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夜》许孟雄译本的译者风格考察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2018-01-11陈建生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子夜文库译本

陈建生 张 岩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子夜》许孟雄译本的译者风格考察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陈建生 张 岩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母语为汉语的许孟雄英译本《子夜》和多部母语为英语译者的翻译作品进行对比,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两个语料库的语言特点进行数据统计和初步量化分析,多层面考察探讨翻译家许孟雄的翻译风格。

《子夜》英译本;译者风格;语料库

一、引言

《子夜》(Midnight)是茅盾的代表作之一,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子夜》还被改编为电视剧,为观众所熟知。许孟雄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英语教育家,他的《子夜》英译本一经问世,便在国外引起很大的反响,读者纷纷对小说的内容和翻译质量给予很高的评价(张培基,2001)。至今学者从多方面对《子夜》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却鲜有对《子夜》许孟雄译本的研究,而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子夜》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考察与分析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手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子夜》许孟雄译本的语言特点进行考察分析,以期发现翻译家许孟雄独特的翻译风格。

二、语料库翻译学与译者风格

传统的翻译中译者风格的研究主要关注源语的语言特征是否在译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翻译活动被视为一种模仿性活动,而不是创造性活动,译者只是源语文本风格的再现,因此译者风格考察被严重忽视。伴随描写翻译学的兴起,关注于译者风格的研究开始出现。从翻译研究本身讲,语料库翻译学有两方面理论发展的支持:其一,语义观转变为情境观,突破了传统的“对等”,将其视为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中语言使用的对应;第二,描写翻译研究范式打破了原作的主宰地位(王克非,2008)。

王克非、黄立波(2007)指出,语料库翻译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为指导,以概率和统计为手段,以双语真实语料为对象,对翻译进行历时或共时的研究”。利用语料库开展译者风格研究的第一人当属Mona Baker教授。此后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译者风格的考察、译语普遍性的验证、翻译培训以及翻译教学等理论与实践的诸多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胡开宝,2012)。

Hermans(1996)首次提出译者声音的概念,即在翻译文本中,有另一个声音,即译者的声音。Baker(2000)对译者风格的研究更多关注译者下意识的语言习惯和不同于其他译者的语言使用特点。语料库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译者风格研究中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模式,它以客观的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探讨数据背后影响译者文体与风格的社会文化因素(陈建生、高博,2011)。Saldanha(2011)对译者风格研究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诠释方式,即“原文本型译者风格”研究和“目标文本型译者风格”研究。而国内译者风格研究起步稍晚,且主要采用原文本型研究方法,较少采用目标文本型研究方法(侯羽、刘泽权等,2014)。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建立的语料库由母语为汉语的许孟雄的英译本《子夜》语料库和母语为英语的译者的翻译作品语料库两个子库构成。通过语料库工具检索试图发现母语不同的译者在针对同一体裁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所表现出的风格差异,并尝试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多是把同一作品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或是把由母语为英语的译者的译本与英语原创作品进行对比。但是,如果想要研究译者风格的差异,并且使此项研究更有说服力,对母语不同的译者的翻译作品进行对比是值得探究的课题。迄今为止,对许孟雄《子夜》英译本的研究多为定性分析,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使该小说英译本的研究视野得以拓展,也使读者对翻译家许孟雄的翻译风格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根据研究需要分别对两个子库进行了自动词性赋码,赋码工具为CLAWS词性赋码器,词性赋码集为CLAWS7①。两个语料库在词汇层面主要从标准化类符/形符比、平均词长和词汇密度方面考察;在句子层面从平均句长角度分析;在语篇层面主要考察语篇的连贯性和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母语译者译文库由9位母语为英语的译者翻译的10部中国近现代小说构成,母语译者译文库的语料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母语译者译文库的构成

