子,教育孩子(20161011)。”;“我现在我也爱看书,你如果不看书你就感觉写一篇东西都害怕,害怕自己达不到那高度(20161012)”。
由此可知,三位教师通过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不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进而得以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尝试与实践,进而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成果与社会性发展水平。
(二)专业情意。专业情操是指人们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带有理智性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职业理智感、职业道德感和职业美感的综合体,是教师职业情感的高级形式[6]。在本研究中,三名教师具有坚定的职业信仰,满怀着对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期待,以最真挚的情感伴随特殊教育事业的成长和发展。
1.具有强烈职业使命感。职业使命感是个人知觉到他所从事的是一份特殊而有意义的工作[7]。当个人将工作视为一种使命时,就会专注于工作。优秀特教教师能正确感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意义,拥有较强烈的职业使命感。
教师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和对“为何而教”的探求是形成深层次职业使命感的源头,是为不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自我实现[8]。如教师提到“一次,一个家长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求求您帮帮我的孩子吧,不然我们老了,照顾不了他了,他怎么活呢,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抱着他一起死了’。我觉得自己就是家长们的希望(20161011)”;“如果我离开了特教学校,那这些孩子怎么办,因为我上班的第一天管我叫老师的孩子都是这些孩子,我个人觉得他们更需要我(20161012)”;“我觉得这些孩子,他们其实挺可爱的,他们有点委屈,没人教他们,都是些身体不好的老师才会去那教课(20161013)”。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的目的并不是获得物质、名誉等外在报偿,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而教师的使命感可以促使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带给教师一种职业道德充盈内心的满足感。
正因为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学是处于一种内在的驱动力的主体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状态而非“接受”“肩负”的被动状态,使得教师主体主动的进行“自我赋予”,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2.具有较高职业认同感。教师对特殊教育意义的认识,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他们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累积形成对职业的看法,逐渐由无知的朦胧状态转变为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专业信念,进而形成自身坚定的信念体系。如教师说:“在听到国外老师介绍特殊教育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领域,这个领域其实是很高端的,有研究价值的,不是被人看不起的(20161011)”;“那时候很多人都看不起这个专业会说:傻子学校,傻子老师,这帮老师不会教课,但无论别人再怎么说,我都坚信特殊教育是有专业技术的,有他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对这个事业的看好、理解,让我一蒙子扎下去了(20161011)”。
另外,教师对职业的认同还来源于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无条件支持与信任。访谈中,教师提到:“在这种学校,家长就觉得你是唯一的希望了,他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了,他们认为老师说的全对,老师说他们家孩子以后可以学那个,那他们家孩子就是可以学那个,家长那么信任你,那么依赖你,你就感觉这工作挺好的(20161012)”;“有的家长会说:感觉您这一教,我们孩子现在发展的还行,没想到我这孩子还有点出息,我就觉得干这工作挺有意义的(20161013)”。教师在自身的学习、实践、情感体验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渐形成对职业的认同,坚信自己的教育活动对促进学生发育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而能够排除外界不良评价,以一种愉悦平和的心态工作,保持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3.具有一定的职业幸福感。肖杰提出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以自身的标准对从事的教育工作产生的持续稳定地快乐体验,即强调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观感受和感性幸福[9]。从本质上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现着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优秀特教教师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观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更多的感受来自学生和家长的爱和信任,在职业生涯中不断体悟道德奉献的满足。如教师谈到:“我每学期要家访的,进入家庭以后能拉近你和家庭的关系,拉近心的距离,家长会跟你说一些心里的苦恼,安慰家长、帮助家长理解孩子,这时会感觉你别管为社会做多大贡献,你平时做的那些小事就能让孩子家长开开心的,让孩子快快乐乐的,这就知足了(20161012)”;“在班里有种孩子王的感觉,孩子们会说:‘老师我喜欢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孩子他们真的是挺爱你的(20161012)”;“后来我要调去普通班教课时,他们就哭着拽着我说:‘老师你不能走’,我在那里感觉到了孩子给我的温暖和对我的依赖(20161011)”;“有时候你做的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老师应该做的事,但是孩子反馈给你的都是特别特别的温暖的东西(20161013)”。
教师之所以能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幸福,是因为他们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一起感受痛苦与快乐。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从工作中感受其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快,使得他们工作的过程即为创造幸福的过程。
(三)专业能力。
