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贾湖文明看原始宗教对史前音乐的作用及影响

2018-01-11叶春华南师范大学

岭南音乐 2017年6期
关键词:龟甲史前竹笛

文|叶春 华南师范大学

引言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多年,是国内迄今发现的、史前人类音乐活动最久远的文化遗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的发掘地。从大量的考古资料中笔者发现宗教在原始社会的地位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原始宗教同史前音乐息息相关,贾湖遗址更是有着大量资料可以证实原始宗教对史前音乐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影响。

翻译与传播学的渊源由来已久,在国外学者的论文和专著中早有论述。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Nida)基于现代信息学和通讯论提出交际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交际,“任何译文如果不发挥交际作用,不能被译文读者看懂,就是不合格且毫无用处的;而要被读者看懂,就必须考虑到语言交际活动的一切相关因素”[1]。德国学者威尔斯(Wolfram Wilss)在其著作《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中提出,翻译中的“源语—目的语”模式实际上就是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接受者”模式,而翻译学科发展缓慢正是因为以往的研究忽视了翻译本身的许多特点,特别是有关信息传递的那些特点[2]。

一、原始人类的宗教信仰

人类在没有灵魂观念之前,对死去人们的尸体像动物一样是随意放置和丢弃的。这种对死去人们的尸体埋葬的意识转变便是人类对灵魂意识的开端。这种早期的灵魂意识被推断可能是早期的人类在睡梦中有时会梦见死去的人们,他们不能理解的这一现象,认为死去的人类并没有死去,死者一样需要生前的生活用品,并且在埋葬时还举行一定的仪式。因此,墓葬的出现意味着以灵魂不灭观念为主的原始宗教的诞生。[1]

贾湖文化遗址及贾湖骨笛复原图。

贾湖遗址前后共进行了八次发掘,总发掘面积达到2700平方米,共清理出墓葬445座,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灰坑336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个,还有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质的陪葬品等,共达千余件。[2]

式中:Ton为EVA中比较寄存器 CMPR1、CMPR2、CMPR3的值;T1为2倍通用定时器周期寄存器T1PR的值;ωt为采样时刻,ωt=2 kπ/N(k=0,1,2,…,N-1),代入式(5)得到: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因此a通入NH3,b通入CO2。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NH3的溶解度较大,所以要在食盐水中先通入NH3,然后通入CO2,否则CO2通入后会从水中逸出,等再通入NH3时溶液中CO2的量较少,不利于充分反应。尾气主要是CO2和NH3,其中NH3对环境影响较大,要进行尾气处理,而NH3是碱性气体,所以在c装置中要装入酸性物质,吸收多余的氨气,答案选B。

贾湖文明中最引人注目的毋庸置疑当属贾湖骨笛,而现当代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吹奏乐器非竹笛莫属,竹笛的历史能够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记》记载:“黄帝命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成笛,吹作凤鸣”。而周代的以乐器材质作为分类标准的八音中亦有竹子的单独分类。竹子天生管状便于加工,极易振动,发音清脆且声音的穿透力强,说明以竹子制作笛子的音乐性能是毋庸置疑的。既然竹制的笛子性能极佳,而贾湖人民已有了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骨笛,那贾湖先人是否有使用过竹笛呢?二者又有何联系呢?关于此类问题学界争议不一。

滚,二十四把壶,就那一把壶是漏的,你专提它是不?我看你狗咬石匠想挨锤哩。李老鬼这样说着,几滴老泪呱唧呱唧掉在木船上,像是摔死了几只绿色的青蛙。

2、值得关注的是,在贾湖出土的三十余支骨笛中,该批骨笛均用丹顶鹤的尺骨制成,制作精良,多为七孔,可奏七声音阶甚至变化音。[3]贾湖骨笛对于史前人类来说是当时原始人类的最高的智慧结晶和最高的手工技术结晶,如此宝贵的物品为何会用来陪葬?这只能说明贾湖原始氏族中逝者的地位与众不同及重要性。

3、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在贾湖文明的早期,人们的墓葬与住址并无完全的划分。到了贾湖文明中期所有的墓葬均与人们的住址有明确的划分,而绝大部分骨笛也集中在这一时期[4]。这更深层次的反映了贾湖人民原始宗教的发展的过程,一个对灵魂意识的认识不断深刻,对死者进行专门的且更为专业的墓葬活动的过程。