四、数据分析

1.词汇层面的考察

借助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 4.0对两个语料库进行检索,可分别获得两个库中词汇层面的基本数据。以下将从标准化类符/形符比、平均词长、词汇密度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分析母语不同的译者在对同一体裁的文体翻译时的词汇特征,进而甄别出许孟雄在词汇层面的翻译风格。

(1)标准化类符/形符比

单纯的形符数和类符数不能反映文本的本质特征,但两者的比率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本的某种本质特点,即用词的变化性。Baker(2000:250)指出,类符/形符比值的高低与写作者词汇使用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成正比,而当所比较的文本长度不同时,类符/形符比值可因类符聚集的均匀程度不同而受到影响,所以使用标准化的类符/形符比(STTR)则更为可靠。许孟雄英译本《子夜》和母语译者译文库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方面的特征,见表2。

表2 许孟雄《子夜》英译本库(XC)和母语译者译文库(RC)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

王克非(2012)指出,在语料库规模相同的前提下,类符/形符比越大,表明词汇使用越丰富。也就是说,类符/形符比越大,词汇的重复率就越低,表明作者使用的不同词汇就越多。相反,若类符/形符比较小,则说明词汇使用重复率较高,词汇变化小。从表2可以看出,许孟雄的《子夜》译本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为43.12,母语译者译文库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为42.84,此结果表明,(1)许译本的词汇更丰富、用词宽泛且富有变化,而母语译者翻译作品语料库的词汇范围较狭窄;(2)Baker建立的英语翻译语料库(TEC)中小说类子库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为 44.63(Olohan,2004:80),可见两个库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与之接近,许孟雄译本更符合TEC的语言特点,体现了两个库作为翻译小说的特征明显。

从统计数据可见,许孟雄英译本《子夜》的词汇使用可能更为多样,他在翻译《子夜》时注重词汇使用的变化,不拘泥于相同词汇的不断重复。而母语译者译文库的用词变化相对较小;许孟雄试图避免译文的单一枯燥,使之富有变化。两个库中汉语原文本中出现的3词以上词丛 (至少出现4次)英译文的统计,见表3。

从表3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子夜》和对比库的汉语原文本中都出现的3词以上汉语词丛,许孟雄的英译文和母语译者的英译文在类符/形符比方面呈现不同特点。在对5个汉语词丛的翻译上,许孟雄译文的类符/形符比高于母语译者的译文。通过观察可发现,许译本《子夜》对于“低下头去”和“是怎么一回事”两个词丛翻译的类符/形符比略低于母语译者译文库,而在“吃了一惊”、“睁圆了眼睛”和“说不出话”的翻译上,类符/形符比则明显高于后者。因此,从总体来看,对于汉语原文本中出现3词以上的词丛,许孟雄《子夜》英译本的类符/形符比高于母语译者译文库。

表3 两个库中汉语原文本相同词丛的统计

以“睁圆了眼睛”这一词丛为例,许孟雄分别以介词短语、分词短语、谓语动词等不同的词汇和语法形式来传达源语文本内涵并频繁变换词汇,使用了“glare”,“blaze”,“rounded”,“eyes”等词传递源语信息。而在母语译者译文库中译者Michael Berry主要采用了动宾结构和介词短语,词汇也十分局限,仅采用“open”,“eyes”,“wide”并不断重复。由此可知许孟雄对于同一短语的翻译注重用词的变化,措辞谨慎新颖。例句中类符/形符比的差异也进一步印证了两个语料库的总体TTR数据统计结果,许孟雄较母语译者注重词汇的丰富程度。

(2)平均词长

平均词长指在语料库文本中的形符平均长度。词长反映了用词的复杂程度,平均词长越长,说明文本中使用的长词越多。一般文本的平均词长在4个字母左右,低于4个说明文本浅显易懂,高于4个则意味着文本较为复杂(陈建生、高博,2011)。两个库平均词长的统计情况,见表4。

