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治疗小组对全院不同层级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晓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01-11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6期
关键词:层级科室我院

562400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静脉治疗是指各种治疗性药物和血液,通过静脉注入人体血液循环的方法实施的治疗,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血、静脉输液[1]。随着近年来静脉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难度、高风险的操作越来越多,因护士操作不规范等,易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引发并发症、医疗纠纷等问题[2]。如何在医院开展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各层级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水平,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我院成立静脉治疗小组,针对医院所有在职护士进行静脉治疗规范化培训,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静脉治疗小组成立前及成立12个月后,我院不同层级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晓率得分情况、患者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调查对象:我院所有在职护士;在我院就诊,采用静脉治疗的所有患者。①纳入标准:接受调查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接受调查的护士与患者均知情并同意。②排除标准:两次调查期间,未参加完整培训、新入职护士;中途离职或不再继续参加培训护士。两次调查中患者的总数、患病种类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静脉治疗小组建立:静脉治疗小组由相关科室的护士长、专科护士长及全院临床科室的1名骨干护士组成。制定静脉治疗小组学习制度、静脉治疗护士培训制度、监督模式制度。②静脉治疗小组学习制度:针对静脉治疗成员,执行“派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在不断地培训-实践、实践-培训中使得小组每位成员都成为专业的静脉治疗护士,并定期安排会诊,每位静脉治疗成员通过临床实践,熟练掌握静脉治疗技巧,并总结经验,用于教学、培训。③静脉治疗护士培训方案: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内容分析讲解[3],定期展开理论面授和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后,实施多种形式的考核,如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实际案例分析等;派遣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回院后及时总结学习成果,并召开交流会,分享静脉治疗新理念。④督查机制:a.各临床科室的静脉治疗小组成员每月按照《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对科室的静脉治疗质量进行督导检查,收集科室存在的问题,上交静脉治疗小组,共同讨论,制定整改措施,规范各科室的静脉治疗。b.小组核心成员每季度按照《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标准》[3],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医院30%护理人员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情况进行抽查,收集相关数据及信息,分析合格率较低的科室及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晓率得分极低的个人所存在的问题,交于小组进行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执行,对未改进的科室及个人,纳入下一循环。c.小组核心成员每半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所有病区进行抽查,调查患者在静脉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问题,仔细分析,并加以汇总,交于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提出整改方案,解决临床各科室在静脉治疗中存在问题,提高不同层级护士的静脉治疗水平。

观察指标:①比较静脉治疗小组成立前与成立12个月后,医院30%各层级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内容掌握情况(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得分越高表示知晓率越高)。②对比静脉治疗小组成立前与成立12个月后,我院收治采用静脉治疗的患者出现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比较静脉治疗小组成立前与成立12个月后各层级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认知得分:静脉治疗小组成立12个月后,各层阶级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化认知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见表1。

表1 静脉治疗小组成立前及12个月后各层级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认知得分(x±s,分)

比较静脉治疗小组成立前后患者静脉治疗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静脉治疗小组成立12个月后患者静脉治疗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发红、药液外渗)发生频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见表2。

表2 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静脉治疗见效快,成本相对较低,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之一[4]。分析我院住院部接收的1 200例患者资料,发现高达3/4的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手段进行治疗。静脉治疗小组是一种新兴的静脉治疗规范化护理管理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不错成绩[5]。

静脉治疗治疗小组定期开展各种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培训,从理论到实践操作,保证培训质量,并采用多种方式对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积极开展各种静脉治疗操作模拟比赛,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热情。

静脉治疗小组的成立提高了医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培训后,小组实行有效的督导检查模式,制定检查标准,检查-讨论-整改-总结,再检查-再讨论-再整改-再总结,按PDCA循环进行静脉治疗的质量监控,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出现各种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几率减少,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小组有效提高了我院不同层次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晓率,规范了我院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提高了我院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进而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各种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1]杨艳英,刘红梅,曾新桃,等.静脉治疗小组临床实践与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2-14.

[2]刘宏锦.静脉治疗小组在推广安全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管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18-119.

[3]李旭英,谌永毅,林琴,等.《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行的质量促进[J].护理学杂志,2015,30(13):1-3.

[4]邓立华,张瑜,刁同进.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5):1823-1825.

[5]崔灵灵,潘爱红,戴玲.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在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6,23(21):42-45.

猜你喜欢

层级科室我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