4、正是这些专门的墓葬给今天的历史学家们研究史前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贾湖骨笛的出土就有赖于墓葬的保存,才使得我们有机会去探寻史前人类的音乐文明。

二、原始宗教与骨笛

1、贾湖原始人类遗留了大量的墓葬及陪葬品,知道要把死去的人妥善的安置。原始社会的物质条件并不丰厚,但会将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具作为陪葬品。说明贾湖人民已有灵魂不灭观念。

1.2.2 实验组。采用关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完成健康教育:1)关注微信公众号。“肺心病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由专业知识丰富的2名高年资护师及1名呼吸科住院医师进行公众号的管理,每日信息由医师审核,发布由护理管理者完成;2)发布宣教内容。项目组成员将肺心病相关护理要点总结为图文、视频等简单易懂形式的宣教材料,主要包括肺心病疾病相关知识,出入量的重要性及记录方法,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等,制定为时间表,见(表1),并由呼吸科专家审核通过后,由小组固定人员每周循环推送。

3、从贾湖骨笛的乐器选材来看,贾湖骨笛共出土30余件,除了一支特殊的两孔禽兽骨笛之外,均为丹顶鹤的尺骨打磨制成。在中国古代鹤是神仙的化身,象征着神圣纯洁、吉祥长寿。研究表明,远古时代贾湖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确适合丹顶鹤生存繁衍,那为何贾湖先民都要选择丹顶鹤的鸟骨来制笛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美丽的外表吗?

2、从乐器的易生产性和耐用性来分析,竹制笛子似乎更适合于原始人类的生产水平,但是竹子虽然天然管状构造,但由于其竹纤维的特点,不仅在开孔过程中十分容易开裂,并且其竹制材料稳定性差,较容易因天气变化而开裂腐化。即使是在今天的生产技术之下,要解决竹子开裂的问题也需要较为复杂的程序,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得到一支耐用的竹笛。即便是这样,如果保养不妥善,竹笛还是十分容易开裂。王子初先生通过对当时适合竹笛生长的贾湖地区的气候及制笛技术等方面的分析,较充分地论证了贾湖先民是完全掌握了制笛工序的,并有大量使用竹笛的历史。[7]试想,用于神圣的宗教祭祀仪式的法器怎能是如此脆弱易坏之物?作为祭祀法器骨笛意义非凡,世人皆知物以稀为贵,平凡普遍又耐用性差的笛子,的确不能担当祭祀法器的重任。相比之下,骨笛虽然在打磨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和人力,但因为骨骼的坚固耐磨的特性,骨质不易损坏,利于长期使用和保存。

考古研究发现,贾湖遗址有大量的史前人类栽培粳稻碳化物,这说明贾湖先民已经有了原始农业。[9]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气候,受气候的制约和影响。远古先民对于气候的变化不能理解,也不知道季节如何划分,而鹤属于迁徙鸟类,大部分鹤种生活在北方,每到冬季会南下长江流域越冬,等到春回大地时又飞回。贾湖遗址刚好就位于这个地理位置,每当春天来了,鹤就会飞回来,贾湖先民就可以开始耕种劳作。每当冬天将至,鹤会飞走,贾湖先民便知道不能耕种,准备储存过冬的物资。这样,鹤之类的飞禽很有可能被贾湖先民作为春回大地的吉祥象征,或者是带来生机的神灵。这种崇仰之情应用于祈求神灵保佑的祭祀活动中十分合理。另一个有利的证据是,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在贾湖文明早、中、晚期,渔猎的随葬品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农业的随葬品呈现增多的趋势,出土的农作物工具和骨笛都集中在中期这同一阶段,种植农作物也主要出现在贾湖文明的中期。[10]说明贾湖的祭祀宗教仪式的发展在中期为最鼎盛的阶段,而其农业也在中期发展、壮大,两者之间的联系不言而喻。

心电图肢体导联夹共4个:LL(黄),简称L,连接左上肢;RL(红),简称R,连接右上肢;LF(绿),简称F,连接左下肢;RF(黑),简称N,连接右下肢。L、R、F三个导联夹均可以生成电位差(-→+),产生心电图波形,从(+)到(-)排序,F>L>R,排在前面的是(+)极,后面的是(-)极。