表4 XC和RC两个库的平均词长比较

表4数据结果显示XC和RC的平均词长分别为4.18和4.28。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许译本《子夜》和母语译者译文库在平均词长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t=19.48,p<0.001),RC的平均词长明显高于XC。由此可知,从总体来看,许译本《子夜》的平均词长明显低于母语译者译文库。这说明许孟雄在翻译《子夜》时倾向于使用更简短的词汇,而母语译者译文库的词语较许译本更复杂难懂。此外,两个库和BNC的平均词长4.57相比,其平均词长均显著低于本族英语使用者。这表明许译本《子夜》和母语译者译文库在翻译中考虑到西方读者的阅读和接受,采用词长较小、较浅显易懂的词汇进行表达。许孟雄和9位母语译者在翻译中国小说时尽量避免冗长复杂词汇的使用,降低阅读难度,从而有利于西方读者更好欣赏中国文学的精华。XC和RC作为翻译小说的特征明显。

为了更加具体地体现不同长度的词语在译本中的分布情况,还对各长度词语出现的频率进行了计算,见表5。

表5 两个库主要词长分布百分比

表5的数据表明在两个库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由3个字母组成的词,均超过了23%,其它依次为4字母词(超过19%)、2字母词(超过16%)及5字母词(超过11%)。此外,在1-5个字母组成的词汇所占百分比上,许孟雄英译本《子夜》高于母语译者译文库,而6-10(+)字母词汇数量则略低于后者。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个库的平均词长具有显著性差异,母语译者译文库明显高于许译本《子夜》。林昊等(2015)指出,词长偏长的译本更注重译作作为文学作品来进行翻译研究,倾向于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性强及较复杂的词汇来表现文章内容。由于词长越长,阅读难度越大,这表明母语译者译文的书面语程度较高。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方法策略等的不同;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汉语原文的差异,原文内容的不同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翻译内容。二是,从总体来看,两个库的平均词长均较低,这与两个语料库均为翻译小说文体有关(胡显耀、曾佳,2011)。

(3)词汇密度

词汇密度是文本信息含量大小的一个衡量标准(Baker,1995)。它是指实词在总词数中所占的比例。根据胡壮麟(2002)对于实词和虚词的分类,英语中的实词(lexical word或content word)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虚词(grammatical word或function word)主要包括介词、连词、代词和冠词。由于实词在文本中传递的信息量总是高于虚词,因此词汇密度可衡量文本信息量的大小。普遍认可的词汇密度计算公式有两种,分别是Ure(1971)和 Halliday(1985)提出的。本文采用的是Ure提出的计算方法,即词汇密度=实词数量/总词数×100%。XC和RC在词汇密度方面的特征,见表6。

表6 XC和RC两个库的词汇密度特征统计

从表6的统计结果来看,母语译者译文库的词汇密度高于许孟雄的《子夜》译本 (χ2=12.30,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王克非(2012)认为“词汇密度低反映信息量和文本难易度相对降低。”因此,可以认为母语译者译文库的信息量和难度比许译本《子夜》的要大。许译本《子夜》实词比例较小的结果是降低了译文的理解难度,增加了可读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许孟雄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有关,许孟雄翻译《子夜》时正值和平年代,新中国稳步发展。许孟雄热爱祖国,曾参与抗日救亡等工作(顾骁南,2013),他翻译《子夜》的初衷应该是让更多的英语读者能够了解旧中国民族资本家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的遭遇,因此在翻译中会通过降低阅读难度和减少信息量来达到这一目的。

2.句子层面的考察

本文在句子层面将主要考察许孟雄英译本《子夜》和母语译者译文库在平均句长方面的特点。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中的句子平均长度和句长标准差通常被认为是用来评价译者风格的典型因素(Baker,2000)。平均句长是指文本中句子的平均长度(以单词数量表示)。与类符/形符比一样,平均句长也是译者风格的一般标记(Olohan,2004)。句长标准差反映的是句式长短结构的多样性,也就是文本中句子的长度在平均句长上下浮动的程度,句长标准差越高,句子长短变化越大,反之则越小。XC和RC在平均句长方面的数据统计,见表7。

