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广播主持人的曝光推广
2018-01-10王潇彬陆晴
王潇彬+陆晴
摘 要 时下各家电台对于自己的主持人都在进行大力的宣传和包装,如主持人形象挂历、带队陪同听众旅游等等,但是这些模式的宣传推广,对于增加主持人的影响力,对于提升广播的收听率真的能起到正面作用吗?笔者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浅谈了主持人宣传包装的原则及相应的手段。
关键词 广播主持人;宣传曝光;神秘感;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200-0055-02
新媒体浪潮的袭来,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如何突围成为了许多传统媒体都在考虑的问题,广播非常幸运的搭上了汽车浪潮的救生船,显现出了生存的曙光。但是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始终是广播人在苦苦思考的问题,更多的广播电台,尤其是基层广播电台似乎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迫不及待的想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宣传推广自身的主持人,进而期待着打造出一批明星化的主持人,反过来拉动自身的收听率,提高自己在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广播主持人拍写真挂历,带听众旅游团外出旅游,推出直播节目的网络视频播出等等,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广播主持人的曝光率,打造明星效应。但对此,笔者表示异议,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走向了歧途,对广播主持人,非但不应该如此大规模的全方位曝光,恰恰相反,应该更多的研究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更好的隐藏自己。在这里,我们不妨思考几个问题。
1 广播主持人增加曝光率的目的
增加广播主持人的曝光率,目的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通过主持人形象的曝光,让更多的听众熟悉主持人,进而期待着通过这样的曝光来形成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听众群体关注和收听节目,提高节目的影响力,打造出一支明星的主持人队伍。
2 广播主持人是否适合曝光
问题来了,广播主持人真的适合曝光吗?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广播主持人其实并不适合全方位的在公众面前曝光。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广播的特性决定了这一点。笔者对广播主持人定义是一个具有双重形象的群体:声音形象和真实形象。由于广播主持人的选材,首先注重的是声音的特质,所以声音形象和真实形象有时候会有一些反差。这时候矛盾就出现了,当一个听众,通过电波对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形成了一个美好的想象之后,如果在现实的公众活动中,却看到一个与声音形象反差较大的真实形象,他会是什么反应呢?我想绝对大数人的反应会是:失望!
是的,我相信很多人会出现一种失望的情绪,那么在这种情绪的左右下,对于提升节目的收听率和主持人的吸引力而言,效果究竟是正面还是负面呢?我想结论至少是不那么乐观的。正因为如此,笔者才会对现在这种急于融合各种新媒体手段,将广播主持人推向公众的做法持反对态度。因为,这非但起不到预想中的效果,而且往往会让听众形成不理想的第一印象,完全背离了宣传的初衷。
而且,广播主持人往往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善于营造在镜头前的个人形象。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电视主持人不同,广播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表现失常,因此类似广播节目网络直播的形式,虽然能吸引听众窥私的好奇心理,但窥视的结果却很可能适得其反。
此外,现在的广播主持人还有一个重要的曝光手段——带团旅游。事实上,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的听众互动,效果究竟是好是坏确实很难评价。著名作家钱钟书在自己的作品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辛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且慢,你听我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庆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雙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事实上,旅行是一种几乎零距离的接触形式,主持人与听众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固然能让听众觉得新鲜,满足他们窥视主持人的愿望,但同样的,也极有可能彻底的打破主持人的神秘感,暴露甚至放大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缺点,进而造成“偶像破灭”的效果。同时,听众在旅游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的想要知道更多其他主持人的信息,甚至隐私。极有可能出现,一人带团,全台曝光的效果。这种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或许需要更全面的评估才能得出结论,但就笔者而言,这应该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方式。
3 广播主持人如何曝光
那么广播主持人究竟该不该曝光?又该如何曝光呢?我的观点同样非常明确,广播主持人应该曝光,而且是大量的曝光,但这种曝光应该注意几个关键点。
其一,首要原则是尊重主持人的自由选择权。
选择那些自身有自我宣传意愿的主持人进行曝光,这样就可以在宣传曝光的各种活动运作中,能够得到主持人更大的配合和支持,取得更积极的效果。如果主持人自身没有宣传的自我需求,强行上马,那么这种抗拒心理的作用下,宣传曝光的效果可想而知。
其二,尽量远距离曝光,增加主持人的神秘感。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但这位琵琶女真正弹起琵琶来,却是听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笔者个人认为,这就是广播主持人宣传曝光的参考模板。广播主持人的优势就在于能通过声音,带给听众神秘感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没有新媒体的时代,广播主持人给人的印象大多是一个隐身幕后的群体,他们用声音营造出各种美好的空中花园,当这种美好的想象延伸到广播人自身时,会被加倍的放大,进而产生对声音主人的美好想象,这种神秘感和想象空间,恰恰是广播主持人吸引听众的重要手段,所以一定要保持住这种神秘感,来增强广播主持人对听众的吸引力,一切的曝光都应该以保持这种神秘性为基本原则。
其三,注意曝光的手段,扬长避短,择其美者公诸于众,进行差异化宣传。
当确立了广播主持人曝光的总体原则后,那么我认为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曝光方法。在这个看脸的年代,不妨将广播主持人分为两大群体。
一类是外在形象极为出色,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群体,如果声音和形象有着高度统一性,简单的说就人靓声甜型,那就更加完美。对于这一类主持人,自然可以通过精心的形象包装,来将他们推向公众,满足公众对主持人的美好想象。
另一类,则属于声音和个人形象有较大反差的,那么对他们的曝光推广则不适合以个人形象出现,取而代之的,应该以声音形象出现,应该借助美文朗诵、为听众量身定制各种声音类产品,或是其他各种以凸显声音优势为目的的产品来进行另一类别的曝光推广,同时在推广声音的同时,严格的保持住其个人形象的隐秘性,甚至应该禁止主持人把自身形象在可能为大多数公众看到的媒介上进行自我公开。这样就有可能在听众群中形成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效应,进而激发听众渴望了解这个主持人的欲望,反而能够为主持人凝聚起更多的人气和吸引力。
4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人宣传还需借助专业机构进行
在简述了个人对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形象推广问题的原则进行了一些粗浅思考后,笔者感到,目前的广播主持人推广还存在着一个随意性和非专业性的问题。
很多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在进行集体推广时,往往是由台内自行操作解决,显得非常凌乱和不系统。对此,不妨与专业的形象机构进行合作,由他们来进行统一的包装设计和系统的推广,使主持人的推广活动,包括主持人队伍的整体形象打造,能够与所在频道或是所在广播台的频率形象更为吻合,协调统一,从而实现形象打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庚.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海蒂·舒尔茨,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季宗绍.传媒经营与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endprint