1、从乐器的音响性能来看,竹笛的音响性能当在骨笛之上。竹制的笛子较于骨笛音色更为清脆明亮,活泼悦耳,其材料更为容易震动,声音极具穿透性。但是一般的宗教音乐的特点为庄重平和,神圣肃穆。竹笛音色的最大特点是清脆明亮,对于作用于原始宗教的祭祀音乐,竹笛的音色特点并无优势。虽然不能排除贾湖先民使用竹笛的可能性,但可以肯定音色朴质沉稳的骨质笛子更为适用于祭祀音乐。

另一方面的观点与王子初先生相反,认为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历程中,遵循着一条从骨笛到竹笛发展的必然之道。其中对于贾湖先民为何会选用鸟骨制笛的认识都指向了骨笛蕴含的社会意义,即原始人类对鸟类动物的物灵崇拜以及对巫术宗教的神职人员身份尊贵的体现。[6]

考古资料证明,在贾湖骨笛出土的M341号墓葬中,同时出土了两支骨笛,这两只骨笛虽同出一墓,但是研究表明他们的生产年代相差较远,一号骨笛的生产年代明显早于2号骨笛。贾湖骨笛就算到了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优越的音乐性能,也得益于其耐用性。[8]骨笛的耐用性使它成为神圣的祭祀乐器,而竹笛的易得性相对来说也十分有可能被使用于普通的音乐活动。

王子初先生在《说有容易说无难——对舞阳出土骨笛的再认识》[5]一文中专门对贾湖人民是否有使用竹笛的问题专门进行了研究。先生认为竹子因为其材料的特质绝无可能保存,所以我们也绝不可能得到贾湖竹笛的实物资料的证据。但先生使用多方面的逻辑推理及各方面的相关资料,分析后得出贾湖先人使用竹笛是存在可能性的,并且十分有可能骨笛就是在竹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为什么贾湖先人会使用鸟骨制作笛子,先生认为这只是贾湖人中部分特殊人群的需要,而这群人是氏族部落中有着特殊社会地位的巫术神职人员,骨笛更多的作用是与宗教巫术有关的法器。

由此以上两点不一样的观点看来,不论是哪种看法都认为贾湖骨笛的来源都与宗教脱离不了干系,那么关于贾湖先民制笛材质的选用问题也就必须从宗教的线索去深入探索了。

另一方面,贾湖骨笛的鹤骨选材位置均为其尺骨,即是翅骨。丹顶鹤的鸟骨除了翅膀的骨头之外,它的腿骨更适用于制作骨笛,而贾湖先民选择翅膀上的骨头可能因为他们认为神灵都在天上,所以对天有着特别的向往之情。[11]在祭祀的仪式中,人们或许期盼着用丹顶鹤翅膀做的骨头能够把人们的祈求传递给天上的神灵。

4、从乐器材料的易得性看,根据研究表明在千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中国北方的淮海流域的气候并非现在的干旱少雨,其实其天气温暖,湿润多雨,所以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十分适宜竹子生长。而竹子四季常青,天然管状,对比大型飞禽的尺骨极易获取。但是单就竹子的易得性看,不能够确认竹笛早于骨笛使用或者起源于竹笛。因为根据考古资料记载:世界最早的骨笛——古尼安德特人的洞熊腿骨骨笛;德国盖森科略斯特勒洞穴出土的天鹅腿骨骨笛;英国威尔士出土的羊跖骨骨笛以及沿用至今的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所用的鹰骨骨笛等等[12]。显然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可能都适宜竹子生长,所以原始人类的骨制笛子并不是受启发于竹制笛子。另一方面,原始人类偏好用兽骨鸟骨制笛是由于原始人类食物的大部分来源于狩猎,当他们食用完其皮肉,吃剩下的骨头也物尽其用,所以鸟兽的骨头是生存过程中一种物资的再利用。

从以上简单信息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重要信息:

从以上的几点分析来看,骨笛的确更适合用于宗教的祭祀仪式。但我们不可忽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其他学科专业较少深入思考的。那就是为何贾湖骨笛是大量的、成批的七孔骨笛,并且能够演奏七声音阶。“七声”,这个奇妙的七个音是如何得来的,不可能原始人类早就掌握了极为复杂的音律计算方法。那就只能是贾湖先民得到了大量制作七孔七声骨笛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中,用的是骨笛吗?