表7 两个语料库的平均句长情况

由表7可知,许译本的平均句长为:16.48,母语译者译文库为:16.00。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个语料库在平均句长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4.49,p<0.001)。 Laviosa(1998)通过比较英语源语和英语译语语料库,发现译语的平均句长明显高于源语。Laviosa指出,翻译叙事文体译语文本的句子明显长于源语文本,其对英语译语及源语语料库平均句长的统计结果分别为24.1和15.6个单词。由此可以看出,《子夜》许译本相对于母语译者译文库更接近译语的语言特点。这一结果表明许译本偏好使用长句,句子的增长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增加解释性成分、增添修饰语、明确原文隐含成分等使译文更加显化。就句长标准差而言,许译本《子夜》的句长标准差高于母语译者译文库,说明许译本的句长变化性更大。

为进一步说明许译本《子夜》和母语译者译文库的区别,选取母语译者译文库中的三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和《私人生活》的英译文作为参照,并对其英译本和汉语原文进行水平对齐。通过统计对齐过程中插入的“合译”和“分译”标记来考察两者在句子水平上的差异,见表8。

表8 “合译”和“分译”次数统计

表8的数据显示,《子夜》的英译本使用合译的次数远远高于母语译者译文库中的三部小说。许孟雄倾向于在译成英语时使用较长的句子,这个结果与平均句长的统计是一致的。在翻译文本中,句子的长度关系到原文信息是否全部传达,是否有补充信息或怎样实现信息的传达。译者在翻译中通常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译者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直译为主,句子较短;二是译者有意识地忽略原文的形式,更重视信息的传达,亦或在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信息使译文更明确,因此句子较长(霍跃红,2010)。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许译本《子夜》的平均句长远远高于母语译者译文库,由此可以推测许在原文基础上做了更多的补充将信息明示出来,也不能忽视源语文本的句子长度造成的差异。张培基(2001)曾这样评价“许孟雄的译作语言地道,流畅自然,力求保持原文的信息和原文的功能。”可见许译本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可接受能力,尽可能地使原文信息显化以使读者理解原文内容。

3.语篇层面的考察

在语篇层面,将主要考察许译本《子夜》和母语译者译文库在语篇的连贯性和人称代词主语使用上的异同。通过这些方面的对比和分析,可进一步发现母语为汉语的译者和母语为英语的译者在对小说这一体裁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所表现的语言使用特色。

(1)语篇连贯性的考察

显性连接可以反映语篇的连贯性。英语属于形合语言,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这种差异在语篇连接成分上呈现为显性和隐性的区别。朱永生(2001)认为“英语的显性特征和汉语的隐性特征在两种语言各自的构词形式、语法结构、语义表达方式和语篇衔接手段等不同层面都有所体现。”英语的形合可通过词语、短语和分句的显性连接成分连接词的使用来体现。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语篇衔接存在于篇章中,使之成为连贯话语的语义关系,连接词是一种重要衔接手段,用来表示语篇内各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英语语篇的语义连贯是指英语语句与篇章保持清楚的、符合逻辑的关系,能够使英语文本最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衔接手段是保持文本语义和逻辑连贯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使用得当,有助于构成主题明确、概念清晰的文本。

Halliday和Hasan(1976)把逻辑连接词表示的语义关系分为四大类:增补,转折,因果和时间。本研究采用该划分方法,通过比较许孟雄《子夜》英译本和母语译者译文库在连接词使用上的差异,以发现母语为汉语的译者与母语为英语的译者在语篇连贯性等方面的特点,见表9。

