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教育
2018-01-10王广义
王广义
摘 要:趣味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让有趣的知识和活动融于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趣味;兴趣;求知欲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经成为学习活动的主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让学生主动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趣味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让有趣的知识和活动融于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于活动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孩子都喜欢活动,动是孩子的天性。初中阶段的孩子也不例外。在生物教学中,增加一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例如:学习《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影响性》一节内容时,教师在一张绿色大纸张上,放上一些绿色、红色、黄色和紫色四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教师找三位学生到绿色大纸张面前,让学生自由拿取各个形状各两个,最后让学生统计一下什么颜色剩下的多?据学生的统计最后结果是绿色的图形剩下的多。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绿色图形和大纸张的颜色相同不易发现。得出生物学概念保护色。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更容易得出生物学概念。当讲解生物影响环境的知识点时,可以制作一个教学活动道具,用两个相同的大的托盘,一个放上沙子,另一个放上沙子然后在上面放上植物。让学生先用吹风机吹两个托盘,然后再向两个托盘上倒水,观察水对沙子冲刷情况。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很容易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进行活动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例如:讲解《传染病的预防》中的传染病的流行性的知识点时,让一名学生的双手沾满淀粉后和另一名学生击掌,然后这两名学生再和其他学生击掌。以此类推,班内学生很快手上都有淀粉。这样学生们就能形象的理解传染病的流行性这一个特征。
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
二、经典文学引入课堂,增加学生的兴趣
中国文明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积,形成无数脍炙人口诗词、成语和谚语。将这些优秀的诗词、成语和谚语引入课堂,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崇拜感。例如学习植物的主要的组织时,讲解输导组织引用“藕断丝连”。这样学生就能清楚的理解输导组织的形式和作用。当引用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说明动物行为中的繁殖行为。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时,教师可以说出老马识途和青蛙鸣叫指导学生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学生可以更快的分析出答案。对“谈笑风生、细嚼慢咽和狼吞虎咽”三个成语的分析来学习消化系统如何才能正常的发挥功能。利用歇后语和谚语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在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中的条件反射时,如果引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谚语来说明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说明了人类特有的反射是对语言和文字的反射。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容时,可以用到“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具有相对性。一句简单“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歇后语可以简单明了说明一条食物链的形成。“人要脸,树要皮”直接说明植物韧皮部中筛管的作用,同时引用“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清楚的说明了植物韧皮部中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和木质部中导管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在教学中引用脍炙人口诗词、成语和谚语,不但让学生重温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生物知识,从中对生物学习充满兴趣,达到想学、愿学和乐学的目的。
三、巧妙设计问题,增加求知欲
《汉书》中提到水至清则无鱼,如果一节课教师只是平铺直叙的教学教材内容,那么课堂将死气沉沉无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希望了解生物中各种生命活动,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这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者结合生活中的趣味轶事,巧妙的创设一些有趣的质疑性的悬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讲解《婴儿的诞生》中,教师提出“刚出生的婴儿为什么啼哭?”学生会回答:“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啼哭,那是婴儿刚开始呼吸。”教师又问:“婴儿在母体内如何得到身体所需要的氧气的呢?”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在学习《物质运输的器官》中,对新知识的导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火车在铁轨上行驶。那么血液作为物质运输的载体,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行的呢?”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就让学生脑洞大开,积极发言。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
同时,生活中的轶事趣闻也可用于生物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疑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物质运输的途径》时,当我们生病时需要打针治疗,药物从我们的手臂流入我们的体内。可是,药物是怎样从手臂进入身体其他器官的呢?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们积极发言,可能答案不全面,但是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层层分析血液在人体中是如何运输的,将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的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不断研究教材内容,把枯燥的生物知识进行兴趣化,以多种有趣味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欲和求知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