图9中两点为起终点,点1位于原始线状河流中轴上,点2位于面状河流中轴。在两点间生成连通性路径如图中所示,该结果表明线面混合数据提取中轴所组成的单线河网具有完整的拓扑连通关系。

1.2.2 术中注意事项目前甲状腺的大部切除术仍然是甲亢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手术时以切除腺体的80%~90%为佳,即每侧的残叶约为患者的拇指末节大小。如果患者的腺体切除过多容易时期在术后出现甲状腺的功能低下,若切除的过少则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甲亢的复发[4]。在术中需要注意保留腺体的基底背面的包膜,如此可以避免神经或甲状旁腺出现损伤。在术后需要严格的观察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创口引流情况及创口的渗血情况。患者在术后还应继续口服复方碘溶液,其由每日3次每次的16滴,逐渐减至每日3次每次3滴为止,患者在术后共需服用复方碘溶液2周左右。

前文提到过虽然骨笛耐用性强,却难以得到材料和加工制作,并且研究发现,骨笛是完全无规则的管状物体,并且每一根骨头的差异都会极大,显然通过在骨笛上长期的实践制作七声音阶的笛子十分困难,而竹笛天生管状,极易加工和演奏。在这个长期的乐器研制过程中,如果没有竹笛,很可能现在就得不到我们现在所见的七声七孔骨笛,而是音乐性能一般的普通少孔骨笛。前文提到,世界各地发现各种骨笛,这些环境不可能都适宜竹子生长,所以不能说发明骨笛源于竹笛。而9000多年前的贾湖遗址却能肯定十分适宜竹子生长。这是否可以认为是贾湖音乐文明高度发展的原因,或是贾湖骨笛竟然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原因?如果是这样,那正是由于原始人类的宗教信仰需要使用骨质笛子,我们才得以见到9000多年前人类智慧的结晶。

三、原始宗教与龟甲器

贾湖遗址中共共在24座墓葬中出土了91副龟甲器,与骨笛同出的墓葬却只有9座,[13]并且从龟甲器与骨笛出土时摆放位置不一性来看,两者并不属于同一种类型的器物。有关龟甲器器物功能,下面以具体考古资料进行探索:

1、考古资料表明,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虽然与骨笛并不同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器物。但是都集中出现在贾湖文明的中期,并且除性别不明者外,两者的的男女性别比例极为相似,都主要由男性使用为主。出土龟甲器的数量高于骨笛,且还被发现在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墓葬,骨笛则未此现象。[14]由此看出,龟甲器使用在氏族社会中比骨笛更为普遍,并且更具实用性。

2、考古资料表明,从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器的位置看,除了看不出出土位置的乱骨、二次葬的8例27副之外,大多为摆放于腿部和脚部,共11例27副龟甲器。其余3例22副摆放于头部,2例10副摆放于肩部。[15]以上摆放位置的差异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虽然比例上大部分的龟甲器位于死者下半身腿部附近,小比例的龟甲器位于死者的头部附近,但是,简单计算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放在脚部的人数多,但平均一人只有2至3副龟甲,放在头部附近的龟甲人数少,但平均每人足足有10副龟甲器。数据说明,贾湖原始社会中,身份尊贵特殊的少部分人,龟甲器的用途与脑力活动有关,身份一般的大部分人,龟甲器的用途与下身肢体活动有关。头部摆放大量龟甲器的人极有可能是掌管氏族部落的、智慧不凡的首领或巫师,腿部摆放少量龟甲器的人因从事工作不同有其不一样的用途。

3、考古资料表明,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器中有百分之二十有无规律打孔现象,并且大部分龟甲器龟腹装有数量不一的石子,还有小部分龟甲器没有同出石子。由此说明,龟甲器的用途绝非单一,打孔龟甲器极有可能是为了穿绳使用,而不打孔的龟甲器又有其他用途;同样,龟腹无石子的龟甲器表明龟甲器在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也有它的用途。