表9 XC和RC中的逻辑连接词使用统计

表9显示,许译本《子夜》中有5,455个逻辑连接词,占总形符数的2.69%;母语译者译文库的连接词使用少于许译本,占总词汇量的2.49%。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个语料库在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7.1,p<0.0001)。这表明许孟雄更注重显性连接词的使用,他在翻译《子夜》时注重通过逻辑连接词的使用使译文通俗易懂。客观来讲,许孟雄作为母语为汉语的译者,其对于英语上下文的内在衔接和连贯性的把握程度与母语为英语的译者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许先生在翻译时注重形式的连贯,以求达到内容的连贯,而连接关系可以是隐性的,有时不必使用连接词强调。也应认识到许孟雄在翻译时使用逻辑连接词的目的是提高译本的连贯性及可读性,其句式结构更为复杂,借助逻辑连接词以明确源语文本的内容,以期能被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

通过对比分析许译本《子夜》和母语译者译文库在增补、转折、因果和时间四类逻辑连接词使用上的特点,可以发现两者在因果类逻辑连接词上的差异不如其他三类逻辑连接词更有显著意义。以增补类逻辑连接词为例,许译本《子夜》的使用比例为0.62%,母语译者译文库为0.50%,两个语料库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9.22,p<0.0001)。而在增补类逻辑连接词中,XC和RC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连接词均为“then”,频次分别为722和3624。对许译本《子夜》平行语料库中的“then”和其源语提取样本进行考察,共抽取出72个含“then”的句子,其中无汉语源语与其对应的占总体的34.72%。

为进一步比较母语为汉语的译者与母语为英语的译者在逻辑连接词使用上的差异,选取母语译者译文库中的三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和《私人生活》的英译文作为参照,并对其中的“then”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发现,这三部小说中共出现669次“then”,按比例抽取68个含then的句子,其中无汉语源语与其对应的占总体的23.53%,该比例小于《子夜》库。可见小说《子夜》中未出现与“then”相关的含义时,许孟雄倾向于通过增加“then”使上下文更连贯通顺、表达自然,使译文符合英语形合的语言特点,译本的可读性和连贯性得到提高。

例1:

这么说着,也不等二小姐的回答,荪甫就把老太爷抱起来,众人都来帮一手。

He immediately put his arms round the old man to pick him up,and then the others came and lent him a hand.

在例1中原文并未出现与“then”相关的含义,汉语的篇章连接往往是借助于语义的内部联系,注重“意合”。例句中原文虽未出现连接成分,但上下文隐含着一种先后顺序,内在隐性的连接;而英语在连接语篇时则频繁使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等,属于形合语言。许孟雄在译文中通过增添显性连接成分“then”,使译本符合英语形合这一特点。可见许先生翻译时通过具体化原文隐含成分的方式尽可能做到对于原文的显化,逻辑连接词的应用也使译文的内容更易于被接受。

(2)人称代词主语

Quirk et al.(1985:347)指出,英语第一、二人称代词有具体所指时通常用来直接指称会话场景中的说话者和称谓对象,第三人称代词则用于指称能根据语言外因素推断出的人或事物,更多用于预指或回指。吕叔湘(1999:8)指出:“汉语里可以不用人称代词的时候就不用;即使因此而显得句子结构不完整,也不搞形式主义”。可见,人称代词“隐去”(implicating)是汉语的一个特点。相比较而言,英语对人称代词的依赖程度要高于汉语。那么母语为汉语的许孟雄在将《子夜》译成英语时是否会受到汉语的影响而较少使用人称代词呢?鉴于在《子夜》译文索引行中“it”多用于形式主语和宾语,且《子夜》汉语原文中仅出现10次“它”,其中只有1次是做句子的主语成分,因此本研究省略“it”不计。对人称代词主语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母语为汉语的译者和母语为英语的译者在语篇层次上对于信息的处理、语言形式化程度和显化与否等方面的特征。对两个语料库中人称代词主语使用频数所做的统计,见表10。

