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粤韵》交响套曲合辑出版发行
2018-01-11黄舒媞
文|黄舒媞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出品,广东民族乐团《丝路粤韵——海上丝绸之路大型民族交响套曲合辑》(以下简称:《合辑》)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于11月8日在广州举行。《合辑》共分CD唱片(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录制)、DVD音乐会演出实况、创作花絮(主创团队采风、研讨、首演采访新闻报道)、总谱、文本与论文五大部分,是对这部原创作品的一次概括性总结,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合辑》作为广东省文艺精品献礼党的“十九大”,是一套值得收藏的音乐珍品。
四年前,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不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积极部署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民族交响乐创作,由时任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担任艺术总监,并率景建树、张坚、韩兰魁、房晓敏、张晓峰、蓝程宝等著名作曲家组成7人作曲团队,由青年作曲黄舒媞担任文本创作。主创团队由“40后”“50后”“60后”“80”后组成,大家笑称这是老中青三代。赵季平先生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来统筹这部作品的创作,首先对作品的文本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开海》《祭海》《远航》《异域》《乡愁》《归来》《新梦》七个乐章头尾呼应,既可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确定为交响套曲,体裁新颖,首稿试奏后主创团队反复听录音、研究总谱,根据总体的需要,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个别章节甚至要求重写,作曲家们都能从大局出发进行调整,将整部作品从最初的90分钟删减到70分钟,尽可能的解决个性与共性的问题。赵季平先生说,在张扬个性的年代,大家形成一种合力不容易,这个团队团结、虚心、谦让、真诚,作曲家每一步的积累都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丝路粤韵”自2014年起文本创作至今,已在国内进行了两轮巡演并出访欧洲、美国、加拿大,还进行了校园、边疆公益性演出,演出了28场,享誉海内外。2015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时就曾引起轰动,被音乐界专家誉为是一种“文化现象”。2018年1月“丝路粤韵”将应邀参加澳大利亚悉尼国际艺术节在悉尼歌剧院演出,同时还将开始在亚洲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巡演。这是首部反映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的民族交响乐,既填补了空白,又成为了对外交流中的有声载体。几年来,该作品获得了2015年文化部“丝路文化贡献奖”、201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经过几年的打磨,作品已经成熟,为《合辑》的出版奠定了基础。《合辑》的CD唱片由我国著名录音师沈援之先生在星海音乐厅空场录音4天,广东民族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张列说,录音和现场音乐会很不一样,录音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尤其是乐器的音色方面,要求我们用不同的力度和方式去表现,这次录音让乐团有了新的收获。广东星海音乐厅、著名录音师杨震先生说,平时录西洋的、古典的、流行的音乐较多,录民族交响乐,在方法、审美和后期合成都有一定的讲究,要保留创作的神韵,引起中国人共鸣,《丝路粤韵》激发了录音师创作的欲望,也为国内录制这类大型民族交响乐寻找到了一个范例。
作曲家景建树先生说:“总谱的出版对于推广作品很有意义,《合辑》向社会公开后,也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一部原创作品的资料如此详尽完整的出版发行是罕见的,这也见证了广东民族乐团的进步和发展。《合辑》将是一张对外交流的响亮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