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文视听材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0李思彤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李思彤

摘要: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素材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文以英文歌曲If I Were a Boy为例,结合相关教学法相关理论,进行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分析、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英文试听材料的应用实践、选择原则及其影响。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视听材料 If I Were a Boy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接受的事物越来越多元化。教学素材缺乏的问题逐渐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暴露出来。目前,国内很多高中使用的仍然是2011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教学实践中,阅读部分尤为强调素材的新鲜性。将近十年未曾变革的reading部分可能滞后于时代,例如,在英语教材必修二中,介绍了一个老牌英国乐队—— Monkees,Monkees乐队于2006年正式出道,在当时也是红极一时,代表了原汁原味的英伦文化,说明当时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在有意识地向教材中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但Monkees乐队出道已经12年,已经不是当下主流的英国乐队,学生对他们也是十分陌生,学习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所以教材是否也应该配套更新,课本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让新鲜元素在时效范围内发挥它们的特殊作用。

正因如此,我们更加需要呼吁教学素材的丰富性和多元化。而英文视听材料则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利用视听材料进行教学,能改善教学的单调性,增加课堂的轻松度,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自主地、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视听材料中涉及的语法点也可以与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刺激大脑记忆。不同材料的补充播放,可以在知识和文化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个补充,让学生的眼界放宽、开拓思维。材料中的真实情景,更是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方面对学生形成全面的良性影响。

一、理论分析

在进行视听材料教学的过程中,第二语言教学法、视听法和情感过滤假说等理论可以有所借鉴。

(一)第二语言教学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是主张目的语言与学生母语并用并在学习过程中系统的教授语法知识的一种教学法,通过对语言进行分解和剖析,系统地学习语言和语法知识。该方法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它易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但也容易形成“哑巴外语”。如果与视听材料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教学法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视听法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7世纪时就提出“事物先于文学”的说法,提倡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相结合,并把语言教学寓于情景之中,教学时同步播放一些画面,让学生在观看材料的同时练习听说,将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画面结合记忆,印象也变得更加深刻。所以视听法(audio visual approach) 也叫“圣克卢法”,就在夸美纽斯的实践后诞生了。

视听法的基础是直接法和听说法,它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视听结合,强调把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融入情景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视听教学法应用的重要实例就是《新概念英语》。在《新概念英语》的教学中,老师会播放同步录音,并且课文旁还配有形象的插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视听法自上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就对我国的语言教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视听法与传统语言教学法的配合,有效提高了我国的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不但在新兴教育工艺学的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还在理论研究和探讨新的教学手段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情感过滤假说

杜莱与博特在1977年就最先提出了“情感过滤说”的概念。“情感过滤说”是为了说明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对“情感过滤说”的分析,总结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情况,主要因素有: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状况。克拉申还指出,一般目的性强,动力大,富有自信和焦虑程度低的学习者,往往更容易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脱颖而出。比如在英语课堂中穿插播放几首英文歌曲,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程度,改善学生的焦虑情况,有效减轻课堂的枯燥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动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应用优势

视听材料可以丰富课堂,使课堂更加轻松愉快。同时, “情感过滤假说”指出,如果有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引导,学生就能更加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被充分调动了。因此,课堂中灵活、广泛应用视听材料,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缩短了系统教学时间。视听材料能将大量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并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避免抽象概念对学生的困扰,这样的方法学生乐意接受,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二、案例分析

(一)以《If I Were a Boy》辅助虚拟语气的教学

1.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2.教学重点:虚拟语气

3.教学难点:虚拟语气在不同时态中的用法不同和学生难以在不同从句中灵活运用虚拟语气。

4.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虚拟语气是用来表示人主观的意愿和假想,以此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形成有条理的知识框架。

5.教学素材:歌曲《If I Were A Boy》。《If I Were A Boy》是著名歌手碧昂斯(Beyonce)在2008年某专辑中发表的一首歌曲,歌曲婉转动听,传唱度极高。

6.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这首歌曲,进行歌词听写,并说明在本歌曲中含有许多于本课教学相關的虚拟语气的成分。让学生先泛听1-2遍,或可以全班齐唱,潜移默化地将虚拟语气的思想灌输进学生脑中。

(2)语法点介绍:教师可提前写出知识框架,利用板书给学生进行补充讲解。例如讲授虚拟语气中“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下”虚拟条件句要用动词过去式(be动词要用were)主句要用would/could/should+do的形式。讲解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If I Were a Boy》中虚拟语气部分的歌词,进行拆分讲述。

