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渗透,从培养规则意识开始

2018-01-11□徐

新班主任 2017年12期
关键词:比赛规则跳绳规则

□徐 伦

德育渗透,从培养规则意识开始

□徐 伦

课堂上,如果学生不遵守规则,会降低课堂效果。而在体育课上,学生如果不遵守规则,就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才有“无规则,无体育课”之说。

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学科德育渗透范畴明确指出:“体育规则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准则。通过参与竞技运动和体育游戏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学会主动遵守规则,不断强化规则约束下的良好体育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体育学科,德育渗透,理应从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开始。

规则贯穿于体育课堂的全过程,体育课应该成为“规则意识培养”的主阵地。规则意识培养应突出规则制定的合理性、权威性和适应性。

万玮摄

兼顾学生实际,合理制定规则

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规则,才能起到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每个班“小胖墩”的数量都不少。据统计,每个班体都有重超标的同学,如果在长跑或仰卧起坐测试中,这部分同学很难达标,一次不达标、两次不达标……他们的练习积极性就会逐步削弱,最后发展为逃课或请假。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所教班级制订了针对学生本人成绩提高幅度的评分标准,以学生第一次测试成绩为依据,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使他们的成绩不断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目标。

在制定接力跑比赛规则时,我就很注重规则的合理性。设置三条距离不同的折返线,分别是40米、35米和30米,根据学情,确定分别跑这三段距离的学生名单。在比赛时,根据每组同学的身体素质,确定每名同学跑第几棒。

这种规则的制定,可以让体能较好的学生有成就感,认为自己跑得最远,对本组贡献最大。而体能较差的同学,则可以避免以前的尴尬:一是哪个组也不要,二是在哪个组都是累赘。他们可以跑距离最短的那一棒,这样自己只要拼尽全力,就不会对全组成绩有大的影响,本组的其他同学也会认为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挑战,本人也可以体验锻炼的乐趣和参与的成就感。

只有在制定规则时兼顾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用心去关注每一名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练习积极性,最终使制定的规则让全班同学接受。

坚持公平竞争,维护规则权威

再好的规则如果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执行,对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一种伤害。在往返跑比赛中,规则要求学生必须击掌后才能起跑,而有的同学求胜心切,还没击到掌就抢先起跑了,这就造成了比赛的不公平。

违反规则而获胜的队会侥幸地想:“只要不被老师发现,就可以违反规则。”而因认真遵守规则失败的队会想:“他们违反规则,老师竟然不管,那下次我们也不遵守了。”这无形中就在学生心中埋下了规则意识淡薄的种子,危害深远。

当然,如果教师按规则认真判罚,学生就会心服口服地感受到规则的权威。9月份,学校举行了拔河比赛,比赛结束,601班以微弱优势战胜了603班,获得级部冠军。收拾器材时,有学生跑来对我说:“老师,两个班的同学要打架了。”我急忙赶过去,看到两个班的几名男生正在争吵。我把603班几名同学叫到一边,严肃地对他们说:“你们明白拔河比赛的规则吗?”他们回答说明白。“请背一遍。”我严厉地说。“你们背得很正确,”我表扬道,“老师在判罚的过程中,有违背规则要求的行为吗?”“没有,”他们低着头回答说。“那你们的行为是不是不对啊?”他们红着脸,点了点头。

只要教师在执行规则时做到公平、公正,学生就会感受到规则赋予比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就会把规则当成不能跨越的红线,规则意识就会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认真研读要求,充分运用规则

规则是给我们的行为画上一个圈,提醒我们不能越过这个圈。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规则获取胜利是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去年的一次公开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游戏——“钻山洞”。将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人数相等的两组。比赛规则为:第一名同学爬过起点后,身体在小垫子上方推起成桥,第二名同学在不碰到第一名同学身体通过后,紧挨第一名同学做出同样推起成桥动作,依次进行,先爬过终点的队获胜。

第一次比赛,男生获胜,在男生欢庆胜利时,女生们围成一个圈,进行了规则研究。之后,在第二次、第三次比赛中,女生队都获胜,最后以2:1的比分完胜男生队。当男生赛后得知女生获胜是因为将爬得慢的同学安排在队伍前面后,向我抗议说女生队耍赖。我问了激动不已的男生们一个问题:“女生队有没有违反比赛规则?”男生们便开始议论,最后都沉默了,因为他们没有找出女生队违反规则的证据,怪只怪自己没有认真研究比赛规则。

2016年年底的“全市小学生体质抽测”现场,被抽到的学生准时到达抽测地点,按照顺序依次参加1分钟跳绳测试,一组同学跳完,放下跳绳,下一组同学捡起来继续跳。

轮到我们学校的同学上场时,同学们都根据规则要求,结合自己的身高,将测试现场的跳绳进行了调整:一是同学之间根据跳绳长短进行了交换,二是将有破损的跳绳交给抽测教师,换为新绳。结果我们学校的跳绳抽测成绩非常好。前面测试完的其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这才回过神来——为什么当时我们不对跳绳进行调整呢?盲目地拿起面前的跳绳就进行测试,不可避免会出现高个子同学用了短跳绳,或者因为跳绳有破损而影响成绩的情况。

在日常教学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研读规则的意识,特别强调对规则要求的把握,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研究比赛规则的参赛者,是对比赛的不重视,也是对队友的不负责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运用规则权限,是我们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时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我们体育学科特有的德育渗透方式。

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选择德育教育切入点,将“立德树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化,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渗透从规则意识培养开始,这是我的有效尝试。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之韵小学)

责任编辑 周若雯

猜你喜欢

比赛规则跳绳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赛前风波
学跳绳
跳绳
浅析羽毛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
让规则不规则
学跳绳
跳绳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