4、贾湖遗址中除了墓葬有出土龟甲器以外,房基、灰坑以及地层中有大量龟鳖的碎甲片,说明贾湖先民的龟有房屋奠基的用途,并且墓葬出土的龟种均为黄缘闭壳龟,而用于奠基房屋的龟种均为中国花龟。[16]黄缘闭壳龟和中华花龟的差异在于黄缘闭壳龟的天然龟壳更利于闭合,而花龟有甲桥,其腹背不能够完全闭合。说明在陪葬龟的用途中更看重黄缘闭壳龟壳易于闭合的性能,而花龟体型较大更适用于奠基。龟在贾湖先民的生活中应用广泛,龟种的不同其应用性能也不同。

在中国学术界关于原始龟甲器的用途,陈星灿、李润权先生综合众说,最后还是把龟甲器定位为摇响器[17]。但通过对贾湖遗址中龟的出土资料分析表明,我们并不能把龟甲器定位为单一的摇响器,而是在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原始社会,贾湖先民对龟这种独特外形的动物物尽其用。对于智慧尊贵的氏族酋长或统治者,龟甲器可能被用于依靠石子帮助计算或者记录重要人物事件的容器,部分龟甲上留存的、特殊的契刻符号是具体证据;对于需要占卜通灵的巫师,龟甲器可能以石子进行预测和占卜神灵的旨意。也可成组使用,用绳子穿孔绑在身上为巫舞伴奏助兴的通灵法器;对于氏族重要的房屋奠基还会挑选合适花龟作为奠基。对于贾湖先民,龟甲器在生活上有着其不同的用途,作为乐器的摇响器便是在巫术法器的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从龟甲摇响器的发展受到宗教的直接影响。

结论

原始宗教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灵魂意识,人类的灵魂意识使得原始人类有了专门的墓葬活动。专门的墓葬活动对史前文明的保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研究和发现原始人类的音乐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和线索。而原始宗教对万物有灵的信仰,产生了史前人类的宗教活动仪式,宗教活动是创造和发展史前音乐的动力,对音乐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始宗教促使原始社会的阶层分化,使权利和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由于史前音乐作为原始宗教活动的手段,原始人类集中的财富和智慧都会被利用于音乐的发展。贾湖文明高度发展的音乐文明源于原始宗教对原始社会的推动,同时对于史前音乐活动的研究,应更重视考古实证资料与逻辑推理的结合。除贾湖文明之外,还有大量的考古发现有待探索和研究。

[1]魏女,从考古资料看史前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初步发展[J],东南文化,2002,05:28-32.

[2]陈楠楠,论贾湖文化[D],天津师范大学,2014:11.

[3]张居中,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和骨笛[J],华夏考古,1991,02:106-107.

[4]张震,贾湖遗址墓葬初步研究——试析贾湖的社会分工与分化[J],华夏考古,2009,02:42-62+79.

[6]王子初,说有容易说无难——对舞阳出土骨笛的再认识[J],音乐研究,2014,02:22-32.

[7]宋爽,骨笛乎,竹笛乎——析中国笛文化的变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32-36+44.

[8]王子初,说有容易说无难——对舞阳出土骨笛的再认识[J],音乐研究,2014,02:22-32.

[9]王丽芬,贾湖出土骨笛及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2,04:27-29.

[10]来茵,张居中,尹若春,舞阳贾湖遗址生产工具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形态分析[J],中原文物,2009,02:22-28.

[11]宋爽,骨笛乎,竹笛乎——析中国笛文化的变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32-36+44.

[12]宋爽,探析贾湖骨笛承载的社会信息[J],东南文化,2006,04:89-93.

[13]陈星灿,李润全,申论中国史前的龟甲响器[M]/桃李成蹊,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79.

[14]范方芳,中国史前用龟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17.

[15]范方芳,中国史前用龟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40-41.

[16]叶祥奎,张居中,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中的龟鳖类[J],人类学学报,1994.2第13卷第1期。

[17]陈星灿,李润全,申论中国史前的龟甲响器[M]/桃李成蹊,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龟甲史前竹笛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My Mother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商朝
———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我的坚守
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龟甲与鳖甲
史前人,都画啥?
竹笛
龟龟有话说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