表10 两个语料库中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

从表10的数据可以看出,母语译者译文库的人称代词主语的比例高于《子夜》库,卡方检验结果(χ2=90.59,p<0.0001)确认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母语为英语的译者倾向于更多地使用人称代词主语。许孟雄《子夜》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相对较少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受到自身母语的影响,注重语言形式的意合,对于人称代词主语形式采取了省略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受到汉语原文本的影响。

为进一步验证许孟雄是受自身母语的影响而减少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还是受汉语原文的影响,本文抽样选取了母语译者译文库的3部小说即《许三观卖血记》《私人生活》和《活着》作为参照对象与《子夜》库做对比分析。从数量和频次方面考察汉语原文和对应英语译文在人称代词主语上的使用情,见表11。

表11 XC和3部小说构成的参照语料库在人称代词主语使用上的特点

表11显示,《子夜》库中人称代词主语出现约9,382次,比例为4.62%,而其汉语原文中人称代词主语约7823次,所占比例为2.81%。所抽取的3部小说中人称代词主语的百分比为6.44%,汉语原文为5.08%。可以发现,汉英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在百分比上均呈上升的趋势,《子夜》库的上升幅度为1.81%,母语译者译文库所选取的样本的上升幅度为1.36%。由此可知,两个库受汉语原文的影响较大,其关于人称代词主语的翻译围绕着汉语原文展开。而其中《子夜》库的上升幅度高于母语译者译文库,这表明其通过增加人称代词的使用使译文的信息更完整。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第三人称的使用上,《子夜》库译文中比汉语原文增加1,793次,母语译者译文库比汉语原文增加796次,《子夜》库高于母语译者译文库。赵宏、邵志洪(2002)曾选择汉、英各两个小说文本及其译本各约一千字,对其中第三人称前指照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高于汉语,这一倾向在汉译英文本中表现更为突出。可以初步说明,和母语译者译文库相比,许孟雄在翻译《子夜》过程中偏向于更多地使用第三人称来进行前指等,其对于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多是集中在第三人称的使用上。

以第三人称“he”为例,它在XC和3部小说中出现的频次分别为3367和3103。对许译本《子夜》平行语料库中的 “he”和其源语提取样本进行考察,共抽取出 112 个含“he”的句子,其中“he”出现175次,无汉语源语与其对应的占总体的48%。为进一步比较母语为汉语的译者与母语为英语的译者在第三人称代词主语使用上的差异,选取母语译者译文库的三部小说作为参照,按比例抽取60个含“he”的句子,其中“he”出现 90 次,无汉语源语与其对应的占总体的45.6%,该比例小于《子夜》库。可以推断,在汉语原文中并未出现“he”的相关含义时,许孟雄更倾向于使用“he”来明示句子的隐含成分,使句子的结构、语法和非语法信息得以传达和显化。

例2:

此时汽车戛然而止,老关忙即跳下车去,摸摸腰间的勃郎宁,又向四下里瞥了一眼,就过去开了车门,威风凛凛地站在旁边。

The car jarred to a stop and Kuan quickly scrambled out,placing his hand on the Browning at his side as he did so and glancing all round.Then he went round and opened the other door and stood holding it,looking stern and forbidding.

在例2中原文并未出现人称代词主语 “他”,而对应英语译文中出现2次,通过在译文中添加“he”来回指照应前文出现的“Kuan”,使句子的主语得以显化,使译文更明确,以此明示原文中隐含语言成分来更清楚地传达原文中的信息。许孟雄在翻译中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尽可能地使译文的表达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即注重形合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自建语料库XC和RC,对母语为汉语的译者和母语为英语的9位译者在针对同一体裁即小说进行翻译时所呈现的语言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许孟雄在翻译《子夜》过程中采取降低词汇密度和平均词长来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通过增加逻辑连接词、平均句长和人称代词主语等方式使译文隐含信息得以显化,提高了读者的可接受程度;此外许先生注重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行文富于变化。可以发现在汉语原文本均为小说体裁的情况下,许孟雄的翻译语言没有母语译者译文库正式,母语译者更倾向于使用书面语或学术语言,而许孟雄通过降低阅读难度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许孟雄的翻译语言特点和母语为英语的译者相比,有使译文明晰化和简化的趋势,他在翻译中尽量使译文简单易懂,能够被西方读者所理解。