(3)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所提供的练习题。

(4)自由讨论:给出练习题的答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讨论,并以小组形式自由举例,总结各自不懂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先互相讨论,最终总结解决不了的共同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了解后统一进行回答。

(5)复习:结合板书,教师再次总结语法点知识,可以将课堂中的部分例句和歌词改编成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的形式,进行练习。

(6)总结:对歌曲背景及意义做一个简单的补充,就如《If I Were a Boy》中有强调男女平等、歌颂爱情的部分。

(7)作业:英文查找碧昂丝的生平;用虚拟语气写五句话,假如碧昂丝在中国。

采用将流行元素导入教学的方法,更能讲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教师充分利用试听材料,将课堂中的部分例句和歌词改编成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加入课堂,增加互动。在知识性内容讲解完成后,对歌曲背景及意义的介绍和探讨能丰富课堂内容,也能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文化,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所学语言的知识和文化。

(二)优秀英文视听材料的应用

优秀的英文视听材料不仅能与语法点进行联系补充,它更多的是作为泛读、泛听的材料和扩充知识面的素材,而且它代表着教学材料的多元化。近些年,学界对于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材内容多元化的呼吁也一直没有停止。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的课本中出现了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节选,并且采用了剧本的形式。教师可以提前找到对应的影片,并截取其中课文涉及的部分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观看影片也是对学生压力的一种缓解。教师也可在课前打印好对话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边看边做准备,在观看几遍之后,对节选影片进行配音,或利用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观看电影并进行配音练习,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在对话中学会感受和发现,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除了考虑文学艺术水平,也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例如可以使用VOA慢速英语或奥巴马等领导人的演讲。一方面语速比较慢;另一方面,公共场和发表的演讲,词汇和语法不会太过复杂,而且语言会相对正规标准。同时,新闻和演讲都有一定的时效性,这也是学生在高压学习中了解世界动态的一种渠道,丰富了知识来源,让学生的信息储备得以增加,也消除了学生对单一教学方式的厌烦心理,在愉快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优秀的英语视听材料,不仅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艺术修养,更能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例如《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对爱情的执着和包容令人动容;《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虽蒙冤入狱,但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绝不消沉,始终坚持光明和信念,最终用小锄头历时19年挖通了通往自由的路。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的了解,很大程度也上激发了学生对于阅读英语名著的兴趣。

在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融入优秀的英文作品,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能使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三、选择原则

采用视听材料辅助教学时,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对于视听材料的选择。选择“恰当”的英文视听材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相关性

教师应选择与课程或教学相关的内容。教师也不必全部播放,只需截取部分对课堂有用的内容即可。

(二)积极性

教师应选择一些正能量的或带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尽量避免政治敏感话题,以及一些涉暴力的影像,就比如一些黑人音乐。带有向上意义的材料,能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三)趣味性

可以加入当下受主流媒体肯定的一些影视作品,选择其中一些受学生欢迎的作品。就如《爱乐之城》此类奥斯卡获奖电影,像《罗马假日》等经典老片,或者时BBC的纪录片。这些作品学生更加熟悉也能够快速接受,有助于增加学生观看兴趣,减轻课堂的枯燥度和单调性。

(四)正规性

教师要尽量选择发音标准的英文影视作品,并且需要考虑作品的难易程度,就如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虽然非常经典,但却过于复杂,不适合教学;还有像《玫瑰战争》中,不仅有英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法文,学生不易听懂,会觉得很枯燥。

四、结语

高中英语教材的制定周期长、任务重,如教材内容的老旧,教学元素单一等等问题不断涌现,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可能会影响课程的推进,不利于外语教学的进步。利用英文视听材料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给语言学习创造真实的环境,可以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动力,在情景中加强学生对英语的了解、感受和认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不仅是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利用视听材料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丰富教学素材,缓解单方面教学的枯燥程度,寓教于乐,利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从而完成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古桑曲珍.浅析优秀英文影视作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用[J].人生十六七,2017,(06).

[2]姜瑜.视听教学中英文电影赏析的优势[J].科学中国人,2014,(6S):109-109.

[3]劉中发.视听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4]刘凌燕.普通高中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D].苏州大学,2008.

[5]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04.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说写结合小组学习模式构建
高中英语教学与多元化交际能力培养思路探析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