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强化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01-11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6期
关键词:白蛋白液体肺部

614000乐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近几年,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广泛运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大手术造成的创伤导致蛋白质加速分解和代谢,患者机体所处的状态是高分解与高应激的,其免疫力逐渐降低,并且很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笔者通过观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强化液体管理的效果,研究了其临床价值,现进行以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收治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0例,按照液体管理的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2岁,平均(42.6±2.7)岁;病程5~31 d,平均(15.7±2.4)d。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3岁,平均(43.1±2.3)岁;病程7~30 d,平均(15.4±2.3)d。所有患者均与诊断重症肺部感染的有关标准相符合,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痰、咳嗽、呼吸衰竭、肺不张等。两组性别、病程、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等常规基础治疗,首先采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待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或抗菌药物,同时应避免酸碱及电解质失衡,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应及时采用机械通气或吸氧的方式进行处理[2]。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强化研究组患者的液体管理,包括进行早期的中心静脉压连续监测,快速补液,实现早期复苏目标。与此同时做好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统计,通过输液泵进行患者液体输入的控制,在病情稳定后将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可忽略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同时通过利尿方法调整患者液体负平衡。对照组则采用完全肠外营养的方式治疗。

观察指标与方法:①监测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进行股动脉、锁骨下静脉的穿刺,将动脉压力管与中心静脉管置入,与PiCCO模板连接,将15 mL冰生理盐水利用中心静脉导管推注于静脉内,并对血液流力学指标进行记录,包括血管外肺水(EVLWI)、胸腔内血管容量(ITBVI)、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以及PiCCO波形等,给予利尿、液体输注控制等措施,使液体的负平衡得以维持。②胸部影像学检查:对所有患者实施胸部CT检查(治疗之前与治疗2周后各1次),观察其病情变化与身体恢复情况,由同一医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等级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和痊愈,后三者的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即为总有效率)。③测定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抽取5 mL患者的静脉血(治疗之前与治疗2周后各1次),通过ELISA进行检测。④测定毛细血管通透性与IL-6浓度: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之前与治疗2周后各1次),抽取病变支气管中的分泌物与痰液,将50~100 mL的37℃生理盐水注入后收集,过滤时采用无菌纱布,离心速度设置为4 000次/min,时间5 min。收集5 mL清液,于-30℃的冰箱中放置以备检测。采用ELISA检测白介素-6(IL-6)的浓度,对血浆白蛋白与灌洗液白蛋白的浓度进行测定,分别对两组比值加以计算后,对患者毛细血的管通透性进行比较[3-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3.0,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s)的方式检查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做组间比较。若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两组胸部CT检查结果后评价其临床疗效情况,其中对照组无效7例,有效9例,显效6例,痊愈8例,痊愈率26.7%,总有效率76.7%;研究组无效1例,有效6例,显效8例,痊愈15例,痊愈率50.0%,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两组BNP和肺局部炎症对比: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灌洗白蛋白/人血白蛋白、白介素-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值远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NP和肺局部炎症对比(x±s)

两组液体管理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液体出入量、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管容量、心指数、心输出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液体管理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研究组的日液体出入量、心指数、心输出量均大于对照组,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管容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液体管理水平对比(x±s)

讨 论

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而言,强化液体管理可将其体内的多余水分清除,尤其是肺间质内的水分,从而增高肺泡弹性与通气功能,改善机体的氧代谢障碍与氧合情况,提高肺的顺应性[6]。患者因为肺部感染会增加局部的炎症,同时由于肺内出血、水肿等因素会促进细菌繁殖,强化液体管理能够减少炎性因子,增加患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浆BNP水平、灌洗白蛋白/人血白蛋白、IL-6,这样更容易去除感染因子,能够更好地预防与控制感染的继续发展。另外,病毒、细菌感染会损伤患者的心肌,导致心功能出现障碍。强化液体管理能够调节液体出入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肺淤血情况,恢复患者的心功能和肺功能[7]。与此同时,强化液体管理还能使患者的肺间质结构得到改善,可排除大量血管内的液体,增高血浆白蛋白浓度,从而减少肺间沉积的胶体或液体物质,使肺间质的结构更加完整[8]。

因此,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时强化液体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炎性反应降低,心肺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张俭,王斌,徐长青.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强化静脉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17):4122-4124.

[2]邵红霞,李莉,杜钟珍,等.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菌群分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80-81.

[3]方志成,郑翔,陈黎.强化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580-1582.

[4]童瑾,王导新.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9(15):1678-1680.

[5]王养民,赵志强,王楠,等.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14例:诊治及病原分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895-898.

[6]常婷婷,潘旭东,毛燕青,等.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9(15):2091-2093.

[7]孙华.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7):31-33.

[8]劳穗华,俞朝贤,李德宪.肺结核并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2047-2048.

猜你喜欢

白蛋白液体肺部
液体小“桥”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