利用语料库进行译者风格研究虽在国内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但研究主要采用原文本型研究方法,较少采用目标文本型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后者对《子夜》的许孟雄英译本进行分析。众所周知,来自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译者会呈现出不同的翻译风格,但这一说法缺乏进一步的验证。本研究和传统的译者风格研究的区别在于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母语为汉语的许孟雄英译本《子夜》和母语为英语译者的翻译作品语料库,从而考察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译者风格的影响。关于译者风格的相关研究大多是由同一作品的不同译者进行对比或母语为英语的译者的译本与英语原创作品进行对比,而对母语不同的译者的翻译风格进行研究会为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本文在拓宽研究领域的同时也使此项研究更有说服力,并对今后的此类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① 有关CLAWS词性赋码器和CLAWS7词性赋码集的详细情况请参见 http://ucrel.lancs.ac.uk/claws/trial.html和 http://ucrel.lancs.ac.uk/claws7 tags.html。

[1]Baker,Mona.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An overview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Target,1995(2):223-243.

[2]Baker,Mona.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Target,2000(2):241-266.

[3]Halliday,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4]Halliday,M.A.K.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5]Hermans,T.The Translator’s Voice in Translated Narrative[J].Target,1996(8):23-48.

[6]Hu,Zhuanglin.Linguistics:An Advanced Course Book[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7]Laviosa,Sara.The Corpus-based Approach:A New Paradigm in Translation Studies[J].Meta,1998(4):474-479.

[8]Laviosa,Sara.Core Patterns of Lexical Use in a Comparable Corpus of English Narrative Prose[J].Meta,1998(4):557-570.

[9]Olohan,M,ed.Introducing 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 New York:Routledge,2004.

[10]Quirk,R.,S.Greenbaum,G.Leech&J.Svartvik.A 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11]Saldanha,G.Translator style: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J].Translator,2011(1):25-50.

[12]Ure,J.N. Lexicaldensity and register differentiation[J].In G.Perren and J.L.M.Trim(eds). Applications of Linguistic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13]陈建生,高博.基于语料库的《诗经》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考察——以’国风’为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36-41.

[14]顾骁南.许孟雄——最早把毛泽东著作译成英文的大学教授[J].党史纵横,2013(12):44-45.

[15]侯羽,刘泽权,刘鼎甲.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者风格分析——以莫言小说英译本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2):72-78.

[16]胡开宝.国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12(4):380-395.

[17]胡显耀,曾佳.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新趋势[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56-62.

[18]霍跃红.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2):111-115.

[19]林昊,冯洋,何森.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5(2):211-216.

[20]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1]王克非.黄立波语料库翻译学的几个术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101-105.

[22]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十五年[J].中国外语,2008(6):9-14.

[23]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4]张培基.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记已故翻译家许孟雄教授[J].中国翻译,2001(3):59-60.

[25]赵宏,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174-179.

[26]朱永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Xu Mengxiong’s Styl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Ziye:A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y

CHEN Jiansheng,ZHANG Y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is is a corpus-based research,using WordSmith to make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at the lexical,sentence,and textual levels,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Ziye by Xu Mengxiong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Chinese,and also compares his translation with some other translation works by translators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English.Then the unique translation style of Xu Mengxiong will be revealed.

English version of Ziye;translator’s style;corpus-based approach

H315.9

陈建生(1953—),男,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

臧 瑞 范丽娟)

猜你喜欢

子夜文库译本
专家文库
月亮的第十六个子夜(外二首)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子夜吴歌·冬歌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子夜无眠(外四首)
专家文库
《南北朝子夜四时歌春歌》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