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11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6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满意度

661000云南省个旧市传染病医院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大了民众的精神和生活压力。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危害着民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影响社会的稳定。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其病因至今未明,患者常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据统计,抑郁症患者常有自杀和自残倾向。为了帮助患者摆脱病魔,以便其早日回归社会,当前医护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2]。本文旨在分析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抑郁症患者24例,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例和参照组12例。观察组男6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4.56±4.98)岁。参照组男5例,女7例;年龄22~68岁,平均(45.21±4.78)岁。入选患者接受详细检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排除有不良入院记录者,保证患者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以对比研究。

研究方法: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嘱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疏导:组织专业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指导。抑郁症患者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要耐心与之沟通,以便获取患者的信任;耐心聆听,为其答疑解惑;可以播放轻音乐让其放松心情,多给予其鼓励,便于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告知其病因和治疗方法,利于患者理性面对该疾病。同时告知患者家属一些注意事项,利于其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治。②精神护理:多数抑郁症患者由于承受病痛的折磨,其思维能力、意志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有所下降,多数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对该疾病存在错误认知,对治疗工作存有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可在患者情绪较稳定时与之沟通,告知其发病的缘由、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诊治工作。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便能投患者所好,缩小与患者的距离。多数患者长期受到失眠、多梦等问题的困扰,护理人员可陪其散步,为其按摩,告诫患者睡前禁喝浓茶和咖啡,视情况给予药物辅助治疗。

疗效判定: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测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越低证明其疗效越显著。治疗结束后组织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问卷调查,91~100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为满意,60~74分一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护理前HAMD评分(29.54±4.23)分,参照组(29.41±4.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17.21±3.54)分,参照组(25.36±4.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织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与否开展问卷调查,观察组满意度90.48%,远高于参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抑郁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个临床症状,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据统计,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疾病排行榜中的第四大疾病,全世界受困于抑郁症的民众多达3.5亿,其中10%~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它是多种病症的一个综合体,包括失眠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及强迫症等,抑郁症患者不仅思维能力有所下降,同时还极易诱发身体疾病,增加家庭的负担,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前医护人员推荐患者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以便帮助患者摆脱该疾病。医学界将抑郁症视为第一大心理杀手,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是其最大的特点。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不断深入,国民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0岁的民众是其高发群体,其中65%~80%患者有过自杀倾向,50%的患者出现了自杀和自残行为,不仅影响家庭的和谐,同时影响社会的稳定[3,4]。为了帮助患者摆脱病魔,回归正常生活,当前医护人员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辅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坚持患者的主体地位,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予其专业指导,以便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以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诊治工作。

本文旨在分析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48%,参照组的满意度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总之,对抑郁症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辅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其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张丽丽.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0):5998-5999.

[2]吴岩.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14-215.

[3]韩雪梅.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12):7599-7600.

[4]胡艳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4):72-73.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