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8-01-11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产后新生儿产妇

102309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应室

产后抑郁症是常见的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主要指产妇分娩后出现易怒、烦躁、悲观、苦恼、沮丧、抑郁,甚至自杀、杀婴等心理障碍的精神疾病[1,2]。产后抑郁对产妇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以及婴儿生长发育等均有负面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医护人员进行产后访视、随访的产妇43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医护人员进行产后访视、随访的产妇共8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7.12±3.12)岁;孕周35~42周,平均(38.25±2.12)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27.05±3.20)岁;孕周35~41周,平均(38.23±2.14)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7例。经统计,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如运动指导、心理变化情况观察、叮嘱产妇产后相关事宜事项等。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建立产妇健康档案,包括通讯方式(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产妇情绪变化、身体检查等内容,每周进行2次电话随访,每个月进行2~3次家庭访视,平时可通过电话与产妇进行交流,以及时了解产妇产后心理及身体的健康状况,具体情况如下:①技术指导:对产妇进行假月经、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护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的指导,包括新生儿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喂养、抚触、听力与疾病筛查、预防接种、沐浴以及基础护理等。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乳房护理等方法,指导产妇合理饮食以及切口、会阴部的护理,指导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切口的愈合。②饮食作息干预:指导产妇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充足,饮食以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清淡易消化为主,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叮嘱产妇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同产妇配偶、家属的交流,鼓励其增加对产妇的关心。③社会支持:鼓励产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多与家人交谈,提高产妇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鼓励产妇配偶积极参与到新生儿喂养、沐浴等活动中,为产妇分担压力,注意从饮食、室内环境装扮等入手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以改善产妇的情绪,并主动了解产后抑郁相关知识,配合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产后抑郁的措施。

观察指标:护理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包括恐惧、自责、失眠、自伤、抑郁、心境、应付能力、哭泣、悲伤、乐趣等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3分,0分为没有,1分为偶尔,2分为经常,3分为总是,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总评分达9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超过12分为严重抑郁症状,评分同抑郁症严重程度为正比关系[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EPDS评分: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均有改善,EPDS评分有所降低,且观察组EPDS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EPDS评分比较(x±s,分)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出现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2.33%;对照组出现感染3例,产褥期高血压1例,乳头皲裂3例,并发症发生率16.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产后抑郁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综合征,多发生在产后2个月内,且持续时间较长。抑郁症状可持续产褥期全程甚至到幼儿学龄时期。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对产妇身心健康影响极大[4]。产妇分娩后容易因为担心产后恢复、照顾新生儿、自身心理不够成熟、社会交际、情绪不稳定等多种因素而出现恐惧、烦躁、担心、多虑、易怒、情绪低落、悲伤等负面情绪,严重时还会产生绝望、自杀等心理,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均有巨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产妇产后抑郁十分必要。绝大部分产后抑郁症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在出院后在家休养期间,因此对出院后产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为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产后的恢复,促进身体的恢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EPDS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16.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丽梅在相关研究中[5],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采用一对一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产妇EPDS评分(1.50±0.50)分,较对照组(4.40±0.30)分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0%,对照组10.3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同本文研究具有一致性,说明对产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产妇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产妇对产后喂养、饮食等各方面的认知进而保持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心态配合产后护理,预防产后抑郁。

综上所述,对产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的不良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荐应用。

[1]赖万玉,郑永红,温耿峰.心理护理干预对社区产妇抑郁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2):175-177.

[2]郑巧丽.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校医,2015,29(5):378-380.

[3]罗虹健.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9):1992-1993.

[4]王青,高振玲.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8(26):79-80.

[5]朱丽梅.护理人员“一对一”产后护理于顶顶防产妇抑郁症的效果观[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2):1195-1197.

猜你喜欢

产后新生儿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