1.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杰出的特教教师既是优秀的教育教学者,又是优秀的研究者。由于特殊教育是一个尚未发展成熟的学科,面对异质性较大的学生,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切地帮助,逐渐在教学中探索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如教师提到:"特殊教育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们面临的全是问题,没有人给你一个现成的东西,不是按照哪本教材去教就行了的,没有太多可借鉴的,所以老师一定要有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是要你先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去学习、探索,然后你结合实践,自然问题就解决了(20161011)”;"特教老师每天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年轻教师上课,没有学生听她的课,她当时就哇哇大哭,我让年轻的教师去听了我的课,告诉她:‘你看这些孩子在我的课上也一样乱动乱跳,但每个孩子都有收获,关键是我怎么处理问题的。你要先思考他们什么时候哭,为什么哭,进行分析,在研究中解决你的问题’,每个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20161012)”。
可以看出,科研能力是一名优秀的特教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他们面对教学中的繁杂性和变动性,会逐步提升自己的研究意识,进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重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上升为教学的研究者。即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积极分析与思考,并针对这些问题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注重研究的有效性、资料的客观性、过程的扎实性。通过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不仅能够推动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而且可以丰富教师的职业理想,使教学工作变得更有生命力。
2.具有良好沟通合作能力。由于特殊教育发展的不成熟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学科交叉性要求教师积极谋求与其他教师的共同合作。另外,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老师在在面对焦虑不安的父母时,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去分析问题,告之解决办法。如教师提到:“我这一辈子净做沟通的事了,你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团队,你才能做好这件事,因为特殊教育这件事一个人是做不来的,需要动员很多很多的东西,你需要和外界沟通,因为大家不理解,你需要大量的沟通别人才能理解你,才能支持你。你还需要跟家长沟通,让他们正确的理解孩子,给他们带去希望。你还要跟孩子的沟通,和不同的老师进行的沟通,只有这样你才能让别人去配合你,去理解帮助你,所以我觉得沟通能力很重要(20161011)”;“你的专业是很有限的,你就需要去连接很多社会上的一些资源,你需要他们在这里做一些支援(20161013)”;“沟通交往能力要非常重要,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孩子,有些孩子背后家庭还有一些很大的问题,你需要帮助他的家庭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20161012)”。
因此,无论是特教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还是他们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促进特殊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三、讨论
本研究认为,优秀特教教师的专业情操是其最核心的职业素养。因教师强烈的职业信仰,使得教师不仅将教育工作视为谋生的一种手段,而是站在人类关怀的高度去认识和体验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成长的价值,这使得教师能够自觉自愿的投身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自我专业水平的提升上去。因而,认为专业情操是促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源动力。
审视目前优秀特教教师培养模式,发现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仍然主要以补足知识和技能漏洞为主,忽视了对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滋养。因而,我们要突破以往在培养或培训教师时一味强调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升,而要将对教师的外在能力与内在能量的唤醒结合起来,并以内在唤醒为主,进而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为培养目标,使教师自觉自愿的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弥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构建全新的教师成才路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6991/201509/t20150901_204894.html,2015-08-21.
[2]郭方玲.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教师发展,2017(7):141-143.
[3]郭玉霞.质性研究资料分析:NVivo8活用宝典[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2009:231-232.
[4]赖学军.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J].教育评论,2004(1):12-15.
[5]杜晓蓉.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228-229.
[6]刘一呈.论教师专业情操[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1.
[7]林翠英.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J].柳州师专学报,2014(4):105-109.
[8]张丽敏.教师使命的内涵及特征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14(9):9-17.
[9]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庆小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G443
A
2095-0438(2018)01-0113-05
2017-07-31
王悦(1991-),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王雁(1963-),女,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殊儿童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 王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